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铁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记载:“黄矾,乃即炼皂矾(FeSO4·7H2O)炉侧土墙……刮取下来,名日黄矾,染家用之。金色浅者涂炙,立成紫赤色也。”下列有关黄矾说法错误的是( )
A.黄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Fe3+ B.黄矾在医药上可以作补铁剂
C.黄矾可以应用于印染工业 D.黄矾经火烤,立刻生成Fe2O3
2.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3溶液能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B.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C.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D.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3.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物质。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B.不能通过物理方法将铁粉和铝粉分离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D.指南针中因含有而可以指定方位
4.下列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B.Na的金属性比Cu强,但不能用Na与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玻璃、水泥、陶瓷、水晶都是重要的硅酸盐材料
5.月球中的铁元素主要以Fe和Fe存在,但是在嫦娥五号取回的微陨石撞击处的月壤样品中存在大量的Fe,推测在含该样品产生Fe的原因可能是( )(铁元素以单质或氧化物表示)。
A.3FeO=Fe+Fe2O3 B.Fe3O4=FeO+Fe2O3
C.Fe+FeO+O2= Fe2O3 D.FeO+ Fe2O3= Fe3O4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操作可制取
B.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C.均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
D.胶体可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制备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H2SiO3 SiO2 SiCl4
B.Cu Cu(NO3)2(aq) Cu(NO3)2(s)
C.ClCH2-CH2Cl HOCH2-CH2OH HOOC-COOH
D.Al Al2O3 NaAlO2(aq)
8.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最好向溶液中加入( )
A.NaOH 溶液 B.铁片 C.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9.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在水溶液中,a可与e反应生成b
B.e只能被还原
C.可将e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制得d(OH)3胶体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10.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其中大量使用了石青[主要成分Cu3(CO3)2(OH)2]、石绿[主要成分Cu2(CO3)(OH)2]、赭石[主要成分Fe2O3]、朱砂[主要成分HgS]等颜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青、石绿中“Cu(OH)2”比例不同其颜色不同
B.朱砂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赭石主要成分具有磁性
D.上述颜料中的金属元素均属于过渡元素
1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铁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常加铁粉防氧化
12.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C.配制FeSO4溶液时,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粉,然后过滤
13.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1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A. B. C. D.NaOH
15.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
A.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则Al与H2O反应生成Al(OH)3和H2
B.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则Mg3N2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
C.NaClO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则NaClO溶液与SO2反应生成NaHSO3和HClO
D.NaOH溶液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O和NaNO3,则氨水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O和NH4NO3
16.能验证某溶液中含有,不含的实验事实是( )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红
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红
C.向溶液中依次滴加氯水、溶液,溶液变红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二、综合题
17.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从组成上看,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根据其性质,可知生石灰是一种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可与酸反应,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小纸袋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原因是 。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 可以用作干燥剂(举出一例)。
18.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工业上利用溶液作为“腐蚀液”将覆铜板上不想要的铜腐蚀,同时还可以从腐蚀废液(主要含、和)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溶液。废液处理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的名称为 。
(2)溶液腐蚀铜板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试剂为 (填化学式)。沉淀为 (填化学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试剂是 剂。
(4)为了检验腐蚀废液中是否含有,可将腐蚀废液取样然后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
(5)查阅资料可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但是检验腐蚀废液中是否含有,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原因是 。
(6)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的实验现象为 。
19.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Fe2+ Fe3+ FeO42﹣(高铁酸根离子)
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 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 的试剂是 .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 ,生成1molNa2FeO4转移电子数目为 .
20.某学习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 Fe2O3 与物质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检验溶液中 Fe3+是否存在的试剂是 (只写一种即可)。
(3)写出铁与 FeCl3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向FeCl2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最终生成Fe(OH)3 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 ,此过程中 Fe(OH)2 转化为 Fe(OH)3 的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1.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填空:
(1)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可知,铁是第 周期元素,铁原子核外3d轨道上共填充了 个电子。
(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的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选填编号)。
a.Fe b.FeO c.Fe2O3 d.Fe3O4
(3)FeSO4可以用来净水、治疗缺铁性贫血等,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了防止FeSO4变质,经常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向新配制的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
Fe2++H++NO=Fe3++NO↑+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 。
②每生成0.5molNO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
③要检验该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Fe2+,实验方案是 。
现在可以利用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备氢气,其过程如图所示:
(5)写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6)写出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Fe3O4和CO的反应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向某容器中加入Fe3O4与CO,当其它条件一定时,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①Fe3O4+CO 3FeO+CO2-Q1(Q1>0)
②Fe3O4+4CO 3Fe+4CO2+Q2(Q2>0)
推测当温度达到570℃,平衡时CO体积百分含量最高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黄矾的名称及Fe3+呈黄色,且黄矾是炼皂矾时得到,皂矾的主要成分FeSO4·7H2O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易被氧化,得到黄矾,因此黄矾的主要成分中有Fe3+,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缺亚铁离子,会造成贫血,而黄矾中的Fe元素是+3价,B符合题意;
C.“染家用之”意思染坊经常用它,所以黄矾可以应用于印染工业,C不符合题意;
D.依题意,“金色浅者涂炙,立成紫赤色也”,紫赤色是红棕色的Fe2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Fe3+呈黄色;
B.补铁剂含Fe2+;
C.黄矾可应用于印染工业;
D.Fe2O3为红棕色。
2.【答案】C
【解析】【解答】血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3溶液)可使血液聚集沉降,达到止血效果,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可看作是胶体分散系,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聚沉。
3.【答案】A
【解析】【解答】A.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符合题意;
B.铁能被磁铁吸引,因此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将铁粉和铝粉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故C不符合题意;
D.指南针中因含有而可以指定方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被腐蚀的铁制品可回收重新加工;
B.铁能被磁铁吸引,而Al不能;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腐蚀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D.具有磁性。
4.【答案】B
【解析】【解答】A、漂白粉在水中可以得到HClO,HClO能够杀菌消毒;明矾在水中可以得到Al(OH)3胶体,它能够吸附水中悬浮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进而除去水中固体杂质,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A不符合题意。
B、Na遇水迅速反应2Na+2H2O=2NaOH+H2↑,所以Na与CuSO4溶液反应为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并不能得到Cu单质,B符合题意。
C、丁达尔效应只能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三种分散系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不符合题意。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属于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漂白粉利用其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明矾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净水,原理不同;
B、Na加入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对应的盐发生反应;
C、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不同;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解答】A.煤油可隔绝氧气,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可反应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B符合题意;
C.铁和氧气在点燃下直接化合反应生成,由4Fe(OH)2+O2+2H2O=4Fe(OH)3 ,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红褐色,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煤油可隔绝空气,NaOH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C.Fe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胶体。
7.【答案】D
【解析】【解答】A.SiO2是酸性氧化物,和HCl不反应,故SiO2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SiCl4,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热蒸发硝酸铜溶液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铜,故B不符合题意;
C.HOCH2CH2OH不能被氢氧化铜氧化,应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反应得到乙二酸,故C不符合题意;
D.Al和四氧化三铁能发生铝热反应置换出铁单质:8Al+3Fe3O4 4Al2O3+9Fe;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Al2O3+2NaOH=2NaAlO2+H2O,故均能一步完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 K到 Mg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Mg到Cu(包括Mg和Cu)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以后的金属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
8.【答案】C
【解析】【解答】A.NaOH 溶液滴加后Fe(OH)2沉淀也很容易转化为氢氧化铁红褪色沉淀,无法检验,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片能溶液中氯化铁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且溶液本身显酸性,也可能溶解部分铁,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用KSCN溶液,故C正确;
D.无论氯化亚铁是否变质,都是强酸弱碱盐,溶液都呈酸性,所以无法检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亚铁离子变质生成铁离子,根据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分析鉴别铁离子的试剂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答】A.在水溶液中Fe与Fe3+会发生反应:Fe+2Fe3+=2Fe2+,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上看,e是铁盐,是Fe元素的高价态,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B不符合题意;
C.向铁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Fe(OH)3沉淀,不是胶体,C符合题意;
D.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碱,反应制取得到Fe(OH)2,该物质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Fe(OH)3,Fe(OH)3用酸溶解,反应产生铁盐,向铁盐溶液中加入Fe或Cu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产生亚铁盐,从而可实现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由石青主要成分Cu3(CO3)2(OH)2、石绿主要成分Cu2(CO3)(OH)2可知“Cu(OH)2”比例不同,则石青、石绿的颜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朱砂主要成分是HgS,含S元素,燃烧生成SO2,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
C.具有磁性的是Fe3O4,赭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不含有磁性,C符合题意;
D.过渡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VⅢ族的化学元素,上述颜料中的金属元素Cu、Fe、Hg均属于过渡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石青、石绿的成分分析解答;
B. HgS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氧化铁俗名铁红;
D.Cu、Fe、Hg属于副族和VⅢ族元素。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氧化铁俗称铁红,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A正确;
B、氢氧化铝可以和胃酸的成分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且这种物质没有腐蚀性,所以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C错误;
D.硫酸亚铁溶液中Fe2+容易被氧化成Fe3+,导致硫酸亚铁溶液变质,为了防止防止硫酸亚铁溶液变质,需要加入少量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由于锌粉、铜粉、镁粉都会引进杂质,所以选用铁粉,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氧化铁俗称铁红,根据其用途来回答;
B、根据胃酸的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解答;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D.硫酸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具有较强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所以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通常需要加入还原剂,防止亚铁离子氧化,为了不引进杂质,应该加入少量铁粉.
12.【答案】C
【解析】【解答】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故A不符合题意;
B.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Fe(OH)3沉淀,所以不能用饱和Fe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制取Fe(OH)3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防止产生Fe3+,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为了抑制亚铁离子被氧化而变质,故C符合题意;
D.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铁粉、过滤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注意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
B.应利用FeCl3溶液水解制取Fe(OH)3胶体;
C.加入少量铁粉,为了抑制亚铁离子被氧化而变质;
D. 加入Cu粉会引入新杂质。
1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铁离子的量较大,能和铁反应完毕,或剩余部分三价铁和部分铜反应,或者是铁和三价铁恰好反应,故A结果可能出现,故A错误;
B.有金属铁时,一定将铜置换出来了,故B结果不可能出现,故B正确;
C.三价铁离子量不足,只能和部分铁反应,烧杯中铁、铜都有剩余,故C错误;
D.铁离子量特别大,足够溶解所有铁和铜,则烧杯中铁、铜都没有,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铁粉和铜粉均能和三价铁反应,铁能将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答案所给的情况来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氯化亚铁,故A不选;
B.三氧化硫与水化合可生成硫酸,故B不选;
C.CuO不能与水直接化合,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故选C;
D.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应用,C项中CuO不能与水直接化合。
15.【答案】B
【解析】【解答】A.铝的活泼性小于钠, Al与冷水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Mg3N2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故B符合题意;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NaClO溶液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和硫酸,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水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和NH4NO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Al与冷水不反应;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氨水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和NH4NO3。
16.【答案】B
【解析】【解答】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故不选A;
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再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红,说明被氯气氧化为,故选B;
C.氯水能把氧化为,向溶液中依次滴加氯水,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或,故不选C;
D.和OH-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含有,故不选D;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 有还原性,利用二者的转化及的检验方法分析。
17.【答案】(1)碱性
(2)CaO+H2O=Ca(OH)2
(3)CaO+2H+=Ca2++H2O
(4)不能;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无吸水作用,干燥剂失效
(5)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解答】(1)从组成上看,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根据其性质,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可知生石灰是一种碱性氧化物;(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3)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O+2H+=Ca2++H2O;(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无吸水作用,干燥剂失效,所以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5)除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以外,还有浓硫酸、碱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做干燥剂。
【分析】(1)根据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
(2)根据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3)根据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易溶于水)和水,盐酸属于强电解质解答;
(4)生石灰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放置长久,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变质为碳酸钙,不具有吸水性
(5)根据高中实验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浓硫酸,氧化钙等解答;
18.【答案】(1)过滤
(2)2Fe3++Cu=2Fe2++Cu2+
(3)Fe;Fe和Cu;氯气
(4)KSCN
(5);氯离子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
(6)先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好变为红褐色
【解析】【解答】(1)根据出来了沉淀和滤液判断,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根据电子和电荷守恒配平得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3)根据杂质离子铜离子,所需离子是三价铁离子,故应加入的试剂a是:Fe,沉淀A为:Fe和Cu。试剂c是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且不引入杂质,故c为:氯气。
(4)检验三价铁用KSCN,生成产物溶液显血红色。
(5)根据电荷、原子、电子守恒进行书写离子方程式为:
,由于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氯离子氧化,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进行检验。
(6)向氯化亚铁加入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故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好变为红褐色。
【分析】(1)得到沉淀和滤液,可以判断是过滤操作
(3)有分析可知,最终要得到氯化铁和铜单子,故加入过量的铁粉,置换出铜,同时Fe3+被还原为Fe2+,最后为得到Fe3+,加入氯气或者过氧化氢进行氧化
(4)检验三价铁选择硫氰化钾即可
(5)能够是高锰酸钾褪色的还有可能是溶液中的氯离子
(6)先生成氢氧化亚铁,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氢氧化铁
19.【答案】(1)1~100
(2)2FeCl3+Cu═2 FeCl2+CuCl2;KSCN溶液
(3)Fe(OH)3;3NA
【解析】【解答】解:(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直径的范围是1~100nm,故答案为:1~100;(2)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2FeCl3+Cu═2 FeCl2+CuCl2,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SCN﹣=[Fe(SCN)]2+,
故答案为:2FeCl3+Cu═2 FeCl2+CuCl2;KSCN溶液;(3)反应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氢氧化铁是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则,Na2FeO4中Fe是+6价,在反应中Na2FeO4是氧化产物,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值=化合价升高值=转移电子数=6,所以每生成1mol Na2FeO4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故答案为:Fe(OH)3;3NA;
【分析】(1)根据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根据胶体分析;(2)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存在;(3)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元素在反应中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化合价降低值=化合价升高值=转移电子数,据此回答;
20.【答案】(1)Fe2O3+6H+ = 2Fe3++3H2O
(2)NaOH溶液或KSCN溶液
(3)2Fe3++Fe = 3Fe2+
(4)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2 + 2H2O= 4Fe(OH)3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 Fe2O3 与盐酸发生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 =2Fe3++3H2O;(2)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血红色,FeCl3溶液与碱直接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检验溶液中 Fe3+是否存在的试剂是NaOH溶液或KSCN溶液;(3)铁与 FeCl3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 = 3Fe2+;(4)Fe(OH)2为白色沉淀,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易保存,故生成Fe(OH)2并被氧气氧化为Fe(OH)3的实验现象是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转化反应方程式是4Fe(OH)2+O2 + 2H2O= 4Fe(OH)3。
【分析】Fe2O3与盐酸经过反应①生成FeCl3溶液,FeCl3溶液与铁粉可以反应生成FeCl2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FeCl3溶液与碱经过反应②直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饱和的氯化铁滴入沸水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1.【答案】(1)四;6
(2)d
(3)Fe + 2Fe3+ =3Fe2+
(4)3Fe2++4H++1NO=3Fe3++1NO↑+2H2O;1.5NA;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
(5)K=
(6)C+H2OCO+H2
(7)温度低于570℃时,发生的是反应②,因为②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增大;温度高于570℃,发生的反应是反应①,因为①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降低,所以570℃时,CO百分含量最高
【解析】【解答】(1)Fe为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铁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铁原子核外3d轨道上共填充了6个电子,故答案为:四;6;
(2)磁铁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d;
(3)FeSO4具有较强还原性,配制其溶液时需加入适量铁粉,可将氧化后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防止FeSO4氧化,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 2Fe3+ =3Fe2+,故答案为:Fe + 2Fe3+ =3Fe2+;
(4)1mol Fe2+被氧化为Fe3+失去1mol电子,1mol NO被还原为NO得3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反应方程式:3Fe2++4H++1NO=3Fe3++1NO↑+2H2O;由反应可知每生成1molNO转移3mol电子,则生成0.5molNO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亚铁离子,可利用其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具体的操作为: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故答案为:3Fe2++4H++1NO=3Fe3++1NO↑+2H2O;1.5NA;取样,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如果不显紫色,说明还含有Fe2+,如果显紫红色,说明不含有;
(5)由图可知反应III为C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C(s)+CO2(g)2CO(g),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K=;
(6)由图可知总反应为C与水高温生成CO和氢气,反应为:C+H2OCO+H2,故答案为:C+H2OCO+H2;
(7)温度较低时发生反应②,由题意可知反应②为放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百分含量不断增大;当温度较高时发生反应①,反应①为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的百分含量又降低,故答案为:温度低于570℃时,发生的是反应②,因为②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增大;温度高于570℃,发生的反应是反应①,因为①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正向移动,CO百分含量在不断降低,所以570℃时,CO百分含量最高。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和电子层数,可以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2)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
(3)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4) ① 结合化合价升降守恒判断化学计量数;
② 电子数的计算要结合化合价变化数目判断;
③ 亚提离子的检验可以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
(5)化学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6)碳和水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7)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朝逆向移动;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朝正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