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9 22: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中,氧化产物是(  )
A.H2SO4 B.CuSO4 C.SO2 D.H2O
2.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铁片放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表面变红
B.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胶体
C.将少量过氧化钠固体露置在潮湿空气中,淡黄色固体变成无色糊状物质
D.向滴有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通入至溶液最终变成无色
3.工业上可通过反应2Al2O3+3C+6Cl2 4AlCl3+3CO2制取无水氯化铝,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 B.Al2O3还原剂
C.发生还原反应 D.氧原子得到电子
4.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 [ Cu2(OH)2CO3 ]
B.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铁制菜刀生锈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
A.HCl→Cl2 B.Na2SO3→SO2 C.SO2→S D.C→CO
6.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2KClO3 2KCl+3O2↑
B.2P+5Cl2 2PCl5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H2+Cl2 2HCl
7.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减小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向和的悬浊液中通入空气,生成红褐色沉淀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蓝绿色沉淀
D.向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黄色沉淀
8.已知氧化性:Cl2>Fe3+>Cu2+>H+,下列化学反应或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Cu+2H+=Cu2++H2↑ B.Cl2 +2FeCl2=2FeCl3
C.Cu+Cl2=CuCl2 D.2Fe3++Cu=2Fe2++Cu2+
9.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NH3 B.N2 C.N2O3 D.HNO3
10.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是氧化剂 B.N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a是还原剂 D.H2O是还原剂
11.工业上利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的流程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的过程中常用到NaOH溶液、CO2气体、冰晶石
B.石灰石、纯碱、石英、玻璃都属于盐,都能与盐酸反应
C.在制粗硅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黄铜矿(CuFeS2)与O2反应产生的Cu2S、FeO均是还原产物
1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Cl2+12KOH + I2=2KIO3+10KCl +6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2发生还原反应 B.KOH是氧化剂
C.Cl2反应时得到电子 D.每消耗1molI2时,转移5mol电子
1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2:1 C.1:3 D.3:1
14.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X+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uS,它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15.反应:Al2O3+N2+3C 2AlN+3CO,下列有关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16.已知还原性Iˉ>Fe2+>I2,在水溶液中I2可被Cl2氧化为IO3ˉ。向含溶质a mol的FeI2溶液中通入b mo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当a=2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2+)∶c(Iˉ) ∶c(Clˉ)=1∶1∶1
B.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Iˉ+3Cl2=2Fe3++2I2+6Clˉ
C.当1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4I-+13Cl2+ 12H2O =4IO3- +26Cl-+2Fe3++24H+
D.若反应后溶液中I2与IO3ˉ的物质的量为1:1,则反应中转移电子3.5bmol
二、综合题
1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以下五种物质:①Cu、②BaCO3、③酒精、④SO2、⑤稀硫酸。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可用   (填现象名称)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2Fe(OH)3+4KOH+3KClO=2K2FeO4+3KCl+5H2O。
①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为   。
②当反应中有1molK2FeO4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和H2S气体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NH3和H2S中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将19gMgCl2粉末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从中取出50mL溶液,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装置C中①的名称是   ,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该   ,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18.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1)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图)之间脱去两个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2)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   Ni2++   H2PO2﹣+   →   Ni++   H2PO3﹣+   
(b)6H2PO2﹣+2H+=2P+4H2PO3﹣+3H2↑
19.阅读下面两条科普信息,回答问题:
⑴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⑵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种铁细菌,它们提取海水中的亚铁离子,利用酶为催化剂把它转变成它们的皮鞘(可以用Fe2O3来表示其中的铁),后来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该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是CO2,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甲醛(甲醛化学式:CH2O)。
这两则科普信息分别介绍了人体内和海水中的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或者铁的高价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事实、方法和途径。
这说明亚铁离子具有   性,铁离子具有   性,(1)中的维生素C是   剂,(2)中的CO2 是   剂,写出(2)中的离子方程式   
2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等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12H2O,它常用于净水。明矾放入水中起净水作用的物质是   。明矾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该转化反应中Fe3+作   剂。
(3)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中,c(NH):c(SO):c(K+):c(Cl-)=8:4:9:9.若用NH4Cl、KCl、K2SO4来配制该营养液,则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NO是如何产生的?   。能减少或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措施是   。
(5)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中,需在水中加入供氧剂。Na2O2(易溶于水)、CaO2(微溶于水)都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和氧气。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两种物质中选   作为供氧剂更好,理由是   。
21.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KClO3+5KCl+3H2SO4═3Cl2+3K2SO4+3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2)当有0.3mol Cl2生成时,有    mol还原剂被氧化.
(3)当有1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中Cu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CuSO4为氧化产物,S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4价,被还原,SO2为还原产物,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以此解答该题。
2.【答案】B
【解析】【解答】A.铁片放入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铁片表面变红,A不选;
B.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后发生水解,生成红褐色胶体Fe(OH)3,该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与H2O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O2和NaOH溶液,C不选;
D.NaOH与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化合价发生变化,通常有单质参与或者生成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A、有单质参与和生成;
B、化合价不变;
C、有单质生成;
D、有单质参与。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是氧化剂,故A正确;
B.Al、O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故B错误;
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氧原子不得电子,故D错误;故选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该反应中是氯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该反应中是C)——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4.【答案】C
【解析】【解答】A.铜绿的产生是铜与空气中的H2O、CO2和O2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过程中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爆炸过程发生反应H2与O2的燃烧反应,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腐蚀过程是与酸雨中的H2SO4或HNO3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此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
D.铁制菜刀生锈过程是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过程,故此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铜绿的产生是铜与空气中的H2O、CO2和O2共同作用的结果;
B.爆炸过程是H2与空气中的O2发生燃烧;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腐蚀过程是与酸雨中的H2SO4或HNO3反应;
D.铁制菜刀生锈,是与空气中的H2O和O2发生反应;
5.【答案】C
【解析】【解答】A.HCl→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则需要加入氧化剂或电解盐酸溶液才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Na2SO3→SO2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加入强酸就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SO2→S,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符合题意;
D.C→CO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C是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CuO、氧气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物质的转化,则选项中的物质应该充当氧化剂,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需要降低。
6.【答案】C
【解析】【解答】A. 2KClO3 2KCl+3O2↑,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B. 2P+5Cl2 2PCl5,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C.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该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
D. H2+Cl2 2HCl,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综上所述,A、B、D项中氯元素均被还原,C项氯元素的价态升高被氧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氯元素被氧化,则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判断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A.向NaHSO4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实际参与反应的只有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忽略体积变化,H+的浓度不变,其pH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向 NaOH 和 Fe(OH)2 的悬浊液中通入空气,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会消耗水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会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生成蓝绿色沉淀 [Cu2(OH)2CO3],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向H2S中通入氯气生成HCl和单质硫沉淀,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H+的浓度增大,pH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8.【答案】A
【解析】【解答】A. 氧化性Cu2+>H+,Cu+2H+=Cu2++H2↑不能发生,A符合题意;
B. 氧化性Cl2>Fe3+,故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Cl2 +2FeCl2=2FeCl3能发生,B不符合题意;
C. 氧化性:Cl2>Fe3+>Cu2+,故氯气能将铜氧化为铜离子,Cu+Cl2=CuCl2能发生,C不符合题意;
D. 氧化性:Fe3+>Cu2+,故铁离子能将铜氧化为铜离子,2Fe3++Cu=2Fe2++Cu2+能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选项即可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亚硝酸(HNO2)作还原剂时氮元素失电子,所以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大于亚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A、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小于+3价,故A错误;
B、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小于+3价,故B错误;
C、N2 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大于+5价,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亚硝酸(HNO2)中N元素化合价是+3价,属于中间价态,即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亚硝酸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10.【答案】C
【解析】【解答】A.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是氧化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2Na+2H2O=2NaOH+H2↑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由铝土矿制备高纯度Al的过程中,需先加入NaOH溶液,将Al转化为NaAlO2溶液,除去难溶性杂质,再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形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后将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电解熔融Al2O3的过程中,加入冰晶石,以降低Al2O3的熔点,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属于盐,也不能与盐酸反应,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制取粗硅的过程中发生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和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黄铜矿中Cu显+2价,Fe显+2价,S显-2价,反应后生成Cu2S中Cu显+1价,FeO中O显-2价,化合价都降低,因此都为还原产物,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铝的制备过程分析;
B.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
C.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D.结合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I2做反应的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做反应的氧化剂,K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做反应的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molI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5-0)e-=10mole-,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I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被氧化;
B.KOH中的元素没有化合价的变化;
C.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被还原;
D.每消耗1mol碘单质转移10mol电子。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Al完全反应,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
由2Al~2NaOH~6HCl~3H2可知,
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mol:2mol=3:1,
故选D.
【分析】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Al完全反应,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结合反应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X为Cu2S,Cu元素化合价降低,为还原产物,故A错误;
B.5molFeS2发生反应,Cu元素化合价由+2价→+1价,14molCuSO4得到14mol电子,FeS2→Cu2S,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2价,生成7molCu2S,得到7mol电子,有21mol电子转移,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14molSO42﹣离子,生成物中有17molSO42﹣离子,则有3molS被氧化,故C正确;
D.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质量守恒可知X为Cu2S,则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uSO4为氧化剂,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并计算该题.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氧化剂,Al2O3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mol,故B错误;
C.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氮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C错误;
D.上述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每生成2mol AlN,N2得到6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l2O3+N2+3C 2AlN+3CO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为氧化剂,C元素化合价升高,C为氧化剂,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
16.【答案】D
【解析】【解答】A.当a=2b时,则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4bmol,而bmol Cl2消耗2bmol的I-,生成2bmolCl-,所以反应后的粒子浓度之比:c(Fe2+):c(I-):c(Cl-)=1:1:1,故A不符合题意;
B.当3a=2b时,也就是b=1.5amol,1.5amolCl2得到3amol的电子,所以Fe2+正好全被氧化,且亚铁离子与碘离子要符合组成之比为1:2,则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2I2+6Cl-,故B不符合题意;
C.当13a=2b时,也就是b=6.5amol,氧化还原反应完毕,2Fe2++4I-+13Cl2+12H2O═4IO3-+26Cl-+2Fe3++24H+,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反应后溶液中I2与IO3-的物质的量为1:1,说明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amol的FeI2,所以amol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另外amol的碘离子氧化成碘酸根离子,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6amol=8amol,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干中还原反应强弱的顺序明确在不断通入氯气的过程中,依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再根据氯气的物质的量与碘化亚铁物质的量的比值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进一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1)②;③④;①⑤;丁达尔效应
(2)Fe(OH)3;KCl;3
(3)1∶2;3∶1;0.4mol·L-1
(4)蒸馏烧瓶;检查是否漏水;取下分液漏斗顶部的玻璃塞,打开旋塞
【解析】【解答】(1)①Cu是金属单质,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BaCO3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下看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
③酒精不导电,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④SO2不导电,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可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④,能导电的是①⑤;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2)①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是Fe(OH)3,次氯酸钾是氧化剂,被还原为氯化钾,则还原产物为KCl。
②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3个电子,当反应中有1molK2FeO4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和H2S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34=1∶2;等质量的NH3和H2S中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1;将19gMgCl2(物质的量是19g÷95g/mol=0.2mol)粉末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氯离子的浓度是=0.4mol·L-1,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从中取出50mL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仍然为0.4mol·L-1。
(4)装置C中①的名称是蒸馏烧瓶,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该检查是否漏水,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需要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则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取下分液漏斗顶部的玻璃塞,打开旋塞。
【分析】(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2) ①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法院,作为氧化剂,得到氧化产物;
② 电子的数目=元素的价态变化数目×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3)质量的计算要结合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判断;
(4)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支管。
18.【答案】(1);Na5P3O10
(2)+1;2;1;1H2O;2;1;2H+
【解析】【解答】解:(1)磷酸分子间通过羟基脱水形成三聚磷酸,所以三聚磷酸的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中羟基的氢原子被钠离子取代生成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所以三聚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5P3O10,
故答案为: ; Na5P3O10;(2)①由化合价代数为零,H为+1,Na为+1,O为﹣2,故可求算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答案为:+1;
②(a)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2价,故Ni2+的系数均为2、H2PO2﹣的系数均为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物中缺项为H+,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配平的方程式为:2Ni2++H2PO2﹣+H2O═2Ni+H2PO3﹣+2H+,
故答案为:2;1;1H2O;2;1;2H+.
【分析】(1)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即磷酸分子间两个羟基脱去应该水分子;三聚磷酸钠可以看作三聚磷酸中五个羟基的氢原子换成钠离子;(2)①由化合价代数为零可求算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
②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Ni2+的系数均为2,H2PO3﹣的系数为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物中缺项为H+,再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
19.【答案】还原;氧化;还原;氧化;CO2+4Fe2++5H2O=CH2O+2Fe2O3+8H+
【解析】【解答】亚铁离子Fe2+能转化为Fe3+,价态升高,表现出还原性;铁离子Fe3+能转化为Fe2+,价态降低,表现出氧化性;(1)中的维生素C能将Fe3+转化为Fe2+,表现出还原性(2)中的CO2能将Fe2+转化为Fe3+,表现出氧化性。在反应(2)中,CO2与Fe2+反应,生成Fe3+和CH2O,在反应中,C由+4价降低为0价,Fe由+2价升高为+3价,依据电子守恒,可得出CO2+4Fe2+—CH2O+2Fe2O3,再利用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进行配平,从而得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4Fe2++5H2O=CH2O+2Fe2O3+8H+。答案为:还原;氧化;还原;氧化;
CO2+4Fe2++5H2O=CH2O+2Fe2O3+8H+。
【分析】亚铁离子Fe2+能转化为Fe3+,价态升高;铁离子Fe3+能转化为Fe2+,价态降低;(1)中的维生素C能将Fe3+转化为Fe2+;(2)中的CO2能将Fe2+转化为Fe3+。在反应(2)中,CO2与Fe2+反应,生成Fe3+和CH2O,在反应中,C由+4价降低为0价,Fe由+2价升高为+3价,依据电子守恒,可得出CO2+4Fe2+—CH2O+2Fe2O3,再利用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进行配平,从而得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答案】(1)Al(OH)3胶体;Al3++4OH-=AlO+2H2O
(2)还原;氧化
(3)8:1:4
(4)空气中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和内燃机燃烧产性的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NO;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开发清洁能源,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5);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在水中逐步溶解,与水反应缓慢,可不断地提供氧气,使反应持续时间长,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还可以与鱼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会导致溶液碱性太强,减小对鱼的伤害
【解析】【解答】(1)明矾净水的原因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达到净水目的。明矾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氯酸盐,故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H2O。
(2)维生素C使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体现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Fe3+作氧化剂。
(3)设c(NH)=8mol/L,c(SO)=4mol/L,c(K+)=9mol/L,c(Cl-)=9mol/L,则c(K2SO4)=4mol/L,c(KCl)=1mol/L,c(NH4Cl)=8mol/L,等体积,则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4。
(4)空气中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和内燃机燃烧产性的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NO。能减少或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措施;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开发清洁能源,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5)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在水中逐步溶解,与水反应缓慢,可不断地提供氧气,使反应持续时间长,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还可以与鱼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会导致溶液碱性太强,减小对鱼的伤害。
【分析】(1)明矾中的铝离子可以水解形成氢氧化铝胶体;
(2)维生素C可以使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即具有还原性;
(3)结合电荷守恒进行判断;
(4)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5)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21.【答案】(1)KClO3;Cl2
(2)0.5
(3)5
【解析】【解答】解:(1)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对应还原产物为Cl2,K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对应氧化产物也为Cl2,
故答案为:KClO3;Cl2;(2)由反应可知,0.3mol Cl2生成时,有0.5 molKCl作还原剂被氧化,故答案为:0.5;(3)当有1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5﹣0)=5 mol,故答案为:5.
【分析】KClO3+5KCl+3H2SO4═3Cl2+3K2SO4+3H2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以此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