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3上·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
1.北京大学学生领袖许德珩参加学生运动被捕,狱中有感而发,作诗云“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此学生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护国运动 D.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2023上·山东威海·高一统考期末)
2.青年学子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下图中青年学子的口号还包括( )
A.反对复辟帝制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饥饿反内战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2023上·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
3.时间轴能帮助我们厘清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时间轴梳理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统考期末)
4.下图是江苏省档案馆藏的传单。
该传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是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重要里程碑
(2023上·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期末)
5.某份刊物封面(见如图)上有“昆明学生爱国总会”“昆明学生爱国要刊”“中华民国九年四月十二号出版”等字样。它可以用来研究(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
6.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19位发起人中有16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会的152名会员中有超过1/3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023上·湖北孝感·高一统考期末)
7.1919年5月5日《晨报》刊文指出,“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该事件( )
A.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 B.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争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确立 D.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
(2023上·山东临沂·高一统考期末)
8.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工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纷纷举办“五一 ”纪念活动。这些活动( )
A.促进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B.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准备
C.引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潮流 D.是国人救亡图存愿望的体现
(2023上·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
9.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否则,“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材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B.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
C.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2023上·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
10.“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此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11.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
C.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023上·广西桂林·高一统考期末)
12.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回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提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国共合作 D.国民大革命
(2023上·广东汕尾·高一统考期末)
13.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红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是(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2023上·江苏南京·高一统考期末)
14.中共一大制定革命纲领时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中共二大则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积极开展土地改革 B.受国共合作方针的影响
C.意图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2022上·辽宁大连·高一统考期末)
15.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共( )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 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2023上·辽宁鞍山·高一统考期末)
16.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些活动的意义是( )
A.初步提出了向学习西方的主张 B.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
17.下表所示是1919年5月的大事记。表中的内容表明当时( )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爆发学生群众游行活动
5月5日 全国各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6日 南北议和代表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1日 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人民通过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
C.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发展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学生运动相结合
(2023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
18.下表为近代某些刊物的发刊词摘选。
时间 刊物名称 发刊词
1919年 浙江新潮 改造旧社会,实现“自由”“互动”“劳动”的新社会
1920年 劳动界 启发觉悟、促进阶级团结
1922年 人声 为人类谋均等幸福
据此可知,此类刊物的创办旨在( )
A.发展新文化运动 B.阐明民主革命道路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寻找国共合作基础
(2023上·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
19.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 )
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 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023上·湖南衡阳·高一统考期末)
20.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其“可问,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据此可知( )
A.国民大革命影响深远 B.五四运动感召力巨大
C.新文化运动富有成效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好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2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津总商会致电政府:“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像。”敦促政府“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与该电报相关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2023上·贵州贵阳·高一统考期末)
22.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热潮,如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均被翻译出版。到1920年,此类著作已接近20种。这( )
A.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工人运动 B.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传播
C.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全面觉醒 D.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
(2023上·天津红桥·高一统考期末)
23.“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该材料( )
A.强调了国共合作的必要 B.主张加强对革命的领导
C.明确了工人的领导地位 D.认识到农民的重要作用
(2023上·福建宁德·高一校联考期末)
24.1924年,中共中央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25年,青年团中央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这一时期强调“五四精神”意在( )
A.推动工人运动的高涨 B.加速新思想的传播
C.配合国民革命的开展 D.开启国共合作序幕
(2023上·湖北孝感·高一统考期末)
25.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国民革命歌》的歌词,这首歌曲(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增强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2023上·云南楚雄·高一统考期末)
26.1926年11月18日,国民党决定将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迁到武汉。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蒋介石看到两湖地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便提出迁都南京,挑起了所谓的“迁都之争”。这一争论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共合作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国民党内存在派系间的权力之争
C.国民党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 D.国内迫切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023上·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
27.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伐军各军担负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到1926年12月已达1500人左右,可以说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共产党员还筹建了北伐宣传队,印发宣传品,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由此可知( )
A.国共双方达成共同出兵共识 B.北伐得到民众广泛支持
C.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 D.北伐战士革命愿望强烈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
28.下表所示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
时间(年) 会议 地点 出席代表人数(人) 全国党员总人数(人)
1921 中共一大 上海、嘉兴 13 53
1922 中共二大 上海 12 195
1923 中共三大 广州 40 432
1925 中共四大 上海 20 994
1927 中共五大 武汉 82 57967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D.注重吸纳农民阶级力量
(2023上·山西·高一统考期末)
29.《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目前革命之需要……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该决议( )
A.推动了工农联盟的建立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C.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30.近代某次军事行动的出征宣言中提到:“过去数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与这一宣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国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
31.1927年9月,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在上海举行商谈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委会,作为国民党临时最高权力机关。随后特委会改组南京政府,宣告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正式合并。这一“改组”标志着(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B.国民革命的完全失败
C.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D.全国统一的基本完成
(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
32.1933年,蒋介石电函行政院“从重从速征收洋米进口税”,在中央统一开征前,广东、福建却率先征收并纳入地方财政,直至1936年才改由中央统一征收。这主要说明了( )
A.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独立自主 B.进口税在税源结构中的比重上升
C.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争夺税源 D.沿海省份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
33.1928年,国民政府在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和财政会议上,把改良币制作为金融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以我国枯竭纷乱之金融如何整理,各省参差之币制如何统一,滥币如何整理,以巩固金融之根本”。国民政府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 )
A.阻碍了全国经济的统一发展 B.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C.解决了货币半殖民地化问题 D.旨在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34.北洋政府时期,除财政部赋予发行特权的银行外,还有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等发钞机构;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权。这一变化( )
A.阻止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B.表明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
C.推动了金融机构的近代化 D.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2023上·安徽宣城·高一统考期末)
35.下表是 1927 年、1936 年中国部分重工业状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7 年 772 百万千瓦 14. 2 百万公吨 436815 吨 30000 吨
1936 年 1724 百万千瓦 26. 2 百万公吨 958683 吨 556347 吨
年均增长率 9. 4% 7% 9% 40%
A.国民经济结构达到了平衡发展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一定成效 D.民族工业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2023上·陕西宝鸡·高一统考期末)
36.如图所示报刊信息,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2023上·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
37.如表反映的是1927年—1936年中国GDP的情况(单位:亿元)。由此可知,该时期的经济发展( )
时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GDP总值 248.58 257.11 266.26 276.21 285.70
时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GDP总值 294.70 294.60 269.00 290.90 309.40
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 B.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C.促成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D.表明民族经济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2023上·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
38.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2023上·广东汕头·高一统考期末)
39.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除中央政府统一发行的银元外,各地军阀均自行铸造、发行货币,同时市面上还沿用清代的银两,币制紊乱。国民政府于1933年发布《废两改元令》禁用银两,此后又通过币制改革规定全国统一使用法币。这些做法( )
A.对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B.有利于规范金融秩序
C.使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D.导致了官僚资本膨胀
(2023上·安徽滁州·高一校联考期末)
40.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实施,“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之后,群众欢欣鼓舞,热情高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说明土地革命( )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C.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D.使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
(2023上·安徽蚌埠·高一统考期末)
4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该时期毛泽东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
C.以城市为中心思想 D.开展工人运动
(2023上·青海西宁·高一统考期末)
42.下图是1931年某边区革命委员会颁给某农会会员的土地分配证照片,该照片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
A.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广泛支持
B.建立了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革命重心已经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D.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政策
(2023上·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
43.“左图右史”是古人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地图描述的是( )
A.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B.北洋时期军阀割据
C.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D.工农武装道路开辟
(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统考期末)
4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统一中国 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2023上·湖北孝感·高一统考期末)
45.为了保存力量,再图发展,毛泽东和各地党员干部,相继提出“上山”。“当山大王”的主张,毛泽东号召“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这表明( )
A.中共对中国革命目标认识模糊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党内弥漫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党内在革命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2023上·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
46.1929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金寨县,当地人民创作的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传唱到了全军全国。“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首歌曲的流传( )
A.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B.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C.折射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2023上·湖南郴州·高一统考期末)
47.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开展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C.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千里跃进大别山区的重要性
(2023上·重庆·高一校联考期末)
48.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针对当时党内一些人产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党统治区域 D.解放区中共民主政权
(2023上·陕西渭南·高一统考期末)
4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因为民主性的土地革命,不能消灭富农的,并且在革命后富农还是产生的要发展的,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我党的一决议案( )
A.导致机会主义继续蔓延 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
C.表明土地政策走向成熟 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
(2023上·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
50.南昌起义爆发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方式 B.中共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C.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 D.起义军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
(2023上·湖南衡阳·高一统考期末)
5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评价某一次会议时指出:“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这一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5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经历了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的变化。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 )
A.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共双方利益的趋同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内阶级矛盾的消解
(2023上·广西桂林·高一统考期末)
53.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中国人结合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是( )
A.张学良发动“东北易帜” B.中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
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
(2023上·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
54.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A.贵州遵义 B.陕北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统考期末)
55.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
56.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然而海内外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反映了( )
A.教科书无法体现历史真实 B.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
C.红军长征真相无法被探知 D.史料真伪会决定历史书写
(2023上·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
57.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足迹图。1935年,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这次会议召开地点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上·广东揭阳·高一统考期末)
58.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土地革命
(2023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
59.1933年至1934年,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致使军事斗争失利。为扭转局势,中国共产党( )
A.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 B.组织战略转移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土地革命
(2023上·湖南衡阳·高一统考期末)
6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___________,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空格处应填入( )
A.建党精神 B.建军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北京大学”,“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未火烧赵家楼,排除A项;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C项;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反对美军暴行的爱国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据材料图片中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青年学子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知,图片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项正确;反对复辟帝制,针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在日本局部侵华期间,排除B项;反饥饿反内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著作发表来看,反映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范围过大,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诸君知欧洲和约各国均已签字乎,诸君知我国代表青岛问题拒绝签字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操纵和日本的威胁下,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后,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以学生为先锋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这体现了材料所述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内北洋军阀卖国行为的爱国运动,没有体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的性质,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没有强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没有强调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九年即1920年,昆明学生组织创办的爱国刊物,可以用来研究五四运动的意义,C项正确;19世纪末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与20世纪20年代的学生爱国活动无关,排除A项;1911年的武昌起义与1920年的学生运动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1920年,昆明学生创办的爱国刊物不可以用以研究发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据题意可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和会员中的许多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共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排除A项;这些成员是加入中共,没有构建基层党组织,和扩大中共组织基础无关,排除B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5日”“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可知,此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A项正确;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迫使列强修改不公正判决,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工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纷纷举办'五一纪念活动’”可知,这些活动体现了工人阶级为争取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共同奋斗精神,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五一”纪念活动引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潮流的信息,排除C项; 材料并不是强调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愿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主张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否则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说明其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组成政党,排除B项;李大钊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已经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A项正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没有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指向真正应该推翻的对象;而中共二大的纲领中更切合中国实际。说明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共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B项正确;这一调整体现的中共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并没有体现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A项;仅根据这一调整不能说明中共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排除C项;中共三大上才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南湖”“四十二年前”可以判断是1921 年在南湖召开的中共“一大”,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项正确;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排除C项;国民革命一般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因此新是指新的革命前途,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在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了当时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D项正确;土地革命还没有开展,排除A项;国共合作1924年实现,二大是1922年召开,排除B项;中共没有放弃暴力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成立后,斗争目标从“消灭资本家”到“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再到联合国民党反帝反封建,反映出中共对国情认识逐步深入,A项正确;标志着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对西方先进经验的学习,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的三次会议反映出其工作重心一直在城市,并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李大钊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可知1918年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各地兴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就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排除 C项;D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表格中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根据“全国各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南北议和代表声援北京爱国学生”、“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说明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发展,C项正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学生运动,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也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学生运动的结合,排除AD项;五四运动没有使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自由”“互动”“劳动”“劳动界”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革命和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1921年才建立 ,排除B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人刊物的创办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中创办补习学校,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D项正确;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项;为工人运动提供物质基础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教育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出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大总统徐世昌”“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可知,此事件是五四运动,学生们罢课,彰显了爱国主义,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并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与材料“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无关,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西安事变拉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热潮”可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列著作的热潮,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意识,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时期,注重工农的联合,认识到农民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农的联合,没有体现加强对革命的领导,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农的联合,并非明确工人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发扬五四精神与这一阶段特征相符合,C项正确;此时的革命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不是推动工人运动的高涨,也不是加速新思想的传播,排除AB项;开启国共合作的是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从《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项正确;材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根据材料“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蒋介石看到两湖地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便提出迁都南京”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看到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蒋介石便提出要迁都南京,这实质上国民党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是蒋介石准备公开叛变革命的重要步骤,C项正确;A项的“开始出现”表述与史实不符,中山舰事件后国共两党出现裂痕,排除A项;“国民党内存在派系间的权力之争”此表述并非这一争论反映的根本问题,排除B项;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说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共产党员还筹建了北伐宣传队,印发宣传品,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可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积极投身国民革命,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共双方对出兵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北伐的态度,无法得出北伐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北伐战士的革命愿望强烈,排除D项。故选C项。
28.B
【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出席代表人数不断增多,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说明共产党队伍在壮大,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只有党员数量的变化,并没有对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当时就是获得土地,材料没有相关土地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党员的构成成分,排除D项。故选B项。
29.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因当时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需要联合国民党,共同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国民党,未涉及工农联盟,排除A项;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而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B项;土地革命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依据材料“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既反帝又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排除A项;二次革命反对的袁世凯,排除B项;护法运动针对的是北洋政府破坏《临时约法》,排除C项。故选D项。
31.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C项正确;1927年春夏之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和“分共”,彻底背叛孙中山先生制订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掉转枪口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排除AB项;皇姑屯事件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它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32.C
【详解】根据材料“在中央统一开征前,广东、福建却率先征收并纳入地方财政,直至1936年才改由中央统一征收”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已经下令要收洋米进口税,但在1936年前洋米税纳入地方财政,直至1936年才收回中央,说明这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争夺税源,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对税源的争夺,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的独立性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南京国民政府税源结构,无法得出进口税在税源结构当中的比例,排除B项;根据所学相关史实可知,近代沿海省份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材料所述内容不是为应对当时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3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决定统一货币,整顿财政,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统一货币和整顿财政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统一发展,排除A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货币的半殖民地性,当时我国货币一定程度上受到列强的影响,排除C项;统一货币和整顿财政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不是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4.D
【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发行机构统一为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废除了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的发钞权,这就将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从而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变化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但没有能够阻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也不是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和金融机构近代化的表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35.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对比1920年,1936年近代中国部分重工业发展,说明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一定成效,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情况,无法得知国民经济结构达到了平衡发展,排除A项; 这一时期西方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此时民族工业尚未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6.A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大统一告成”“奉吉黑热昨晨易帜”可知,材料指的是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A项正确;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南昌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未体现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37.A
【详解】依据材料“1927年—1936年中国GDP的情况”,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国GDP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这一时期,外部环境并不好,排除B项;东北易帜促成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排除C项;国民党专制统治时期,民族经济发展并不健康,排除D项。故选A项。
38.A
【详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全国各机关用品一律使用国货,敦促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等做法,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在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排除B项;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才形成,排除C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只是材料背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39.B
【详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推行的法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对于规范金融秩序、稳定当时的金融体系具有积极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的币制改革规范了金融秩序,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张学良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排除C项;材料中的币制改革不是导致官僚资本膨胀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4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12月(中国)。据材料可知,井冈山《土地法》实施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这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项正确;“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发现,农村的人力、粮食和武装斗争等是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存、发展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项正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的武装斗争,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的核心和主旨,排除A项;以城市为中心思想与“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开展工人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土地分配证”,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因此材料图片内容可以反映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政策,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根据地农民的态度,无法推出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并非建立农村根据地数量的多少,排除B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农村,排除C项。故选D项。
43.D
【详解】从图中的“中央”“瑞金”“闽浙赣“可得出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工农武装道路开辟的内容,D项正确;清政府于1912年已经灭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已经在北伐战争中基本被推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44.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1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B项正确;推翻北洋军阀是在国民革命中,1931年是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以后,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初步建立,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1931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是1946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4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后,为保存力量,再图发展,毛泽东提出“上山”“下湖”,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反映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B项正确;中共对中国革命目标认识模糊与材料、史实均不相符,排除A项。党内弥漫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为了保存力量,再图发展”不符,排除C项;党内在革命道路选择上有分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6.C
【详解】由材料“1929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金寨县......”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土地革命时期,由歌词“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可以得到当地人民积极性高,折射出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C项正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排除B项;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
47.A
【详解】据材料“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即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如何闹革命。而不是“开展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8.A
【详解】根据“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可知,中共领导部队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就使所谓的“星星之火”,A项正确;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中共民主政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D项;国民党统治区域被称为“白区”,不是“星星之火”,排除C项。故选A项。
49.B
【详解】依据材料“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结合所学可知我党的一决议案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B项正确;保存富农是对机会主义错误的纠正,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民主革命时期的富农问题,不能说当时的土地政策成熟,排除C项;农村中的社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解决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0.A
【详解】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共没有深入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而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策略,事实证明这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A项正确;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广东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项;“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51.B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可知,大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兴起是在1927年底,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B项正确;中共一大是在1921年,排除A项;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2.C
【详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而“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的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所以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项正确;这些口号无法体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A项;国共双方阶级立场不同,利益也不可能趋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内阶级矛盾并没有消解,排除D项。故选C项。
5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后,中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B项正确;“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在指皇姑屯事件后,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果实被国民党反动派窃取,国共合作破裂,排除C项;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后签订的关于和平建国的方案,但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排除D项。故选B项。
5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10月(中国会宁)。据本题材料“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所以材料中的“西北某地”应为甘肃会宁,C项正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不在陕北延安,排除B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排除D项。故选C项。
5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成立毛泽东在内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排除A项;召开于1929年的古田会议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洛川会议直到1937年才召开,且其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叙述中由于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出现诸多的差异,所以诸多教科书对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正是反映了历史叙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教科书也可以体现历史真实,排除A项;长征的真相是可以被探知的,排除C项;史料的真伪会影响历史的书写,而不是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57.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35年,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在遵义召开的,对应地图中的②,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对应的地点是瑞金,这与题干中所述的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对应的地点是延安,这与题干中所述的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④对应的地点是北京,这与题干中所述的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8.C
【详解】根据题干“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及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完成的战略转移为长征,C项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土地革命均没有数万工农红军的战略战役发生,排除ABD项。故选C项。
5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致使军事斗争失利,为扭转局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B项正确;武装反抗国民党是在1927年南昌起义就已经开始了,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6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