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第5课 黄河颂
光未然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联系时代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赏析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身份: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属襄阳)。
现代作家、评论家。
作品:
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02
知背景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率领第三抗敌演出队由陕西东渡黄河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再渡黄河至延安,两度目睹黄河的伟大气魄,亲临母亲河的惊涛骇浪,更为黄河船夫们劈风斩浪的壮观场面而感慨,奋然写下长诗《黄河吟》,并在当年延安的除夕联欢会上高昂地朗诵了这部诗篇,深深感动了当时在场的青年音乐家冼星海。
02
知背景
当光未然应冼星海之约将原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以后,冼星海在窑洞里仅用了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八个乐章的谱曲。4月13日,由第三抗敌演出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大获成功。从此,这部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澎湃( ) 哺育( ) 九曲连环( )
zhuó流( ) 狂lán( ) pī 开( )
山diān( ) 屏zhànɡ( ) 气pò( )
浊
澜
巅
障
pài
bǔ
qū
劈
魄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哺育:
气魄:
狂澜:
澎湃:
浩浩荡荡:
喂养。
气势。
巨大的波浪。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04
识文本
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以及情感。
2.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的?
2.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的?
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04
识文本
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的屏障
激励着中华民族
1.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2.歌词部分连续三次写“啊!黄河!”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3.歌词的“颂黄河”部分,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摇篮”
1
“屏障”
2
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
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
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数的支流是无数的臂膀,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臂膀”
3
黄河
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
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5.讨论:这首诗歌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6.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黄河颂
朗诵词——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学—学习黄河精神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颂
望
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
→纵向描写→横向描写
摇篮—养育
屏障—保卫
臂膀—激励
歌词
1.选择题请使用DCF。
2.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人称,就像是面对面的交谈,显得亲切动人,更好的使作者的感情得到表达。这样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黄河充满生机,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心中对黄河的崇敬热爱。
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