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9 19: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乡村聚落是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长期适应和改造中形成的具有物质、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属性 的综合体。重庆市合川区的大柱村和江西省吉泰盆地的泰和县源塘村是典型的乡村聚落。图1
示意两种乡村聚落形态,表1示意散居与聚居形态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内涵。据此完成1~3题。
表1
居住 形式 空间形态 主要内涵
房屋层面 聚落层面 土地利用策略 社会文化形态
散居 布局松散,排列无序, 结构均一 规模较小,边界模糊, 斑块密度大 劳动高度密集化,追 求土地产出最大化 地缘关系主导,社会原 子化,商品意识强
聚居 布局紧凑,排列有序, 结构分异 规模较大,边界清晰, 斑块密度小 追求土地产出和社会 利益的平衡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 织化程度高,宗法意 识强
1.对比大柱村和源塘村聚落分布特点,可反映出
A. 源塘村聚落受地形制约更严重 B.大柱村人地矛盾更激烈
C. 源塘村交通运输建设难度更大 D.大柱村聚落功能更齐全
2.推测源塘村聚落中发育最晚的是
A. 东南部聚落 B. 西南部聚落 C. 中部聚落 D.西北部聚落
3.为降低大柱村聚落斑块密度,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合村并居,迁村并点 B. 有序排列,明确边界
C. 修建干道,连通聚落 D. 开垦荒地,增加耕地
川藏公路是国道 G318 线的成都至拉萨段,东起成都市衣冠庙,西止拉萨市川藏公路纪念 碑,全长约2155 km, 是连接内地与西藏最为重要的通道。该公路自东向西需要翻越12座海拔 4000 m以上的高山垭口,路况险峻且通行难度大,但因为公路两旁密集分布着绝美的高品质自
然景观和独特的藏地文化景观,川藏公路也被称为“最美国道”。图2示意川藏公路区位。据此
完成4~5题。
图 2
4.川藏公路沿线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A. 庙宇 B. 盐湖 C. 日照 D.雪山
5. 川藏公路的车流滞留性高,主要原因是
A. 沿途景观优美,游客停留时间较长 B.公路建设标准低,车流通过率低
C.受自然环境影响,车辆被迫大幅减速 D.沿途补给站集中,造成车辆滞留
秋刀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中上层水域的小型鱼类,属于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 秋刀鱼的生命周期一般为2年,冬季在黑潮海域产卵,春季幼鱼和部分成鱼开始向北洄游,夏季
到达亲潮海域,在亲潮延伸海域摄食水平较高。图3示意西北太平洋海域秋刀鱼不同月份的分
布。据此完成6~8题。
图 3
6.与亚北极环流海域相比,亲潮延伸海域海水的主要特征是
A. 浮游生物更丰富 B.海水盐度更低
C. 叶绿素浓度更低 D. 海水透明度更高
7.秋刀鱼生长较快的海域是
A.黑潮海域 B. 亲潮海域
C.亚北极环流海域 D.亲潮延伸海域
8.西北太平洋海域秋刀鱼捕获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木星合月,是指木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4为木
星合月天象图。据此完成9~10题。
9.行星合月天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地球绕太阳公转
(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
地球的自转
D.月球
的自转

4
)
10.除木星合月外,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观赏效果最佳的行星合月天象是
A. 金星合月 B. 土星合月 C. 天王星合月 D.海王星合月
某地区位于40°S 左右,紧靠大洋。当地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显示,每年该区域都有4次 左右显著的气温和降水突变,持续时间短暂,但变化显著。在长时间的观测中发现,这种突变通 常伴随着大气中某种特定的流线形态,表示有特殊的天气系统正通过该地区。据此完成
11~13题。
11.推测经常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 热带气旋 B. 温带气旋 C. 季风环流 D. 局地雷暴
12.某天该地区气温骤降,出现了持续时间短暂的强降水,随后天气转晴但气温依然偏低。这是
由于
A. 暖锋过境 B.热带气旋经过
C. 冷锋过境 D.局地气流下沉
13.该地区的气候对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A.干旱时间长,农业依赖灌溉 B. 四季温差大,不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C.降水均匀,适宜种植多汁牧草 D.气温常年较高,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在陡峻的岩石崖壁上由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沿着竖直沟槽近似垂直落下时进行的侵 蚀作用称为垂蚀作用。垂蚀作用可分为冲蚀和涡蚀,冲蚀为水流顺着崖壁往下流动或者垂直下 落,涡蚀为水流遇到陡壁上凹洼处或洞穴时沿着其顶部斜面流入形成涡流。图5示意丹霞崖壁
上串珠状洞穴的发育模式和崖壁水流垂蚀作用。据此完成14~16题。
图5
14.崖壁上洞穴相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岩性差异,导致侵蚀程度不同 B. 崖壁凹凸不平,导致水流差异
C. 风力差异,导致风化程度不同 D. 山顶植被差异,泥沙含量不同
15.崖壁上洞穴内壁的显著发育特征是
①洞穴内壁上缓下陡 ②洞穴内壁竖直发育快,水平发育慢 ③洞穴内壁上陡下缓 ④洞
穴内壁水平发育快,竖直发育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由 A→B→C 发育过程,崖面
A. 变得光滑平整 B. 变得凹凸不平
C. 沟槽深度变浅 D. 洞穴保持独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冰间湖是指在冬季,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在较长时间或长期保持无冰或者仅
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出现
的位置较为固定,并具有周期性发展和消失的特点。冰间湖与海洋的热力、大气因素有着紧
密的联系。图6示意北极地区水深地形及冰间湖分布。
图6
(1)指出北极地区冰间湖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说明冰间湖与大气联系紧密的具体表现。(8分)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贺兰山东麓地处西北内陆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坡地带,贺兰山呈东北—西南弧形走 向,植被稀疏,海拔2000~3000 m, 最高峰3566 m, 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地形、下 垫面和气候背景的综合影响,容易发生极端暴雨。贺兰山区发生的强暴雨,必须有来自低纬
度地区的暖湿水汽输送。图7示意贺兰山东麓地形与极端暴雨中心分布。
图7
(1)简述贺兰山东麓强暴雨发生的季节及降水特点。(6分)
(2)说明贺兰山东麓强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4分)
(3)分析贺兰山强暴雨主要分布于东麓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为联系非洲东、南、西、北部的枢纽。环湖地区是非洲 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环湖三国曾经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 对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环湖三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 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截至2020年,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城镇化率分别为 35.23%、24.95%和28%。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是肯尼亚,人均生产总值为1838.21 美元,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在人口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背景下,基础设施的供给成为这三个国
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环湖三国地理位置。
图8
(1)说明维多利亚湖环湖地区成为非洲人口密集区的原因。(6分)
(2)分析环湖三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3)分析环湖三国基础设施供给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的原因。(8分)
高三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A 7.D 8.C 9.B 10.A 11.B 12.C 13.C 14.A
15.D 16.B
17.(1)集中分布于沿岸地带。(2分)原因:沿岸地带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受沿岸流影响,海水 运动较快,结冰层薄;受强劲的极地东风影响,沿岸地带海冰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无冰 区。(6分)
(2)冰间湖内海冰的隔绝和反射率作用较弱,冰间湖内的海—气热交换比周围冰盖覆盖区 域强;冰间湖水汽和热量向大气散失强烈,大气受冰间湖散失热量的影响而出现变暖升温, 会改变局部大气运动;太阳辐射通过冰间湖进入海水和海冰的混合层,使海水与大气的热量 平衡;冰间湖周期性发展和消失,引发冰间湖水面大气运动不稳定。(8分)
18.(1)季节:夏季。(2分) 强暴雨的降水特点:频次少,范围小,局地性强;降水集中,伴有短 时强对流雨。(4分)
(2)副热带高压北上西进,引导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不断输入;当地地表蒸发和植被蒸腾的 水分进入大气。(4分)
(3)贺兰山东麓位于季风区的迎风坡,夏季暖湿水汽输入较多;山脉海拔高,呈东北一西南弧 形走向,对流系统在山前稳定少动、发展强盛;地形对暖湿水汽的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地形 雨与对流雨叠加,产生强暴雨。(6分)
19.(1)淡水资源丰富,可为环湖地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为联系非洲东、南、西、北 部的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淡水渔业资源丰富,众多渔村环湖分布。(6分)
(2)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快人口和资本向城市集聚,形成地区经济引 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国内经济发展差距。(6分)
(3)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受殖民统治时间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起 步晚;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有限;人口城镇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 协调。(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