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024高考作文预测:
治愈与被治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治愈”本指使恢复健康,生活中,具有治愈能力的不只是药物和医者,还有人间草木、清风明月、温暖的话语、净化心灵的文字、默默的陪伴、无私的帮助…… 被“治愈”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治愈’别人。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一代,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
一、审题
材料中提到了治愈的多样性,不仅限于药物和医者,还有自然景观、温暖的话语、净化心灵的文字、陪伴和帮助等。同时强调了我们不仅可以被治愈,还可以去治愈别人。这引发了我们对成长中的青年一代如何在生活中发挥治愈力量的思考。
二、立意
自我治愈:探讨青年一代如何在生活中调整心态,自我治愈,实现个人成长。
治愈他人:分析青年一代如何通过关爱、帮助、鼓励等方式,为他人带来正能量,实现共同成长。
传递治愈力量:强调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成为治愈力量的传递者,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担当责任: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成为治愈力量的代表。
崇尚美好:倡导青年一代追求美好,崇尚善良,用治愈力量影响身边的人。
三、解析
抓住关键词:“治愈”、“青年一代”、“自我治愈”、“传递治愈力量”等。
理解治愈的内涵:治愈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恢复,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成长。
分析治愈的方式:除了药物和医者,生活中的点滴关怀、鼓励和陪伴也是一种治愈。
联系青年一代的特点:结合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治愈自己和他人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强调担当和责任: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应勇于担当,成为治愈力量的代表。
表达个人观点:在文章中提出自己对治愈力量的理解,阐述青年一代在发挥治愈力量方面的看法。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本题的立意方向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背景,表达自己对治愈力量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注意突出主题,表达真情实感,力求写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文采的佳作。
素材整理
执着于治愈
1.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 莎士比亚):面对父亲之死的秘密和王宫的阴谋,哈姆雷特努力追寻真相,寻求对父亲死亡的复仇,希望以此治愈自己的痛苦。
2.简·爱(《简·爱》 - 夏洛蒂·勃朗特):经历了坎坷和不幸后,简·爱始终坚持寻找爱和真正的自我,努力治愈内心伤痕。
3.史蒂文·克里斯普(《再见了,柏林》 -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史蒂文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灵创伤,选择离开英国,到柏林寻找新的生活和爱情。
4.奥赛罗(《奥赛罗》 - 莎士比亚):虽然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但在得知自己的误判之前,他试图通过寻求真相来治愈自己对妻子的怀疑和疑虑。
5.乔治·米尔顿(《乡村医生》 - 巴尔扎克):面对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失落,乔治努力恢复家族的荣誉,希望以此来治愈自己的伤痛。
素材整理
6.茶花女(《茶花女》 - 亚历山大·杜马):虽然生活在奢华但空虚的社交圈中,茶花女始终在寻找真正的爱,希望通过这种爱来治愈自己的伤痕。
7.王小波:王小波努力通过写作来治愈内心创伤,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探索。
8.叶嘉莹(现实人物,中国学者):在遭受家庭变故和战争的摧残后,叶嘉莹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治愈之路,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9.冉阿让(《悲惨世界》 - 维克多·雨果):在犯罪后,他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努力来寻求赎罪,希望治愈自己的罪孽和内心的痛苦。
10.弗兰克·麦考特(《安吉拉的灰烬》 - 弗兰克·麦考特):在童年遭受的贫困和家庭的痛苦中,弗兰克选择通过写作来回忆和治愈自己的伤痕。
素材整理
1.乔伊斯·贝尔(《都柏林人》 - 詹姆斯·乔伊斯):贝尔虽然对都柏林的生活感到沮丧,但他仍选择留在这个城市,与自己的痛苦共存。
2.希思克利夫(《呼啸山庄》 - 艾米莉·勃朗特):希思克利夫因失去爱人而心存痛苦,但他选择继续在山庄上生活,与过去的伤痛为伴。
3.弗洛伊德(心理学家):在与癌症斗争的日子里,弗洛伊德仍然选择继续他的研究和治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弗里达·卡洛(艺术家):尽管身体多次受伤,但卡洛仍选择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痛苦共存。
素材整理
5.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脏》 - 约瑟夫·康拉德):马罗佛船长虽然对殖民地的暴行深感痛苦,但他选择继续他的旅程,直面内心的黑暗。
6.史蒂芬·霍金(物理学家):尽管患有渐冻症,但霍金选择继续他的研究,与疾病共存,直到生命的最后。
7.奥克桑娜·马卡罗娃(《生活与命运》 - 瓦西里·格罗斯曼):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她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仍选择继续她的医生工作,与伤痛为伴。
8.茨维·费尔曼(物理学家):在面对家庭悲剧和战争的压迫时,费尔曼选择继续他的核物理研究,与伤痛共存。
素材整理
9.司马迁 :继续写《史记》
10.遭贬的中国文人 (苏轼、柳宗元、刘禹锡)
11.木心,文革后,远走他乡,从事绘画创作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带着病痛,执着于革命事业
13.失去赵明诚的李清照,继续研究金石书画,带着伤痛活下去
治愈的力量
生活中充满了喧嚣和压力,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疲惫和无助。然而,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那么一些东西,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
我想起了那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欢笑,尽情地享受着青春的时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那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让我们忘记了烦恼和痛苦。草木葱郁,清风徐来,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不仅有艰辛,还有美好。
我还记得那个冬天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熬夜,为了准备考试。疲惫不堪的我,看着窗外的雪花,突然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他们温暖的笑容,关爱的话语,仿佛化作了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房。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那是一种来自亲情的关爱,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温暖。
文字也有治愈的力量。那些净化心灵的文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拼搏的故事。那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那是一种来自文字的智慧,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找到了方向。
陪伴和帮助也有治愈的力量。那些默默无闻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深情厚谊;那些无私的帮助,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我曾和一个朋友一起走过一段艰难的日子,他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鼓励和支持。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那是一种来自朋友的陪伴,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再孤单。
我们也可以成为别人的治愈者。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我曾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我们去了一家养老院,陪伴那里的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当他们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谢谢时,我们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那是一种来自付出的喜悦,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生活中的治愈力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一代,我们不仅要学会自我治愈,还要学会去治愈别人。让我们用爱心、关心、帮助和陪伴,去传递治愈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治愈的力量,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就像那夏日的微风,抚平了我们的伤痕;就像那秋天的硕果,丰收了我们的希望;就像那冬天的暖阳,驱散了我们的寒冷。让我们怀揣治愈的力量,勇往直前,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治愈之光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都是逐梦的旅人,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健康。然而,人生路漫漫,总有疲惫和困顿时刻。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孤独,身边有许多人和事物,如人间草木、清风明月、温暖的话语、净化心灵的文字、默默的陪伴、无私的帮助等,都有着治愈的力量。
我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在书海中徜徉,偶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诗集。诗句中流淌着岁月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的灵魂,他在向我诉说着生命的美好。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治愈力量,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仿佛洗净了尘埃,重获新生。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我想起了那个冬日的夜晚,我在街头漫步,寒风凛冽。突然,一个老人在我面前跌倒,我赶紧上前扶起他,陪他一起等待家人的到来。那个寒冷的夜晚,我与老人相互慰藉,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时刻。我想,这就是治愈的力量吧,它让两个陌生人紧密相连,温暖了彼此的心。
我们都在成长,成长中的青年一代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作为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学会去关爱他人,传递治愈的力量。我想起了那次志愿者活动,我们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我们陪他们玩耍,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带去了欢乐。当我们离开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这就是治愈的力量,它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更加懂得珍惜。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此时,我们要学会自我治愈,让自己重新站起来。我想起了那个失意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操场漫步,心情低落。突然,一阵清风拂过,明月洒在我的身上,我抬头仰望星空,心中涌起了一股力量。我告诉自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我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这就是治愈的力量,它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勇往直前。
当我们学会治愈他人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美好。我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走过。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母亲紧张地看着他。我立刻上前扶起孩子,安慰他不要害怕。母亲感激地看着我,微笑着带着孩子离开。我想,这就是治愈的力量吧,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自我治愈,也要学会治愈他人。人间草木、清风明月、温暖的话语、净化心灵的文字、默默的陪伴、无私的帮助等,都有着治愈的力量。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都是彼此的治愈者。让我们携手同行,用治愈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让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只要心中有光,我们便能治愈一切。而这光,便是我们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爱与希望。
且行且歌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硬汉作家海明威如是说,可见伤痛之于生活的普遍。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创伤,总是会首先想到治愈。治愈可以是忘记,但是显然那些刻骨铭心的痛处即使穷极一生也难以忘怀。于是我认为治愈更多是重新理解伤痛是通透明亮地将伤痛转化为其他。亦如苏轼屡遭被贬,伤痛下高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或是似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文人墨客用山水诗情治愈痛苦,因为当他们意识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苦难来源于不被理解或是不愿意同流合污,那还有什么值得为之费神呢 于是与伤痛和解,选择光明灿烂的诗和远方。
结局看似美好,但是实践远比设想道阻且艰。哲学家文学家尚能于伤痛重创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西西弗斯的快乐,可对于大部分的我们,可能只是步入一条找不到终点又支岔横生的迷宫:执着于治愈,但说服不了自己。既做不到临清赋诗地不顾一切追寻本心伤痛又矗立在心底,最终只是固步自封,精神内耗。纵身投入汨罗江固然潇洒勇敢,但绝对不是面对伤痛的良策。
那么,带着伤痛活下去。诚然需要勇气,诚然时间是一剂良药冲刷苦难,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坚强意志,因为伤痛如同阴雨绵绵时隐隐作痛的旧伤,是每每想到内心都会遮天蔽日的乌云。熬受过痛苦,它不仅能磨炼个人意志,也能让我们在下次伤痛前建立好防线。
后者显然是更为普遍适用的方法,即使是伟人也很难面对伤痛立刻找到治愈的良药。因而,带着伤痛活下去,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过程。且行且歌,在沿途的景色中找到治愈的灯塔,从而找到成为更好自我的终点。
因此,执着于治愈令人停滞不前,这并不意味着治愈本身带来痛苦;带着伤痛生活也不代表一生笼罩于阴影之下。如果带着它勇敢生活,在某日找到更重要的生命的意义与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治愈呢
亲人阴阳两隔的伤痛痛不欲生,事业频频受挫的压力令人窒息。现代社会下伤痛如洪水猛兽,但我希望众生可以选择勇敢,带着它们修补破破烂烂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治愈了自己,也在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疗伤
亦如海明威的后半句“而那些受伤的地方最后成长为我们最坚强的护盾。”向上攀缘,且行且歌。
治愈的力量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挫折。面对其带给我们的伤害,有些人总会想尽办法治愈伤痛而另一些人会让伤痛伴随自己活下去。私以为,治愈使我们带着力量活下去,而不是带着伤痛。
诚然,带着伤痛活下去需要勇气。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者病痛活下去。”那些伤痛好像提醒着我们,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时不时再次刺痛我们的内心,具有警示的作用。但是如此这般,真的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成长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在许多情况下,带着伤痛活下去是一种逃避。因为我们不愿意直面伤痛,这些伤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过大,于是我们没有勇气看到那一片狼藉,更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来治愈它们,随着时间流逝,记忆会慢慢淡去这些伤痛就会逐渐成为心中的一个隐疾,随时可能发作。于那些失去治愈能力的人而言带着伤痛活下去只能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其实伤痛本身不能让我们成长和更好的生活,但是治愈伤痛可以。伤痛是挫折和失败的产物,仅仅这样来看待伤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会让人更加挫败和无助。伤痛的意义正是治愈和成长,治愈伤痛的过程也许是反思总结自己的失误,或者是面对天灾人祸时安抚自身情绪,诸如此类的治愈带给我们比伤痛本身更深刻的成长。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面对残酷的监狱生活和心理上的痛苦时,选择了通过写信给未来的自己的方式来保持希望和乐观,在写信的过程中,他直面过去的伤痛,学会让自己坦然看待这一切以保持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最终实现了他的自由和幸福。治愈伤痛使我们在以后想起往事的时候可以坦然且平淡的面对曾经的伤痛,让它成为我们活下去的力量。
因此,治愈伤痛是一种能力。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历或者寻求外界帮助。同时也要谨记,治愈伤痛并不意味着忘记伤痛,而是意味着我们能够从这些伤痛中学习和成长,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当然,选择治愈伤痛并非意味着沉迷纠结于过往的伤痛之中,学会在合适的时候放手,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治愈只是手段,成长才是我们治愈伤痛的目的。
也许没有伤痛的生活是我们心之所向,但恰恰治愈伤痛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成长。因此直面和治愈伤痛,带着来自过往的力量,活下去吧。
与伤痛和解
如果生活是大海,那么当风浪侵袭,狂风骤雨使风帆破损、桅杆断裂时,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有人选择停下修补船体--即面对伤痛时执着于治愈它,这当然有其道理。对于身体上的病痛,我们不能讳疾忌医,要及时治疗:而面对精神上的苦痛,修整好之后才能更好地出发。
但真的那么简单吗 人生的随机性很强,生老病死不只是宿命甚至可能就在于一夕之间。当随机的概率降临在我们身边甚至身上时,我们除了慨叹命运之无情还有什么方法治愈呢 如果此时放下正常生活,停留下来执着于治愈,反而更可能于伤痛之中从而加剧悲剧,错过更多的美好。《我与地坛》中,当史铁生失去双腿后,他不愿带着伤痛活下去,执着于自己的悲剧,结果反而伤害了母亲,造成了未来人生新的后悔与伤痛。
只有当他与伤痛和解,带着伤痛走下去开始新的写作的人生,失去双腿的“伤痛”才真正成为了他的“经历”,成为了使他人生更完整的过去,他才真正被“治愈”。
而有很多精神上的伤痛来自于他人。被霸凌、被误解、被欺骗......对于他人的恶意带来的委屈与痛苦,我们当然做不到也无需“以德报怨”,对这些伤痛我们也要处理去澄清、去反抗、去为自己寻求一份正义,可是这些有效的“以直报怨”都是建立在冷静思考的前提之下的。如果我们此时执着于“治愈伤痛”的想法,那么负面情绪会更容易滋生,我们就容易陷入“以怨报怨”的报复循环之中,最后由于情绪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与伤痛。
所以带着伤痛活下去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放下伤痛不顾——这也过于理想化了——而是我们暂时接受伤痛,在前进的路上用时间、用经历、用行动去缓解伤痛,最后真正治愈伤痛。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海燕般“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的精神,所以当伤痛来临之际,我们当然无需要求自我立刻接受它,然后砥砺前行。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至生活其它美好之处或是寻求他人的安慰暂时忘却伤痛,甚至也可以给自己一些休息调整的时间来处理伤痛。只是要注意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不能被执着被依赖,否则可能会演变成自欺欺人逃避伤痛的阿Q精神,或是沉浸于伤痛永远不能治愈的祥林嫂。
让我们与伤痛和解,在生活的海洋中渡过风浪,迎接新的彼岸。
短评:
1. 现实版的《活着》,艺术取自生活,但生活高于艺术!二舅平凡而不简单的一生,加上平实而幽默的文案,让短短十分钟的视频像是一篇老旧语文课本令人回味无穷的散文,观后颇有几分感慨和治愈。
2.看到一种前现代的坚韧品质,反观我们这些所谓现代人,已经被驯化得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意志。
3.小时候,老天爷跟二舅开了一个玩笑,二舅却笑了老天爷一辈子。
4.苦难的意义,不是击溃你,让你看到美好的消亡;苦难的意义,让人看到苦难之外还有美好,那美好也是可以触及、可以抓在手里的;念随心转,尤其在苦难面前。
短评:
5.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面目后,依然热爱生活。
肢体受到损伤,心灵却活出了一番天地,敞亮,通透。老天爷给每一颗飞向宇宙的星星,都留着一条路。
6.视角下沉,放在了边缘的、要靠锣鼓声赶走野猪的乡村,以极其宏观的快进速度讲完二舅大半生,有鸡汤也有冷幽默,夹杂对生老病死、因果轮回、民族性格的思考。
7.在广大农村地区俯拾即是的故事,充满悲剧色彩的人,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农村的凋零几乎是毁灭性的。城市与农村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形态,本来应该是一体两面的,二者被割裂得越厉害,注定代价也会越沉重。我相信我们早晚都会回到乡村去,就像四千年前的先民。人生不过是一场复归。
短评:
8.想起《十三邀》里一段有关抗战的话:在一路逃亡的过程中,看见中国老百姓,就知道中国绝不会亡。这些可敬的老百姓,这些不亡的民族魂,就应该是二舅这样,在泥泞的生活中硬是走出来一条自己路的人。
9. 想起了我的外公,在农民的身份之余,他还是村里的老医生、木匠、酿醋人、花匠、风水师,或许还有我不曾知道的身份。
10. 二舅在农村挺多的。他们遍布在古老土地的各个角落,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他们身上散发着我们民族的品质,坚毅、顽强、智慧,伟大而又平凡,二舅并没有因为缺了一只腿而陷入着人生漫长的虚无主义,而是在洞悉了虚无的深度和广度之后,依然肯定生命的价值,并且用超人意志去重估一切价值。
11. 无法言说的观后感。看完了以后,心里又平静,又汹涌。只看文字我都感觉到痛苦,二舅却笑着活了这么多年,了不起!
短评:
12. 刚看到二舅家的贫困会有种“我能帮他点什么”的感觉,但是越看越为自己的“傲慢”而羞愧。二舅是我们常人看起来很“惨”的一个人,但是他真的平凡而伟大,能修一切他见过、他有过的物件,六十六岁的儿子带着88岁的妈妈到处走,这一段又好笑又温馨。二舅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厚度远远不是一个意外所能消退的。
13. 当生活硬塞给你一个酸柠檬的时候,要努力把它酿成一杯酸甜可口的柠檬汁。
14. 将苦难人生奏成歌曲,“二舅”治愈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