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9 20: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为什么飞机起飞不久会遇到强对流?
2.机长为什么申请上升飞行高度?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01
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主要由什么组成?
什么是干结空气?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哪两种气体?体积分数分别为多少?
干洁空气的各组成成分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各有什么作用?
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各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01
臭氧有什么作用?
-01
01
02
03
臭氧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
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杀菌的作用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活动
水汽、杂质
-01
成云致雨
必要条件
降温
水汽
相变
凝结核
杂质
活动
-01
二氧化碳与臭氧在观测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卫星监测数据
活动
-01
CO2在观测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增加释放量;
导致毁林开荒,减少吸收量。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活动
-01
在某个节点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下降的一个趋势。
碳达峰
通过减少释放量,增加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中和
活动
-01
臭氧在观测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总量最低值在逐年减少,
二十世纪末期达到最低值,后缓慢增长。
制冷剂中含有的一些物质,比如氟利昂会消耗空气中的臭氧。
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出现皮肤癌等疾病。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卫星监测数据
臭氧空洞
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
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
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臭氧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02
地球大气共分为几层;
对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对流层大气气流的运动状态如何?
对流层的高度如何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极易发生在对流层?
(请同学们根据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对流层的物质组成及运动状态推测。)
自主学习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
-01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
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02
温度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气流运动


对流运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02
对流层的厚度并不是固定的,近地面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的高度也就越高。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哪个纬度带的对流层高度最高?哪个纬度带的对流层高度最低?为什么?高度分别是多少?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9-10千米。
冬季与夏季哪个季节对流层的厚度较厚?为什么?
夏季;夏季地面温度更高,对流运动更旺盛。










厚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02
为什么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极易发生在对流层?
(请同学们根据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对流层的物质组成及运动状态推测。)
对流层大气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组成
运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
-02
范围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
气温分布
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原因
平流层存在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
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形成臭氧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
-02
结合平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推测其气流运动特点;
推测平流层是否有云雨现象;
推测遇到强对流后机长上升高度的合理性
平流层的范围、平流层的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
-02
气流运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以平流运动为主
推测平流层是否有云雨现象
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
-02
气流运动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天气,能见度好
天气状况
适合航行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以平流运动为主
推测遇到强对流后机长上升高度的合理性
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层大气
-02
高层大气的范围、
高层大气的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高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层大气
-02
范围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
气温分布
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原因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会逐渐下降。
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02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范围
气温特点
气流运动
自然现象
人类活动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9-10km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对流运动
云、雾、雨、雪
天气变化
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运动
无云雨现象、存在臭氧
适合飞机航行
从平流层顶部到3000千米的高空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上升
流星现象、极光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 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2题。
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4.一架从赤道保持11千米高度飞往北极的飞机,关于其飞行情况的正确叙述是( )
A.飞机自始自终一直在对流层中 飞行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先后穿过了对流层、平流层
C.飞机飞行途中先后飞过了平流层和对流层
D.在飞行中先是飞行平稳,快到北极时飞机颠簸得厉害
读图,完成5~6题。
5.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6.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
7.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
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8.人类排放的氟利昂,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
10.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