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视频之短,富文化之涵(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视频之短,富文化之涵(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9 21: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以视频之短,富文化之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记录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明显,达9.62亿,使用时长达到689.71亿小时,短视频名副其实地跃升为互联网新媒体首位传播方式。对这种现象,大家看法不一。
你所在的班级最近准备举办一次辩论赛,辩题是:短视频(的火爆)究竟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还是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立场,说明理由,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网络短视频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成为人们记录生活、传播知识、分享美好、表达情感的载体。
也有人说,网络短视频往往根据人们的兴趣爱好推送相似内容,观看会浪费大量时间,也限制了人们的认知,使人困于其中。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网络社交的需要,我国短视频行业快速崛起,作为互联网媒体新锐,大家对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短视频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观看,时长较短的视频。今天,短视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强国”短视频振奋人心,公益短视频弘扬正气,学习短视频传播知识……很多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丰富、彰显个性,也有部分短视频流量巨大却格调不高……不少人拍短视频,刷短视频,追短视频。有人说,通过短视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慰藉心灵;也有人对短视频的泛滥表示担忧,呼吁平台在盈利的同时,更应肩负起监管责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匮乏的体现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匮乏的体现。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短视频是指以抖音、快手为典型代表,传播时长在五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精神文化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精神文化丰富更是体现在人能够有更多独立有益的思考。精神文化匮乏则表现在人缺少独立有益的思考。所以今天我方讨论的标准是何者更有利于人独立有益的思考。
由于门户网站的衰落,短视频应用软件等智能终端得到普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他们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精神文化匮乏导致对低俗化视频的供给与需求。从制作者来看,他们为了博取关注、追求名利放弃应有的道德准则,主动制作低俗化视频;从运营商来看,为了获得关注度对短视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内容缺乏应有的监管,这种做法让低俗化视频一时间占据了视频推送的首页;从观众角度看,低俗化视频受到人们追捧,说明观众精神文化匮乏。
其次,精神文化匮乏导致视频创新能力低下,同质化严重,抄袭层出不穷。当前,短视频同质化严重,所谓的创新往往是换汤不换药,大量内容存在雷同现象。另外创作者之间相互模仿,这种现象既说明创作者缺乏创新意识,也说明其没有版权意识。这些都是制作者精神文化匮乏的体现。
再次,观看短视频导致沉迷,使人们对事物的兴趣降低,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短视频带给人们的是浅层次的感官体验,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快速的低成本输出让观众获得虚假快乐。一旦沉迷其中,观众接受刺激的阈值不断升高,就很难再从其他高投入的事情中获得由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等组成的真正的快乐。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匮乏的体现。短视频的出现使人们沉溺于其中,因为人们以低配版的软件转移精神上的空虚,循环往复,毫无精神文化丰富一说。而且人们试图在自媒体平台上寻找自我,以为可以表达自己、释放情绪,殊不知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正因为精神文化匮乏,所以人们才通过短视频这种快速浅显的方式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单,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指出短视频逐渐流行的现状,第二句话用具体数据证实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新媒体首位传播方式,第三句话指出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不一,引导考生进行理性思索和看待。提示语给出了具体情境:辩论赛,并且限定了正反方的辩题观点。
可见,材料涉及的话题是当今时代短视频流行对精神文化的影响,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他们思考此现象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现实生活。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热“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所产生的日新月的变化的必然结果。而对于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角度去全方位论证其优劣影响。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的出现是自媒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抵挡的社会趋势,短视频虽短,但并非没有内容,它符合人民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增长见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看这些短视频,我们同样能有许多收获。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味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会让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而且,有的短视频粗制滥造,内容低俗而又“同质化”,循环往复,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浪费观看者的时间和精力,使之精神空虚且贫乏。或者说正因为精神文化匮乏,所以才通过短视频这种快速浅显的方式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过度观看短视频,会使人们被浮躁冲淡,虚度时光、缺乏耐心、思考和沉淀。
文体是议论文,写作情境要求考生既要给出所持的立场,又要给出持此种态度的理由。考生可以持正方观点,也可以持反方观点,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短视频(的火爆)会带来精神文化的丰富(精神文化的匮乏)的原因,然后分析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短视频。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单纯就为什么来谈。
立意:
1.以视频之短,富文化之涵。
2.尊重自我表达,丰富精神文化。
3. 警惕引流陷阱,勿做短视频奴隶。
4. 误以“短”为长,勿于“短”中惘。
2.例文:
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们正处于短视频时代。很多人可以一天不看书、不出门,但不能一天不刷小视频。面对火爆的短视频,有人以此为乐,有人以此为生,有人沉迷其中。怎样才是打开短视频最正确的姿势?一句古语是特别好的回答: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
过度沉溺于短视频,每天刷着那些被大数据计算、统计好的同类信息,大多数人都在短视频世界里被关进了“信息茧房”。只看自己爱看的,只听自己爱听的,渐渐只局限于一种模式,接受不了别的风格。甚至,有人会拒绝接受别人的观点,他会想:他怎么会这样认为?他肯定是错误的!这样的人,显然是为短视频所役。
当然,短视频也不全是缺点。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之余,偶尔看一些搞笑的短视频,能够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憩。而且,短视频除了搞笑的内容以外,也不乏一些专业人士拍摄的干货,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比如各领域专家的讲座,让我们有机会聆听千金难买的专业知识,比如各方面能人分享的经验技巧,让我们生活中许多难解的疑问豁然开朗。
而有的人则从短视频的流行中发现了人生机遇,他们不满足于做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成为视频的生产者。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短视频博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比如以拍摄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的李子柒,视频画面唯美纯净,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也给她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她的短视频不但在国内爆火,在国外的平台上也播放量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推广了我们国家的文化。
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短视频亦然。而短视频是利还是弊,不在于短视频本身,而在于使用短视频的人。毕竟,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人,而不是短视频。对于短视频的弊端,我们需要正视,但不必夸大,更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短视频可能是一片让人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的乐土,短视频也可能是一座充满了无数惊喜的宝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对待。
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做一个清醒理智的冲浪人,让网络为我所用,而不让自己被网络所奴役。只要我们坚持“役物而不役于物”的原则,短视频就能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减压神器,甚至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助推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当今时代网络短视频流行对人们成长和生活的不同影响,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他们思考此现象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现实生活。
第一段讲述的是网络短视频的有利影响。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爆“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所产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对于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去全方位论证其优劣。比如,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滋养、正能量的内容。看这些短视频,我们能有许多收获。同时,短视频因为其快捷短小的特征,制作、分享的技术门槛也较低,因此能让人们有更多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传播知识、分享美好、表达情感,甚至还能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短视频的大数据分析推送模式,会重点针对人们某一浏览习惯或兴趣爱好不断推送相同或相似内容,这样会让人们陷入“信息茧房”,最终在一大堆相似而无用的短视频内容里耗费时间、虚度光阴。而最终,因为获得的信息单一闭塞,人们甚至将对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失去完整、理性的判断。而除了“信息茧房”这一显著危害之外,一味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也会让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由此可见,过度观看短视频,可能会使人们变得偏激片面,甚至被浮躁俘获,缺乏耐心、思考和沉淀。
由此可见,网络短视频并非一无是处,但也并非完美无瑕。说到底,短视频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时代都有新生事物,关键看你怎么把握自我,善加利用。正确态度应当是保持清醒,不过度沉迷,甚至加以利用,让它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减压神器或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甚至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助推器。
对此,写作时,应在文章的开头简洁地引用材料,之后亮明观点;文章可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论述刷短视频的危害;接着论述刷短视频的益处;最后论述辩证看待短视频,不沉迷短视频,应该理智利用短视频,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好伴侣。可以针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情况加以提醒,要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合理充分地利用短视频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充实自己,不能沉迷于短视频的浅层次快乐而不能自拔,应该理性抵制诱惑,合理利用短视频,以获取知识,促进自我成长。
立意:
1.适度观看短视频,莫让网络影响成长。
2.拒绝沉溺,警惕短视频的信息牢笼。
3.做一个清醒理智的冲浪人。
4.乘短视频之利,开人生新境。
3.例文:
乘短视频东风,让短视频为我所用
《庄子》中有言:“物而不物,故能物物。”能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人,才能真正主宰外物。科技快车永不停歇,短视频的出现将我们的生活推至更加丰富的阶段,然而其绚烂诱人的外表下也潜藏着使人堕落的因子。我们唯有做短视频的主人,让其为我所用,方能借其东风,成就自我。
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热“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时代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作为新兴事物,“短视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信息,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饱览世界的万千精彩这一理想。但同时,短视频也容易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的“单向化”吸收,甚至从服务人的工具变成伤人的利器。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其成为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利器全在于我们的鉴别与取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们应顺时而行,积极拥抱短视频,取其精华,以此拓宽眼界,提升自己,抓住时代机遇,遇见更多精彩。短视频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新鲜事物、见识到世界的多面,也让每一个普通民众都拥有了表达自我、展示人生的机会。李子柒于山水间折腾着四季风物,用视频拍出了大家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她的短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在海内外备受追捧,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她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她给都市中人造了一个有关田园牧歌的美梦,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勇往直前,去追逐诗与远方。
金无足赤,理性待之。我们也应警惕短视频带来的弊端,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循环而虚度时光,闭目塞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曾直言:“马克思把人的闲暇时间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创造性的条件。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闲暇时间里充斥了光怪陆离的虚假幻象,每天从接收终端看到的东西多数毫无价值,却消耗了大量闲暇时间。”诚哉斯言!揆诸当下,不少人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喧闹过后只剩精神的空虚。长此以往,人生价值将无从实现,更谈何社会发展、民族复兴?让我们从“刷不完”的短视频中抽身,煮一壶茶,执一卷书,让心灵得以滋润,涵养奋进力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短视频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唯有顺潮而行,乘短视频的东风;审慎待之,不陷入短视频的旋涡,方能让短视频为我所用。让我们抓住时代机遇,乘势而起,立于时代潮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当今时代短视频流行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他们思考此现象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现实生活。
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热“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对于“短视频”这一新兴事物,材料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短视频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讯息,此为其积极意义;也有人认为,短视频会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此为其负面影响。材料由此启示我们要用辩证的角度全方位看待短视频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虽短,但并非没有内容。比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看这些短视频,我们同样能有许多收获。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味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会让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变得浮躁,虚度时光。由此可见,短视频有利有弊,我们应谨慎对待,合理利用,让短视频成为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利器。
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短视频兴起的原因,短视频的利弊,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短视频的利弊”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时,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如我们应积极利用短视频,以此拓宽眼界,提升自己,抓住时代机遇;我们也应警惕短视频带来的弊端,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循环,造成“信息茧房”,闭目塞听;我们应提升自控力,取其精华,让短视频为我所用。
立意:
1.借短视频之风,燃时代精神之火。
2.警惕引流陷阱,勿做短视频奴隶。
3.短视频热需要冷思考。
4.辩证看待短视频,让短视频为我所用。
4.例文:
取长避短,合理利用
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新媒介的涌现,令人应接不暇。现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以短视频为主的各大平台,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这一新兴媒介,我们既要看到其长处,也应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取长避短,合理利用。
短视频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城略地,迅速占领各大平台,是有原因的: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能满足网络时代民众的需求。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短视频正适合时间紧张的人群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它又以视频的形式传递信息,降低了观看门槛,让绝大多数观众都可以无障碍观看;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让每一个受众群体都能从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因此,短视频制作者,急剧增加;观看受众,更是数量庞大。
这样一个影响面广、能迅速赢得流量的信息传播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但是,在看到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所带来的问题。
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存在着大量的制作质量低劣、艺术品味低俗的作品,如:有人靠装傻卖惨来博眼球,有人靠穿着暴露来引流量,有人造假造谣混淆视听,有人愚弄民众收割韭菜,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败坏了人们的观感,误导了人们的思想,污染了社会风气。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基于算法的推送规则赋予了短视频平台一种超能力:它可以没有区域和时间限制地把人们所喜好的内容一再推送到受众眼前。越喜欢什么,就越推送什么,这就形成了短视频“黑洞”,让受众一旦拿起手机,就被它投放的信息吸引,再也放不下,难以逃逸。这样,贪图即时欢愉的人,就成了短视频的奴隶;而即使想通过它获取信息的人,也会陷入“信息茧房”。
其实,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短视频本身并无善恶,作善还是作恶,全在于使用它的人。要想避免这些不良现象出现,就要在“人”上下工夫:短视频制作者,要提高个人素质,多提供思想健康、内容新颖、制作精良的作品;受众要提升辨别能力,增强自主意识,避免被短视频困住了大脑;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承担起监控、把关责任,维护短视频市场的规则,净化短视频平台的空气。
说到底,短视频只是工具,不管是提供者还是接受者,我们都要把这个工具掌握在我们手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它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而不是相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介绍了短视频的三个特点:适合的平台多,适合移动状态观看,时长短。第二个层次介绍了短视频的优点和缺点:既能以丰富的内容彰显个性、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也存在格调不高、浪费人们时间和精力的不足。第三个层次介绍了不同的人对短视频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有的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它能拓展人的视野、抚慰人心;有的对其充满担忧,认为短视频的泛滥潜藏着危险。
通观整则材料,实际上是在引导考生理性、客观地去审视短视频这一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能从其自身特点、社会影响的角度,辩证地分析其利弊优劣。其实,本考题是借让考生谈对短视频的思考和认识来引导大家正确地看待和利用短视频,同时,也借此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作时,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看待短视频,不能一味否定它,而是需要根据短视频的内容对其进行价值评判,给出思辨性评价——优秀的、有价值的短视频值得肯定并推广,而内容无含金量甚至是思想观念不健康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必须进行监管、甚或取缔。其次,我们还应结合自身情况,思考我们年轻人应如何利用好短视频——如何精选短视频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好各种不同的碎片时间欣赏有价值的短视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短视频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本身存在的不足:知识碎片化,认识表面化,格调低俗化等等。进而,可以指出,我们还是应当重视深度学习,不应该让短视频占领我们太多的时间、浪费我们太多的精力。
立意:
1.只要内容健康,长短并不重要。
2.利用碎片时给自己“充电”,何乐而不为?
3.不要因看短视频而变得“短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