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严肃的,但是《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作者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鲁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了解这个全新的鲁迅。
2.理解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赏析文章语言,分析鲁迅的人物形象。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身份: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
黑龙江呼兰县。
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作品:
成名作《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马伯乐》。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主要作品
02
知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窘( ) 阖( ) 筵会( )
抽屉( ) 肋膜( ) 隔三差五( )
qián诚( ) chóu chú( ) mǒ杀( )
wěn乱( ) láo dao( )
jiǒng
hé
yán
ti
lèi
chà
虔
踌躇
抹
紊
唠叨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自主学习
筵会:
旷代:
听子:
踌躇:
抹杀:
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
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
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04
识文本
1.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04
识文本
1.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1
(14—17)幽默招呼来客
(18—23)久雨偶晴的造访
(24—26)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1)笑声明朗
2
(2)走路轻捷
3
(3—13)叮嘱给晚归客人付车费,饮食习惯
4
5
6
04
识文本
7
(27-30)不吝啬校样纸
8
(31-34)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9
(35-40)夜里看电影不坐车
10
(41-42)不一样的休息
11
(43-54)昼陪客人夜加班
12
(55-59)品尝海婴的鱼丸
13
14
(63-66)身体不好,更加惜
时忘我地工作
(60-62)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04
识文本
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博爱,倔强,求真务实,慈爱、富有耐心,珍惜时间,热爱工作,关爱他人。
说明了鲁迅先生严格要求着青年人,同时也严格约束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可亲的体温。
1.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是仍然认真阅读每封来信,这说明了什么?
2.本文以纪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3)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嘱咐”“一定”等词真切地表现出鲁迅真诚待友、体贴真挚、慷慨大方的特点。
(4)“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的特点。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作用:
从侧面烘托鲁迅,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吃鱼丸这一细节,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写许广平的忙碌,对客人的招待,寄邮件等从侧面表现出鲁迅的热情。(侧面描写 )
4.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可以拉近读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距离。让我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直观、更真挚的鲁迅,使文章更有趣味性,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的轻描淡写中娓娓道理,实则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表现力。(正面描写)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回忆鲁迅先生
神情姿态: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严谨认真。
可亲
可敬
热爱
感念
1.选择题请使用DCF。
2.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
3.作者在文中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1.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观点争鸣】
活动过程中,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致赵其文,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生命的路》
示例:
我认为鲁迅属于“绝望而反抗者”,从“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路的地方”可见鲁迅认为希望是不确定的,现实缺少可走的道路;从对“路”的开拓开辟中可见鲁迅认为必须反抗现实、开辟道路才可能创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