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青春作桨,扬帆远方(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青春作桨,扬帆远方(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9 21: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青春作桨,扬帆远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②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③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④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的社会,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材料中两则名言,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刘秀祥,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一名教师。从教以来,他始终把家访作为工作的“必修课”,不断走进学生的家里,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相信读书的力量。他走遍望谟县的村村寨寨,骑坏了8辆摩托车,被拒绝过、被狗咬过、摔伤过,但他从未放弃。2001年,刘秀祥带着失去生活能力的母亲去县城求学,放学捡废品,周末打零工。面对异常艰难的生活困境,他没有气馁,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他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当他面对大城市企业给出的优厚待遇时,却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深知,家乡的孩子们更需要他。
(摘编自《二十大代表风采录——刘秀祥:大山深处的筑梦人》)
材料二:
江梦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这位湖南女孩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她不仅通过眼睛学会了“听”和“说”,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上吉林大学。入学后,学习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吉林大学药学院2018届硕士学位。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以振华中学高一(1)班李明同学的身份,给刘秀祥或江梦南写一封书信,阐述你对“青春价值”的理解,并期望对方给予回信,以勉励正在迷茫中的高中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微写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
学习完第一单元,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闻一多、昌耀,都对“青春”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可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4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
“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习近平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结合上述名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例文:
青春朝露,挥斥方遒
青春时光如白驹过隙,美好而短暂。青春寄托着每个人最珍贵的回忆,有歌有梦,有笑有泪。但青春的意义不应在于歌颂与回忆,更不应充满年少的悔恨——青春是用来度过的,每分每秒都应像对待鲜花朝露般珍惜。
青春是诗行的开头,乐曲的序章,以青春的起始音,定下了人生乐曲的调式。有人的青春是悠扬飞跃的奏响曲,用云与月挥下的万丈豪情;有人的青春是慷慨激越的交响曲,用一腔碧血书写意气风发。
“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正值青春的花样年华,青年人应志存高远,砥砺奋进,既要仰望星空,也需脚踏实地。祖逖少时,每闻半夜鸡叫,时人皆以为不祥,祖逖却言:“此非恶声也。”遂练剑。日复一日,心怀报国之理想又早出晚归练习武艺的祖逖愈加长进,不出几年便率千军万马横渡长江北伐中原,以滔滔江水为誓言,他果真建功立业,不负青春奋斗的日夜。
如今,“躺平”之风气盛行,当代不少年轻人似乎陷入迷茫困境,虚度青春。青春自然充满了探索的道路,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已经证明,青春之宝贵,正在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精神,每每读到杜甫、辛弃疾晚年的作品,就更能体会壮志未酬的无奈。青年若不珍惜志气正盛的青春年华,只怕会重蹈“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覆辙。
如何珍惜朝露青春,如何树立远大志向,黄文秀书记给出了答案。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北京当地的高薪工作,决心回到她广西大山里的家乡。借助着国家全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她奔波于深山之间,与每一家父老乡亲深入交谈;她往返于田间地头,考察适合当地环境特色的脱贫项目。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村88户居民412人实现全民脱贫的奇迹。她将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之中。青年之理想,一如人民之理想、国家之理想。
青春是理想的代名词,也同样是奋斗的代名词。青春的美好与短暂让我们倍加珍惜,正如雨果所言:“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古往今来,无数人曾用行动做出了对青春最好的阐释,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给我辈青年,面对易逝韶华,需要我们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志气,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潮流,将青春奋斗的目标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则警句构成,写出了对青春的不同认识。
警句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青春比作“风干的纸”指出了青春是美丽的,但更突出青春又是脆弱的,易逝的。
警句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青春比作“一本太仓促的书”,重点在于突出青春的短暂、青春的易逝,青春的仓促,整句话也写出青春给我们带来的阵痛,以及我们对青春的不舍。
警句③指出虚度时光的人,青春也是苍白的,没有色彩的,丧失活力的,强调在美丽的青春年华,要积极奋斗,要奋发有为,不可虚度青春,浪费光阴。
警句④指出了青春如果想要有所作为,不能只靠幻想,不能只有想象,而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让青春与众不同,青春需要不断的磨炼、体验,才能芬芳绽放。
本作文旨在引导考生从名人名言中汲取精神力量,珍惜时间,珍爱青春,努力拼搏和奋斗,承担责任与使命,提升自身的才干,实现更好的发展,不负时代的重托。题目要求至少结合其中两则进行综合性立意。根据上述分析,如结合前两句,可以写青春脆弱短暂,我们应该如何珍惜青春;结合前三句,可以写既然青春短暂易逝,更应充实度过;结合①④,可以写脆弱的青春需要奋斗;结合②④,可以写虽然青春仓促,但成长却不能一蹴而就等等。
写作时,文章开头可以引用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的:“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之最好年华也。”引出本次作文的观点。论证过程中,可以围绕“面对易逝的青春,该如何去做”这一主题,分别从吾辈之青年唯有志存高远、奋力拼搏,才能使青春之舟扬帆启航;吾辈之青年唯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才能为青春搏击积蓄能量;吾辈之青年唯有心系祖国、勇于担当,才能让青春拥有星辰大海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展现对于“青春”的思考。最后发出号召,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我们的青春无悔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运用论据时,最好能够使用排比论据,让文章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立意:
1.珍爱青春,奋发图强。(①④)
2.奋斗的青春最可贵。(③④)
3.脚踏实地,茁壮成长。(①②④)
4.青春在砥砺中闪光。(②③④)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试题所给的两则材料,分别列举了刘秀祥和江梦南这两位时代楷模的相关事例,引发我们对青春价值的思考。其中,材料一中,家庭贫困,幼年丧父,母亲患病,刘秀祥把苦难视为生活的一剂良药,努力学习,改变了自己苦难的人生,也尽到了赡养母亲之责,彰显了孝道美德。此外,刘秀祥大学毕业后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回乡做一名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并资助众多贫困学子。“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受社会之助,当反哺社会。刘秀祥以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青春的价值,在于积极的人生观和他面对苦难的坚韧态度,在于责任与担当、爱心与奉献。
材料二中,江梦南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逆袭让我们动容。半岁失聪的她为何能成为北大博士?从她自己曾经说过的“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更是决心和毅力”话语中我们似乎能找到答案。相比于江梦南,我们很多人是幸运的,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但为什么没有达到江梦南的高度?或许缺乏毅力,缺乏不懈奋斗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困难不肯全力以赴等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由此,从江梦南身上,我们能看到毅力、奋斗、全力以赴破除困局的青春价值。
试题所给的任务,意在启发学生思考青春的价值。青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一定要倍加珍惜,不可荒废;青春是人的能力增加、见识开阔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努力学习,为未来奠基;青春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年华,更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时期,要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担当时代重任,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青春的价值在于什么?从刘秀祥身上,可以看到在于奉献、担当;从江梦南身上,可以看到进取、奋斗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一定要体现正能量。写作时要注意,必须围绕刘秀祥或江梦南其中一个人展开,以其为写作对象,说明她身上体现了哪些青春价值,并引发你对“青春价值”的什么理解。而对于任务中“并期望对方给予回信,以勉励正在迷茫中的高中生”,则可以在写作中适当阐述一下自己的困境、迷惘,从而引刘秀祥或江梦南的回答。
立意:
1.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2.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
3.青春的价值在于担当。
4.奋斗正当时,争做时代有为青年。
3.例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崛起着!
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抱负如斯,何以惧山海之远?
前有马云把握时机,一手打造阿里巴巴的江山,后有B站CEO陈睿奇思妙想,共聚青年人的盛会。无数的热血在中国企业这条血脉下涌动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这场属于青年人的商业搏击,正在改革开放的巨浪中激烈进行着,也正因如此,青年人们一手翻覆了一片天地,诚如毛泽东在青年大会上提及的“青年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奋斗,青年人理应有这样的奋斗精神,让中国的创业创新,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
青年有梦,应肆意追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议论类微写作题目。
从材料来看,主要对青春进行了阐述,材料先指出青春只有一次并且色彩各异,青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好好把握这一阶段,努力书写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价值;然后指出各种青春的标签,不同的人对青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青春有着不同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这些乃至省略的“标签”,都是青春的痕迹,指出了当前几种不同类型的青年群体,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考生应分清类型,明确含义,结合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学会正确取舍,做出选择。当然,这些“标签”里,我们要有一个褒贬是非,如对“爱国青年”“热血青年”是一种肯定,而对“丧系青年”“佛系青年”则应该揭示其根源,指出其问题。
以教材第一单元为写作背景,明确毛泽东,闻一多、昌耀,他们对“青春”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一百年前,民族危亡之时,以毛泽东、闻一多、昌耀为代表的青年们挺身而出,在黑暗中呐喊奔走,在战火中流血牺牲。他们用青春之奋斗创造青春之民族,用青春的劳动浇灌青春之中国。
写作时,考生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青年”“青春”,紧扣材料内容去写。写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考生对青春体验和思考,写出自己的价值观,探讨“在新时代‘我’该怎么做的问题。写作时,考生可从先贤的经历阐述对“青年”“青春”“青春价值”的理解,从而亮明自己的青春价值观,然后从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4.例文:
青春作桨,扬帆远方
站在人生最好年华的起点,眺望着世界的宏阔和缤纷,我们的青春在时代脉搏的跳动中飘扬鼓荡。青春的书页会被时光之风轻轻翻过,青春之花会被岁月之手无奈摘下,青春时代因其短暂而更显珍贵。“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人生的航船缓缓起锚,唯有青春作桨,奋力前行,才能迎风破浪,扬帆远方。
青春不是月光,不是细沙,不是流水,不会因被紧紧握住而反而更汹涌的流逝。青春是生铁,是尖石,是利刃,握得越紧,就越能在功劳簿上刻下属于我们的印记。青春是充满魔力的尺度。有的时候,它毫无存在感,任由我们在打闹玩笑、神游四方、浑浑噩噩、敷衍应付中将它消磨;有的时候,它又大显神威,无情地撕开外壳,让我们在惨然色变、惊慌失措、茫然无助、后悔不迭中与之沉沦。它赠予珍惜者凯歌、掌声、喝彩;它施予抛掷者失望、低迷、感伤。若对它视而不见,它必将我们抛进挫败忧郁、彷徨悲凉;若对它珍而重之,它必将我们推向缤纷世界、无限风光。
青春的底色是奋斗。与老一辈相比,我们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我们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成长拔节,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从“创新创业”到“互联网+”,社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我们以青春为桨,施展才华、追逐远方,在时代的海洋创造无限的可能。“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
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梦为马、青春作桨、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或许,我们也曾悄悄立下宏阔的志向、幻想过自己终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我们也曾心血来潮、突然觉醒,在被窝里发誓一切都要“从明天起”;我们也曾表面不屑一顾、内心却默默地羡慕过身边同学那骄人的成绩;我们也曾为自己的懒散浮躁、半途而废、“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而暗自焦虑。可是,身处低谷时,怎么走都是向上。熬得过岁暮天寒的拼杀,才能迎来春暖花开的繁华;经得起青灯黄卷的枯寂,才能享受万众喝彩的荣誉;爬得过寸步寸险的峭壁,才能攀上独孤求败的绝顶。所有的事与愿违,或许都是惊喜的铺垫;所有的坚持不懈,终将得到青春的奖励!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作为高一学生,我们风华正茂,年华正好,唯有握紧手中的青春之桨,勇力挥臂,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海洋中奋斗前行,搏击风浪,扬帆远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青春”来谈的,为思考“青春”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理解。第一则材料引用孟郊诗,指出了少年时光短暂,青春并非永恒,因此,要趁年华正好时努力作为,有所追求,创造业绩。第二则材料引用萧伯纳名言,说明了应当珍惜、善待美好青春,不可挥霍。第三则材料引用习近平的话,直接指出了青春的意义所在:不能空想空谈而没有实际作为,不能急功进利、冲动冒进,而要踏实奋斗、勇于锤炼,在学业和事业上进取不息,在人生的际遇中反复打磨锻铸,才能获得成长、取得成功。
综合三则材料内容可知,青春是美丽而短暂的,青春不能浪费,要树立远大理想,趁早作为;青年要脚踏实地,要经得起时间的锤炼、岁月的洗礼,要承受得起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和艰辛。题目中明确了写作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高一学生,因此写作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新时代和新环境,而对象则是身边的同龄人。考生应站在时代的特点前,结合自己的身份和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可以谈青春宝贵,不可懈怠;可以谈把握年华,及早立志进学、奋力作为;也可以谈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以及青年一代应如何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立意:
1.青春很短暂,要珍惜青春。
2.把握青春年华,共享生命之光。
3.青春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4.青年要积极进取,脚踏实地。
5.例文: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雨果曾说过:“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如何度过才能给将来的自己留下充实无悔的记忆?青春之路有千万条,哪一条才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芒?只有奋斗的青春,会让我们不悔。
步入高中,我们的功课增多,但我们的心智也在逐渐成熟。
那是在一次期中考的前一天,我刚从宿舍里走出来,门外皎洁的月光,撒在我惺松的脸上,空气还是那么静谧,使我不敢大声呼吸,生怕吵醒那正在熟睡的生灵!我小心地踮起脚尖,走到一楼。突然,我不经意间,看到一盏灯,它明亮,洁白,它伫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啊!那是我们教室的灯啊!我的心顿时像翻腾的大海,一刻也停不下来,深感惭愧,于是我赶紧准备好,就背上书包,疾步走到教室。一阵阵朗读声在校园响起,回荡在同学们身边,在同学们的心河荡漾起一波波涟漪。灯光下,十几个同学在捧书朗读,这朗朗书声,一遍一遍地围绕在我的身旁,敲击着我的耳膜,我的心开始焦急起来,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已持续上升,到达了顶峰。于是我赶紧复习要考的科目,我从抽屉里搬出几本书来看,不知不觉,书上紧凑的字里行间出现了红色的墨迹,张牙舞爪地显现出各式各样的排名,这些数字像楔子一样钉在我的脑海,我想把一切数字都变成“1”,这样心里就会舒坦些,我偏头看了看外面的天空,天空已不觉染上一抹嫣红!
期中考终于来临,我一路无所顾及地向前冲去,我想:“这次,我一定得成功!”
最终,在那次期中考时,我拿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天空中高挂的太阳,发出了强烈的阳光,伴随着这抹阳光,我兴奋地回到家。
是的,我已经努力了,我奋力拼搏着,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尽力了!
“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现在的我们,处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现在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去做你想做的,去拼你想要的,只有这样,当你青春逝去,热血不在的时候,你才不会因为你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后悔。春去秋来,时光易逝,少年莫将光阴虚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趁着你青春年华,乘着理想之马,从此启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年华。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材料共有两则,两则材料都是围绕“青春”来谈的,为思考“青春”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席慕蓉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在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此外,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高一同学,言说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特点,内容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那么,题目也就是要求同学们站在时代的特点前,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考生可以从席慕蓉的观点出发,写作珍惜青春时光,把握青春大好年华等话题;也可从习总书记的观点出发,写作青春的我们需要奋斗,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也可从综合的角度来写作,青春是短暂的,所以在这大好年华应该努力留下一点痕迹,不负时光,有所作为。
立意:
(1)青春很短暂,珍惜青春;
(2)把握青春年华,共享生命之光;
(3)青春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4)青年要积极进取,脚踏实地。
素材:
(1)青春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美丽的,但充满奋斗的青春最美!著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刘伟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由于一场电击事故让他的足球梦与他擦肩而过。他颓废过,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梦想。12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就在他屡获成功后却因得了过敏性紫癜又一次与自己的游泳梦擦肩而过。被命运捉弄两次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
(2)“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却在12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竟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奋斗的青春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奋斗的青春最美!
(3)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终点站;而实现我们的大学梦,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中途站。我们是坚强的一代人,面对日趋严厉的升学压力我们还是依然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纵使我们没有天赐的聪颖,但我们可以从后天的努力中获得;纵使我们被无形的手掌拉入深渊,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纵使我们前行的道路风雨交加,但我们可以冒着风雨继续前进。我们不能气馁,因为我们是一群不断拼搏的追梦人。
(4)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的青春不能黯然无色地度过,平平庸庸不是我们的追求,不断奋斗才能使我们的青春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我们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寻找成功,成功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停止奋斗,就意味着生命也就停止了”。青春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因为想要投入大海的怀抱,所以冲破礁石的阻挡,一路高歌;青春像一粒沙子,因为想要感受大漠的坚实的臂膀,所以不断的追随风儿,一路飞舞。
结构层次:
文章开篇引出观点“奋斗的青春,会让我们不悔”。文章接下来叙述了我步入高中生活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通过这次考试使我懂得:我奋力拼搏着,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尽力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