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25 古人谈读书
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二则文言文的大意。3.感悟朱熹主张读书方法中“心到”的重要性,用以指导自己的读书学习。
重、难点:1.读准读通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猜意思等,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意思。背诵课文。(重点)2. 能梳理信息,说清楚两位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清楚明白地说出对自己的启发(难点)。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一、复习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的第二则文言文,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提问:第一则的六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3.这则文言文选自朱熹的《童蒙须知》,谁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关于朱熹的资料?4.课件出示资料,指名读: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二、初读课文,梳理节奏1.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用/表示。 划好节奏后,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比较一下谁划的节奏更准确。2.反馈:(1)指名朗读相机点拨长句子的断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则/眼不看仔细”、则“记/亦不能久也”两处为难点)(2)自由练读断句正确的全文,指名读,齐读全文。(3)竖版读:在古代,文字都是竖着写在竹签上的,竖版的古文你会读吗?指名读。(4)去掉标点读:其实在古代不仅是竖着写的,当时还没有标点呢,去掉标点你还能读出节奏吗?先自己试着练一练吧。自由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结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的朗读停顿很重要,节奏读好了,会断句了,意思也就懂一半了。 1背诵第一则文言文。2分享课前搜集到得朱熹的资料。3多种形式的朗读。4仿古朗读文言文
活动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并说出课文内容带给自己的启发,这样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一、精读课文,总结方法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朱熹告诉我们什么读书方法或者说提出了什么读书的观点?用——在文中画出来。板贴:提出观点(1)反馈: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板书:心到、眼到、口到。a、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理解比较困难?生: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b、其实这篇古文中还有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你找到了吗?生:急:(古义:要紧、重要)(今义:着急)c、像这样古今义不同的词,你还能举个例子吗?(走、妻子……)生:谓(注释、查字典) 谓:告诉、说。 谓:叫做结语:通过借助工具书、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这是个好方法。(2)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提出的读书观点是什么?(自由表达,意思答对即可) 2.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哪一到最重要?从课文中哪一句话看出来。学生答,板书:心到朱熹为什么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呢?请同学们再默读文言文,用波浪线划出朱熹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1)指名读划出的句子。(2)借助注释,和同桌说一说意思。(3)指名说理由(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即可)预设一:漫浪诵读a.漫浪诵读是随意朗读。那么怎么样的朗读可以称之为漫浪诵读呢?你能不能用一些成语、谚语、俗语来形容一下。生: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心猿意马、浅尝辄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师:很好,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读懂古文,真了不起!b.巩固因果关系:现在请你用上“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心到最急的原因。师:是啊,心如果不到,眼、口怎么能到呢?下面请大家拿出练习单,来写写读书时心不在此的情况,然后再仿照着写一写“心若在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观察一下,朱熹通过“心不在此”时,眼口也不能到来论证他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像这样通过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就叫做——反面论证。(板书:反面论证)老师让你们仿写的“心若在此”的情况就是——生答:正面论证。(板书:正面论证)导语:课文中还有一句正面论证心到最急的话,你能找出来吗?预设二: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指导朗读:读好反问的语气结语:是的,作者就是通过反面、正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心到最急)是正确的。板贴:阐明理由。师:(手指板贴)现在,我们就一起按提出观点、阐明理由这样两个部分来合作朗读吧。3.师生合作朗读、背诵全文:(1)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师:心不在此, 师:心若在此生:则眼不看仔细, 生:则眼看仔细师:心眼既不专一, 师:心眼专一生:却只漫浪诵读, 生:遂能认真诵读…… ……师:心既到矣 师:心不到矣生:眼口岂不到乎? 生:眼口岂能到乎?(2)全体学生配乐背诵。 1默读课文,寻找朱熹的读书方法或者说提出的读书的观点2合作学习文言文的大意。3说出自己的读书观点4师生进行合作朗读,背诵全文。
活动意图:结合注释,从理解重点字词入手,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环节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朱熹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发表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在《训学斋规》中还这样说道。1.关于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朱熹还有以下精妙的论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童蒙须知》请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地说,朱熹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什么?(提示:使环境整洁,身姿端正;读书声音响亮,读得准确,书读百遍。)教师小结:朱熹的这些言论不就是对“读书有三到”的具体阐述吗?读书端正了态度,运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业怎么会不日益精进呢?2.资料拓展: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小结:古往今来,凡成就卓著的人无不对学习极其重视,因此留下了字字珠玑的读书感悟,这是他们宝贵的经验,也给我们后人以无尽的启发。这是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 1阅读朱熹的资料。2了解鲁迅的读书五到。
活动意图:资料拓展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领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业:1.熟练背诵《古人谈读书》二则。2.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由朗读文言文,做好断句,停顿;竖版读,去标点符号读。
默读课文,找到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或者说提出的读书观点。
分享收获体会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资料拓展,介绍名人读书经历或学习收获。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