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6 20: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2课 圣雄甘地【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等,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
①小时候的经历
②宗教的影响
③托尔斯泰等人思想的影响
④实践中总结:
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之后,投身争取印侨权益的斗争。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2、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
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非暴力?“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 。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 ,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非暴力”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种不使用武力的斗争技术,“非暴力”意味着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和对真理的坚持。而且还包括乐于自我反省,乐于倾听,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意见和呼声。
——拉姆·甘地(甘地的孙子)你所理解的非暴力?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2、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甘地主义:
①哲学思想:和平 印度教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身穿土布服装的甘地 在纺车旁阅读的甘地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一 印度悲惨地分担了所有沦为欧洲殖民主义牺牲品的亚非国家的共同命运。
————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材料二 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类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的真谛。
————甘地《论不合作》 思考什么背景下掀起的?“不合作与非暴力乃是同一棵树上的分枝,同属非暴力抵抗的根本,是我的立场”
——甘地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
(二)运动概况: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1922)
⑴原因:
①英国的高压政策
——激起印度人民反英高潮的导火线
②阿姆利则惨案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⑵概况:
①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对象、范围)
②结果: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
⑴背景:
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
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
⑵过程:“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⑶结果: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二战期间)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新发展: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四)评价:
⑴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
⑵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三、甘地的人生结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的同时,晚年还为消除种姓制度、消除宗教纷争而斗争,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他周游全国,到处演讲,常为此而绝食祈祷。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洒满花瓣的圣雄遗体在火化前一刻供人瞻仰 四、综合评价1、功:
① 创立基于仁爱、真理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发起组织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2、过:
① 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 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2009江苏历史)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
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
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耶酥受苦的榜样是形成我对非暴力永恒信念的一个因素,这一信念支配着我的一切行动。”
——甘地 热爱自己的邻居,对人类内心深处道德再生的热望,建立没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会……
——托尔斯泰《天国就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