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寒食 教案
设计理念: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理论。故教授本诗时,我引导学生从诗题入手,激发了解诗歌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积累“侯”字,理解与“候”字的区别。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音韵美,背诵古诗。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分清本诗内容的主次,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说出诗句大意。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分清本诗内容的主次,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由单元要素入手,导入本诗。
1、师生共同梳理所学方法。
①引导生回忆“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生汇报:
生1:四上第七单元:家国情怀,我们学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2:四下第六单元:成长单元,我们学习了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本单元,我们来学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2、导入本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古诗三首》。
二、资料引入,揭示课题。
1、生课前搜集资料,简介寒食节的由来。
生补充资料:寒食节,通常在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称作寒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献公妃子骊姬的毒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着他一道出逃的臣子——介子推为了救活饿晕了的重耳,竟从自己的腿上割肉,烤熟给重耳吃。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让手下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手下人去了好多次,介子推就是不来领赏。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因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但并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引介子推下山,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介子推母子怀抱着一棵烧焦了的大柳树,也被大火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还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2、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了解寒食节的习俗,那么诗人韩翃创作的《寒食》会为我们展现一幅什么样的节日盛况呢 寒食节当晚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走进诗文一探究竟吧!
三、初读古诗,读出音韵美与节律美。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2、圈出韵脚,读出韵律,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师:引导学生发现押韵的规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生汇报:
押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诗中一、二、四句中的“花、斜、家”三个字韵尾相同,且为诗句中的最后一个字,因此是本诗的韵脚。
3、生划分节奏,读出节奏。
4、师范读,生体会诗歌的节律美。
(师:诗歌除了押韵,还可以通过停顿来表示节奏。听老师朗读,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七言诗歌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前四后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小结:不管诗歌的形式是几言古诗,找准韵脚,划清节奏,能帮助我们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与节律美来。
6、齐读古诗,体会美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了解“春城”、“御柳”、“汉宫”“五侯”分别指什么。
2、借助资料,知晓“清明节赐近臣榆柳之火,以示恩宠”的习俗。
补充资料:唐朝风俗,清明这一天由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有两个用意在里面,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借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攻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3、随文指导“侯”字,书写时注意与“候”字区分。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
五、想象画面,感悟诗景。
1、读完整首诗,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要点:春城飞花图、风吹柳斜图、御赐传烛图、轻烟飞散图。
2、 这些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指名交流。
要点:飞花、御柳、东风、汉宫、蜡烛、轻烟、五侯
3、 你觉得这些画面中哪副图画最美?生自主交流。
要点:春城飞花图、风吹柳斜图这个两幅最美,因为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飞花,春风卷着地上的花瓣翩翩起舞,春风吹着树上的落花满天飞舞,春风撼动着柳枝摇摆、柳絮扬花,一时间,整个长安城春深如海,春花扑面的美好景象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4、 说一说自己对诗中哪个画面印象最深刻?从中感受了怎样一个不同的寒食节?
要点:御赐传烛图与轻烟飞散图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傍晚时分,整个长安城逐渐被夜空笼罩,万家没有灯火,一片漆黑之时,竟看到皇宫御苑之中走出一队人马,举着高高的烛火,一路飞奔送蜡烛到权贵宠臣家,星星点点的烛光,在黑夜之下显得格外耀眼,蜡烛燃烧时升腾起淡淡的烟雾也随之飞散,袅袅娜娜地萦绕在近臣府邸上空。
明明寒食节禁烟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风俗,但权贵近臣们却可以破例使用蜡烛。诗人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寒食节。
五、找出焦点,分清主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找出全诗的焦点是哪里?
要点:“皇宫御苑”是整首诗的焦点,从“飞”“斜”“传”“散”四个动词中感受到,白天东风由长安城中吹入皇宫禁苑,晚上御赐蜡烛又由皇宫禁苑传到了五侯豪门。
2、体会诗中让花飞、让柳斜、让烟散的背后力量是什么?
要点:这里统领一切的力量是东风,此处的东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同时也有帝王的意象。
3、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点:此诗从表面上看,诗人描绘了一幅长安城内寒食节富有浓郁风情的民俗画。实则通过一幅“御赐走马传烛图”透漏出自己对那些被皇帝厚待的天子近臣们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不满与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