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融合模拟考试试卷(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融合模拟考试试卷(三)(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07: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融合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三)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任何有意味的现代都不可能离开传统凭空而生,传统是现代无法挣脱的基因。正如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经典之作《尤利西斯》采取了与古希腊史诗《奧德赛》情节相平行的结构那样,京派小说家也是借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向着现代性屈而求伸地开展“对话”。他们的现代意识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活。
京派小说家的现代意识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上,这与他们的家学渊源和身世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他们在审美上更契合传统文化中的“情志合一”的观念。京派小说中的许多段落,总让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颇能使人体味出幽邃清远的境界以及作家的蕴藉风流。如废名《桃园》中的这段描写:城垛子,直排,立刻可以伸起来,故意缩着那么矮,而又使劲的白,是衙门的墙;簇簇的瓦,成了乌云,黑不了青天。这简直就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联结手法,又是一幅淡抹的水墨画。京派小说家对宗族社会下的田园生活进行追怀,虽然离开了时代汹涌澎湃的主潮,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诗风相衔接,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诗意风格。
与“五四”先贤不同,京派小说家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有着清醒的估计。在追求自由、感悟生命与直视焦虑上,他们进行了长足的探讨与试验,力图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从而在新的维度和向度上再现自己的现代意识。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由的呼唤从未停止过。《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到了现代,京派小说家依然用这些自然意象承载他们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萧乾的篱下、矮檐,芦焚的废园、荒村,李健吾的山村、陷阱,林徽因的市井、胡同……这些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意象,经过京派小说家的创新与改造,与小说的主题更加和谐,具备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寄予了他们独特的现代意识感知。
京派小说家大多深受本土文学、哲学、美学思想浸润,在对生命的感悟上,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的调和。废名的小说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以一颗虔诚的心、一双欣赏的眼,去观照大千世界,捕捉或追求一种超越悲哀、睿智达观、亲自然、乐人生的人生境界。沈从文将老庄哲学中那种强化的自然观念引入到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之中,尤其是其中朴素的生命意识,更是适应了他对普通人命运中个体存在不确定性的感受,从而把握了善恶并存、苦乐相生交错的人生世相,达到了对生命价值的了悟。在此基础上,京派小说家又有了对传统哲学的转活。他们抛弃了传统哲学中消极的人生态度,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并最终将笔触深入到对生命超越性意义的诉求。
由对国事民瘼的关注而感时忧国,是我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虽然京派小说家历来被认为是“远离政治”的纯文化写作,然而其小说中对社会种种黑暗面的揭露、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强力呼唤和追求、对人的精神异化的痛贬等等,无一不联系着传统文化中“哀民生之多艰”的精神内核。他们用艺术化的态度和现代人的立场来处置现实人生,既秉承着与古典文学视阈相似的内涵,又有着现代的焦虑观照。它标志着个性的觉醒,是从“人”的立场、角度来烛照和审视芸芸众生,具备着朗然的现代色彩,更好地调和了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与现代的焦虑意识。
京派小说家对传统文化的转活,是对“五四”形成中国文化断裂现状的反思。他们扬弃了传统文化中负面而不合时宜的部分,同时又用现代的观念、理论为现代文学增添了一笔鲜亮的色彩。然而,也正因京派小说有过多传统文化的外在表征,以致它的现代意识在很长时间里不被人重视,尤其是它对现代性的反思。
京派小说家不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反思现代性,而是从审美的角度完成了自己对现代性的认同和批判。他们的小说以含蓄的笔调暗示了工业文明的短处而凸显了农业文明的生命力因素,张扬了以人为本主体性生命反思,呼唤着现代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他们又把自己的现代生命思索通过传统诗学式的意境、意象手法烘托出来,以一种高度精致化的艺术审美自觉抵制了那种自称“现代”却粗鄙不堪的文学表达方式。
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审美情趣的继承,是京派小说家最具有反思意义的表现。因为,与和谐相对的冲突与裂散正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现代化的日益深化,现代社会结构原本就存在的矛盾和裂隙变得更加突出。京派小说家从中感到了由此带来的巨大心理紧张,祭出了传统文明中“和谐”这一法宝。从这个意义上说,京派小说非但不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那样落后、不合时宜,反而是对中国最盛行的“现代性”的反思。京派小说家看到了承载着中国现代性想象的都市中人性的猥琐、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使得他们对现代性深感忧惧。于是,他们在对这种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同时,也重塑了民族国家想象。
(摘编自温泉《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如现代主义作品《尤利西斯》和古希腊史诗《奥德赛》有沿袭关系一样,京派小说家的作品也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B.京派小说家在审美上契合了“情志合一”的观念,其创作衔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诗风,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他们创作的影响。
C.对京派小说家“‘远离政治’的纯文化写作”的评价并不客观,因为京派小说中不乏对社会种种黑暗面的揭露、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强力呼唤。
D.京派小说家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审美情趣,并用它去应对伴随现代化的日益深化而产生的矛盾冲突,缓解他们巨大的心理紧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桃园》中的精彩语段巧借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联结手法,简直就是“一幅淡抹的水墨画”,足见废名有着扎实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功底。
B.京派小说家对宗族社会下田园生活的追怀,脱离了时代的大潮,且诗意的风格与宏大叙事格格不入,因此其现代性必然大打折扣。
C.无论废名还是沈从文,他们都在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获得观照人生的独特视角,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深入到对生命超越性意义的诉求。
D.不像某些创作者用“现代”的幌子掩盖表达方式的粗鄙,京派小说家以高度精致化的艺术审美自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条折中之路。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挚爱中华传统文化,在创作上追求回到中华民族传统中去,强调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抒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品充满浓厚的“中国味儿”。
B.凌叔华的小说中始终充满着一种古典的气息,这得益于她仕宦诗书门第的出身和受教育经历:其父工于词章书画,她又分别师从辜鸿铭和宫廷画师学诗与习画。
C.林徽因在她的作品中常用西方文化的现代意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这与她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小能接受完备的中西文化的教育并得其熏陶密切相关。
D.废名的小说在格式的意境化、意象的古典化等方面都带有醒目的禅学“胎记”,这与他幼年常随父踏访故乡五祖寺及师承周作人研究禅学的独特经历不无关系。
4.有同学对本文中“转活”一词的含义不甚明了,经查“转活”有三种含义:①<动>还阳,闽地方言;②<动>消化,晋地方言;③<动>周转,官话。它在本文中应取用哪种含义?请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进行阐释。(4分)
5.京派小说既有传统文化的许多表征,又有对现代性的反思。请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乡亲
骆宾基
“乡亲!为什么你不一步一步来,尽向高处望呢 ”见康天刚没有搭话,孙把头又开口道:“你是太贪了,人不能不知足!
康天刚因为排骨滑到盘子的外面,意欲用手推它进去,可是两手全握着餐具,不知是放下刀子妥当呢,还是放下叉子妥当。孙把头就想:“我的话,他一点也听不入耳哪!”
孙把头的妻子用围裙擦擦手,接过康天刚的刀叉替他切。康天刚这才抬起头来说:“哪!不能不知足,还怎么样,你说呀!”其实他只听见末尾这句话。孙把头心里想:他是完完全全没有注意我说什么。
“那么你说说,你这三年里…你看,我说你又不听,我要听,可是,你嘛!又不说。
“说什么呀,你全知道,我倒霉就是了。三年访不到一棵山货,一年换一个访山帮,这样下去恐怕没有山帮敢搭我这个霉气伙计了。”
这时,康天刚又回忆起了三年前的事情:
路上远远近近,全是重叠的高峰峻岭;岭峰还遗留着冬季的白雪,所有的岭峰全长着森林,峡地和宽谷又一色是草原。这都是他第一次见到的,那么广阔无际,那么丰富稠密,一片一片,无尽无止地展开去。地面不露一块土,足证它们是一年到头,没有人动过,冬季任性自衰自败,春季任性自长自生,无怪乎说关东山富庶。在山东不要说森林,就是河崖草都偷也偷着挖光了,哪有抛在地上不管的呢!起初,康天刚还想着搭木帮,入山砍木头;后来想起自己为何而来,才觉得:为什么不搭访山帮去采参呢 他是抱着有月亮不摘星星的雄心的。
和孙把头相离三年了,康天刚还清楚记得初次见面的印象。那时候,他就留着一撮蓬草式的胡须,辫子是割掉了,只剩着丰厚的辫尾,穿着破羊皮袄,敞着胸,衣扣全破了,用一块粗布扎着腰。一知道他是从海南①新出来的乡亲,而且特意找他的,就把康天刚带到自己盖的洋草房子里去。从墙上摘下酒葫芦来说:“乡亲,这是俄国的窝特卡,尝尝吧,这地界没有咱们海南家的高粱酒,都吃这个。咱们在这碰到就无亲也带八分亲了!”他又说:“你尽管坐下喝,关东山是不讲礼道的,也不要让。”又问他:“海南家的收成怎么样 哪村哪乡受到旱灾 ”说着说着越发亲近了。看来康天刚提出的庄名和本乡有声望的人物,孙把头也都知道,并且还能说出每人的特点。譬如:“东旺庄衙役,还是那么能喝呀!每次都用棍子挑着个大酒坛赶集!”“李家洼的老刀笔还没有死吗 真是祸害一千年,每年赶山,都是衣领后插着把扇子,谁见了不让路三尺呢!”最后孙把头告诉他,他现在新领了一块山地,预备开春垦荒。若是他愿意留在这里,他情愿一年给康天刚七十卢布劳金,或者他也想领块荒山的话,那么就合股开垦,他出牲口,康天刚出力。
当时康天刚想:“我要七十个卢布有什么用呀!就是干两年回家也置买不了两匹牲口和二十亩地呀!”于是就辞了,决定去访山,访山就是挖人参。
“为什么访山呢 ”孙把头说,“那都是心高望远的人走独门,掷骰子想一把掷出三个六点来。当然,说不定几个月能访到棵百把年的老山货,可是背运,三年五年也未见访着一棵参苗子。还是卖力气,作打头的长工吧!这是实在的,一步一步来。”
康天刚笑着说:“卖力气,我就不用卖掉祖茔地过海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康天刚只有苦笑。还有什么可说呢 三年真的一棵参苗也没见。
“那么你还回去吗 ”孙把头继续问道。
我说过嘛,天然要回去的。x
“那么……乡亲!我不留你就是了,愿意在这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愿意什么日子走呢,就走。”孙把头叹息着说,“”若是你来的那年,听我的话,咱们哥儿俩,不都是大粮户了 唉!你老是要摘月亮呢!
哥儿两个大声笑起来。晚餐后,又谈了一会子闲话,康天刚就到厨房去睡觉了。在谈闲话当中,康天刚托付孙把头有便人向海南带口信,就说今年年底要回家。至于那个守约的、等待着自已的财主闺女的事情,他是从来没有向他的朋友提过的。
三年前康天刚就是在这厨房住宿过的,那时还有新鲜木材和油漆的气味,现在则充满了牛乳味以及油气。康天刚打开窗,想使屋里的空气调换一下;风势很大,用力推开一半,那窗借着风力自动地朝两边外墙打去,冷风立刻侵入,且扑灭木棒火烛。他想起三年前,也曾有过同样的情景。
他还记得那时候,他打开窗,窗户也这么有力地自动地朝外墙两边打去,他听见一声画眉的婉转娇鸣。仿佛一般起风的日子,或是傍晚百鸟归巢的时候,人们所听见的短促的悦耳的鸟鸣一样。似乎向它们的同伴说:“快呀!暴风雨快来了。”或是:“快呀!天要黑了,我们得赶快回巢!”如今呢 春天还很遥远,外边只有狂啸的北风声音响。关上窗,风声就隐约不清,因为门窗边缘都钉有一条条狗皮,再加墙壁又坚。这也和三年以前一样。
康天刚在黑影里面窗站立很久,又叹息一声。想倒在炕上睡觉,可是好久也睡不着。在他脑子里有两个念头,一个是怀疑自己:果真命运安排妥当,年年走下坡路吗 一个是对于他的乡亲孙把头的幸福的怀疑:不错。他是成家立业了,可是她又丑又蠢呀……是的,他很满足……于是他又想到若是三年前真的和他合股开荒,自己确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了。最后另一个念头又讥笑道,“莫非你真的相信鬼运气吗 那么在海南娶一个傻丫头就算了。何必穿山过海跑到这百里不见一个村子的关东山呢!不是要摘月亮吗 这才决意要娶她,财主说要两匹牲口二十亩地,这才闯关东,这才访山。”他又想起她那个和自己有婚约的财主闺女两只撩人的眼睛来,想起在他离开海南家那年的清明节日的黄昏,她在后院独自一个人打秋千的情景来。她在秋千左近飘着,蝙蝠在暮影里飘着。她的鬓发和轻柔的衣襟也在空间飘着,真是女神一样的迷人呀!他觉得世间上唯有她是最美丽的,唯有得到她是最幸福的!为什么不爱这最美的呢 山里同样生着树木和人参,为什么不采人参而去砍木头呢 有月亮何必去摘星星呢!就是没有月亮可摘,他也不要摘星星!
他想到这许多的道理,尽管他是这样深入地去思索它们,终于抵挡不住一个念头在脑里飘起来:三年前他若安份守命地垦荒,他现在可以回海南成亲了。
半夜他起来给马加了草料,回来还是不得入睡。直到头遍鸡叫,才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地打起盹来。
【注】①指渤海以南,即山东地界。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叙事中加入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高峰峻岭与森林、峡地、草原等景物展示了关东的雄奇壮阔,也暗写了淳朴的风土人情。
B.从孙把头与康天刚初见时对海南家乡的叙说来看,“老刀笔”之类的奸官污吏横行霸道导致的民不聊生,是康天刚决意闯关东的直接原因。
C.三年前新盖的房子现在“充满了牛乳味以及油气”,三年间孙把头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开窗换气的行为折射出康天刚内心的郁闷。
D.小说以康天刚和孙把头重聚后的交谈作为情节主线,中间穿插康天刚的回忆,交代他们的结识,以及康天刚没有和孙把头合股开垦的原因。
7.下列对文章最后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天刚回忆自己的过去,既怀疑自己的选择也怀疑孙把头的幸福,不同选择的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两种生命状态。
B.康天刚选择“摘月亮”最终颗粒无收,而只想“摘星星”的孙把头却发家致富,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
C.财主闺女在清明黄昏时荡秋千的景象,写得深情而伤感,表现康天刚尽管在生活中遭到困厄,但仍对心爱的人不改初心。
D.康天刚“终于抵挡不住”如果“安分守命地垦荒”,“现在可以回海南成亲”的念头,说明他决定面对现实放弃理想。
8.小说以“乡亲”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9.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本文的主人公康天刚最终找到了老山参“四平叶”,可惜为时已晚,已是在他临近生命终点的一刻。请结合节选的内容,谈谈你对康天刚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chú]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是中华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 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B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C. 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D. 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在文中是“六经”之一,语言极为简练,暗含褒贬之意,被称为“春秋笔法”。
B. 太山就是泰山,在古代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
C. “布衣”指平民百姓穿的麻葛之类织物做成的衣服,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 《六艺》是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家庭贫困,屡遭困厄。孔子贫穷而且地位低下,曾经做过小吏;后来周游列国,被一些国家排斥、驱逐,也曾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
B. 孔子不获任用,满怀苦闷。他在颜回去世时慨叹说:“没有人能了解我了!”也曾对子贡说:“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吧!”
C. 孔子通过著述,匡时救世。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语言简练,暗含褒贬之意,这种“春秋笔法”让乱臣奸贼都因心怀恐惧而有收敛。
D. 孔子成为宗师,令人敬仰。学者都以孔子为宗师,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艺》的人,都以孔夫子为标准,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1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也。”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4. 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的主张赞同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16.本诗颈联描绘农人劳动场景的手法和杨万里《插秧歌》有何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边塞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征夫对家乡的思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学古诗文时,对“东皋”这个意象很感兴趣,初中学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同桌小敏说,高中也有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画写实能力的获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此能力,人类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观念上占有一切对象了。不过观念上占有毕竟不等于实际上占有,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象相比,a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①如天边的云、远处的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然而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静态的绘画形象相对其生活原型而言,固然是“不真实”的,但这种“不真实”却能造就更高的“真实”。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转瞬即逝;生猛鲜活,却也终将死亡。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生命②如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正所谓“昙花一现”。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一个人,或者一朵花、一匹马,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b就不会再“死”了。
18. 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的效果意味。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9. 请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 文段里有①②两处加点的“如”字,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办好一个赛,提升一座城”。 以举办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金华等亚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面貌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杭州市城市快速路网、地铁网线实现扩容,极大提高了城市交通效能,方便市民出行;“匠心绣杭城”专项活动的开展,使得城市绿化、秩序都得到明显改善。金华市将“办赛”与“兴城”相结合,实施了 20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对1600 多个城市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
①不仅亚运会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②更为杭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③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推出了亚运旅游100条线路和50个“亚运人文体验点”,④受到各代表团成员、技术官员们所欢迎。⑤为大家展示更加丰富多元、多姿多彩的杭州,进一步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的城市文化名片。
据悉,杭州市将对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电竞中心、桐庐马术中心等亚运场馆进行景区化改造,推出亚运场馆旅游线路。 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城市漫步形式,推出亚运场馆、火种采集、火炬传递、三江两岸、晨启杭州等主题文化线路,让市民在亚运会后依然可以继续感受亚运氛围,同时打造杭州文旅新亮点。
杭州亚运会已经接近尾声,但杭州的“后亚运时代”( )。在亚运会举办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全民健身”习惯、社会文明志愿精神、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体育跨文化意识等社会财富,都将对杭州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1. 文中画横线处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当之处,请指明序号并做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2.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独自成长的大卫·科波菲尔到无人理解的聂赫留朵夫,从孤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到命运诅咒的奥雷里亚诺家族,都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命形态。他们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无人对话,有的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矛盾冲突”原本就存在,并非因“现代化的日益深化”而产生。
2.C
【解析】A项,文中第二段的意思是废名《桃园》中描写的画面与“一幅淡抹的水墨画”的意境类似,由此推断“废.名有着扎实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功底”无据。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诗意风格”,诗意风格与宏大叙事未必格格不入,且选项强加因果。D项,“折中之路”曲解文意,文中倒数第二段只是说“以一种高度精致化的艺术审美自觉抵制了那种自称‘现代’却粗鄙不堪的文学表达方式”。
3.A
【解析】A项只是强调汪曾祺的作品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而没有涉及他的“家学渊源和身世经历”,因而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第二段画线句的观点。
4.本文中的“转活”应是“消化”义。本文认为京派小说家的现代意识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上,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思想上能深刻认识并抛弃传统文化负面的不合时宜的部分,继承其中在当代生活中依然有意义的成分,并以此在其创作中体现出对现代性的反思。这正是“消化”的表现。
5.①《边城》中的山山水水乃至“白塔”“吊脚楼”“虎耳草”等意象都极富东方韵味,小说中传统田园生活意象构成独特审关认知。②翠翠与傩送两情相悦,却最终未能走到一处;天保为成全傩送,最终闯滩遇难等情节中蕴含的朴素的生命意识、苦乐相生的人生世相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③作者在《边城》中用爱构建起了一个和谐的湘西社会,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等因素。④茶峒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真诚相待,体现出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以农业文明的生命力暗示都市文明的人性迷茫,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
6.B
【解析】康天刚闯关东的根本原因是与财主家闺女的婚约,直接原因是山东“河崖草都偷也偷着挖光了”缺乏致富手段以置办婚资。
7.D
【解析】从下文“不得入睡”“直到头遍鸡叫”“似睡非睡”等描写可以看出他依然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与生命态度中纠结。
8.①“乡亲”一词点明了康天刚与孙把头的关系,体现了两人之间浓厚真挚的同乡情谊(或“孙把头对待同乡尽心尽力的情谊”);②“乡亲”一词强化了康天刚离乡者的身份,蕴含作者对主人公艰难处境的关怀与同情。
9.对爱情的忠贞;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勇气;面对艰难挫折不退缩、努力打拼的精神。
10. A
11. D “《六艺》是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错误,文中《六艺》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2. C “让乱臣奸贼都因心怀恐惧而有收敛”错。
13. (1)孔子说:“你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都会夸赞你。”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慧,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2)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加。
14. 赞同。人不能仅仅因为享乐而活着,而是应该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留下物质或精神财富,为后人造福。/不赞同,做人不应该为名声而活着,不应贪图虚名。要积极作为,但不应该是为了名声。
参考译文:
孔于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降生。孔子生下时头顶呈中间低而四旁高的形状,所以就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孔子贫穷而且地位低下。等到他长大后,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管理仓库,出入的东西都称量得很公平;曾经做过管理畜牧的官吏,养的牲畜肥壮繁多。孔子由此做了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到了齐国遭到排斥,又受到宋国、卫国的驱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于是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叫他“长人”,认为他很奇异。鲁襄公十四年(前481 )春天,在大野这个地方狩猎。给叔孙氏驾车的鉏商获得一只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看了后说:“这是麒麟。”鉏商便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上再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就快要完啦!”颜渊死了,孔子说:“这是老天要我死呀!”在他西去大野狩猎见到麒麟,说:“我的主张到尽头了!”现在喟然慨叹说:“没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说:“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学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吧!”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啊!君子最痛恨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世人称颂。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东西给后世呢?”于是就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 所以吴、楚的国君自称为王,在《春秋》中仍贬称为“子爵”: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的会盟,实际上是召周襄王入会的,而《春秋》中却避讳说:“周天子巡狩来到河阳。”依此类推,《春秋》就是用这一原则来纠正当世不合于礼乐制度的行为。这种贬斥责备的深义,是为了使后世的英明君王举用和推广。如果《春秋》的义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会恐惧了。孔子任司寇审理诉论案件时,文辞上有可与别人商议之处时,他从不独自决断。 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也不能给他增删一个字词。弟子们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人了解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人怪罪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孔子生病了,子贡请求拜见。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休闲散步,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晚啊?”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因此他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信仰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是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这天去世的。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峻的高山今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销声匿迹。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们都以孔子为宗师。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艺》的人,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15.C
【解析】“作者说”错误,应是“农人说”。
16.同:①都运用了动作描写。本诗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②《插秧歌》运用了“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异:《插秧歌》还运用了比喻和对话,活泼有趣。
17.(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示例一: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示例二: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示例三: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18. “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
【解析】根据语境“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象相比,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据此看出“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根据语境“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就不会再‘死’了”,可看出其中“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
19. 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在追求永恒。
【解析】题目要求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画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结合原句“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两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一个强调“永恒”,一个强调短暂的“遗憾”。据此为突出“永恒”,可用设问的修辞将“昙花一现”的内容设计为上句,“追求永恒”的内容为下句,可改为: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在追求永恒。
20. ① “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云、海和雪花。②“如”的意思是好像,运用比喻把“生命”比作花、云、流水。
【解析】①结合原文“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如天边的云、远处的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其中“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云、海和雪花。②结合原文“生命如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其中“如”的意思是好像,运用比喻把“生命”比作花、云、流水。
21. ①亚运会不仅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③100条亚运旅游线路;④受到各代表团成员、技术官员们欢迎。
【解析】①语序有误,主语位置不当,将“亚运会”提至句首;③语序有误,多层定语位置不当,将“100条”移至“亚运旅游”之前;④句式杂糅,删去“所”。
22. 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才刚刚开始
【解析】第一处,括号位于该段落的结尾,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结合前文“……基础设施、城市面貌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得城市绿化、秩序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此处可填“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第二处,括号与前文“已经接近尾声”相对应,后文也有“未来发展”的暗示,此处可填“才刚刚开始”。
23.【例文】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这是个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寂静的时代。互联网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人类的感情,但一台台冰冷的设备又使我们与真正生动的世界愈行愈远。面对或物质或精神的孤独百态,人类展示出如此绝伦的千姿,笑纳这份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你去或不去,那条喧哗的大街就在前面。它既是一次主动的选择,也是一幅生命的投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孤独与喧哗在矛盾中共生:我们的城市群越来越密集,邻里关系却越来越冷漠;我们的物质享受越来越富足,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浮躁与空虚。面对孤独的生活,我们陷入过历史的怀疑,思考过信仰的是非,洞察着时代的规律,好似孤独成为了一种命中注定之下,颓废与徘徊的理由,但颓废与徘徊终不是人类力量的源泉。
“越文明,越孤独。”孤独作为一种隐匿的线索,隐藏在历史的洪流中。下学而上达的圣人孔子,也感慨到:“知我者其天乎?”老子也曾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下独泊而未兆,静等道的变化。而在“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鸦,朝堂坛兮”之时,屈原也曾以一种何其悲凉的声音喊出“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嚎。再看《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当读者还徘徊在狐疑会传染的失眠症与失忆的荒唐之中时,自己却已经开始决定淡忘历史,在忙碌的工作与繁务中过着被定义的生活。当网络上某些人一味地鼓吹996,一味宣扬“公知”言论,显示出自己如圣人般居高临下的悲悯姿态时,那些应和的人,却逐步步入形肉分离的虚伪繁华——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合群,努力融入一个个无意识的群体飘荡,用这种虚伪的繁华填充了孤独的内心,却只获得了拙劣的存在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有别于寂寞,“寂寞是会发慌的,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的意义本就在于反抗孤独。因为孤独,才会有祈盼,才会有渴望,才会迸发出难以名状的生命活力。因为孤独,大卫 科波菲尔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自我成长,海边打渔的圣地亚哥才会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念头保护大鱼。也因为孤独,才有人在六便士旁看到了月亮。社会终归是人的附加属性,孤独才是灵魂思考的必需品。面对孤独,不是一味逃避或消除,而是要去尊重孤独,采纳孤独。唯有荷塘月色之下,心才能享受片刻真正的安宁。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也是时代前浪下的暗涌。时代也会有孤独的休克,让人类在神圣的沉默中学会了历史,在紫日的余辉下学会了和平,在繁华的泡沫后学会了冷静,在寂静的宇宙中学会了未来……数百万年来,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终点,反复思考过去的孤独,才有了在泥地中的艰难前进。而此时的孤独,终能成为追逐美好未来的力量。
岁月在呼吸间流浪,唯有孤独,能让终点的想望歇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