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8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8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9 21: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你们知道南方淡绿色是哪个政权吗?它与唐代版图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能对比北宋与辽、西夏和战的原因
本课难点:能理解澶渊之盟的影响、能思考北宋时期民族融合的特征。
1.能说出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2.能概括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战的过程及影响
3.能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自学任务
1、通读课文,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2、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导学内容
主题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耶律阿保机
上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论1: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情景1:
五代十国时期
契丹
北宋时期
辽国
探究主题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1.隋唐时期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去先进的技术。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契丹人接受汉文化,学会农耕。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讨论1: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你能从图片中得出哪些与契丹人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
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马匹肥壮表明畜牧业发达;
铁马鞍制作精巧表明冶铁业发达。
骑兵类别众多表明军事实力强大
奏乐乐器繁多表明受中原文化影响
……
知识链接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党项族:原属( )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皇帝,定都( ),史称( )。仿效( )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元昊
兴庆府
西夏
唐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论2:西夏政权建立之后是怎样发展的?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唐末五代时,党项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党项族民风强悍,人人擅长骑射,作战勇敢。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情景2: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主题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4)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 )城下,威胁都城( )。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燕云十六州

1.辽与北宋的和战
防御
澶州
开封
寇准
澶渊之盟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情景1视频:
讨论1:小组讨论如何看待“澶渊之盟”的签订?
①对北宋政府而言: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但保持着辽宋和平稳定的局面。
②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③对于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宋朝被动挨打,( )损失惨重。( )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和议: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北宋
西夏
元昊
岁币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论2:你是怎么看待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请详细说说。
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往来,和平交往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中华民族
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相提并论。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契丹、党项族与汉族间密切来往,对于奠定祖国
辽阔边疆、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西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汉族,赵匡胤,开封)
共同开发西北、北方
战→和
战--------------->和
(澶渊之盟)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1.(2020年内蒙古通辽)与如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 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
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 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观察地图可知,这反映的是澶州之战。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①②④符合题意,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2020年山东济南莱芜区)“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契丹族辽王朝所占的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材料反映的是(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郾城大战 D.宋金和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契丹族辽王朝所占的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由材料“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契丹族辽王朝所占的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可知,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2020·眉山)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答案】C
【解析】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答案为:C。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