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 (第3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 (第3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9 18: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25 古人谈读书
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因为是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古人的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读书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激趣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图片,看看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读书故事:顾炎武读书破万卷、车胤勤学不辍、欧阳修借阅典籍、吕蒙手不释卷。2.很多古人不仅喜欢读书,还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态度记述下来供后人参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的。(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则。 1结合图片说说古人读书的故事。2记录古人读书的故事。
活动意图:图片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古人读书故事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字识词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检测。2.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1)耻:“耳”要窄,“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2)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3)谓:“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4)诵:“甬”横撇要小,不要漏写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和一竖。(5)岂:“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认读、识记。①识: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ì,表示记住。还可组词为“博闻强识”。它的另一个读音是shí,可组词“认识、相识、老马识途”。 ②“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意思为喜好。③“是知也”中的“知”是一个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所以在这里读zhì,这是通假字的读音规则。4.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前两则文言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老师停顿的地方。特别提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2)自由练读。4.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练写,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练习完后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优秀良好合格写字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 书写规范美观、流利有节奏字的结构合理,重心平稳,笔顺正确。卷面干净整洁,无错别字。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准读音,书写规范字。2认识多音字,了解其意思。3练写汉字书写规范。
活动意图: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
环节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一则文言文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2小组合作,互相解疑,疏通文意。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理解意思的时候要结合整句话来理解,不要求逐字翻译。)4相机点拨:(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①知:前面四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同“智”,表示“智慧”。(在理解字意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②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2)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默: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可借助上下文,用组词的方式猜词义)②厌:满足。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是“讨厌”。③理解句子的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知识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①这两句话中的“敏”意思不同,第一句中的“敏”是“聪敏”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敏”是“勤勉”的意思。②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一句: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第二句: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词语理解:“及”的意思是赶上。译文: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相机点拨: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尝:曾经。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是“品尝”。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相机点拨: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第一则文言文,思考:这六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师生共同总结:第一句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第二句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聪敏勤学、不耻下问;第三句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的结合,告诉我们要多记多背,学而不厌;第四句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第五句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有上进心;第六句也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学和思不可以偏废,要学思结合。(实事求是、聪敏勤学、不耻下问、多记多背、学而不厌、学思结合)6、自由朗读第一则文言文,熟读成诵。(1)自由背诵,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2)师生合作背,全班齐背。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 。敏而好学, 。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 。我非 ,好古,_____________。学如_______,犹恐失之。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学也。二、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2.《论语 》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多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3.拓展延伸在《论语》里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请大家来交流分享,谈谈对自己的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些心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将这些道理运用于实践中,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不断进步。 1自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第一则文言文。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句意。3总结方法,学习道理4利用挖空式背诵。5拓展延伸,了解孔子资料,积累名人名言。
活动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在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作业1.背诵第一则文言文。2.预习第二则文言文。
板书: 古人谈读书学思结合学而不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