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09: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其中,深
圳中考常考的是散文和小说。因此,掌握这两种文本样式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是必要的。
☆小说阅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
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等。
记叙顺 序举例 特征 一般作用
插叙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 索,插入一段与主 要情节相关的回忆 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对主要情节起解释说明、补充、衬托的作用
补充背景材料,为下文做铺垫,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使结构更紧凑
突出某个细节,使人物形象(或性格)更完整生

突出某个细节,表现文章主旨
记叙顺 序举例 特征 一般作用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 个最重要、最突出 的片段提到文章的 前面,然后再从事 件的开头按事情发 展顺序进行叙述 突出生动精彩的细节或情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突出主旨,引出下文
续表
记叙顺 序举例 特征 一般作用
补叙 行文中用三两句话 或一小段话对前边 说的人或事做一些 简单的补充交代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
意料的效果
续表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作用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的作用
第一 人称 以当事人“我”的口吻叙述所 见、所闻、所感 亲切、自然,直接参与情节,能使读者
感到更真实可信,同时便于直接抒情议

第二 人称 用“你”来称谓故事中的人物, 如同面对面交流,往往与其他人 称综合使用 视角独特,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拉近
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读者更容
易进入作品的情境
第三 人称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他 (她)”或“他(她)们”的 口吻来叙述人物和故事 作者通过“全知视角”不受时空限制,
能够更自由灵活地设置故事结构,展开
叙述
5.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
表达方式举 例 一般作用
议论 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点明人物或事情的意义;点明主
旨,突出中心,或升华主题
抒情 抒发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6.小说中描写的表达方式:从描写内容划分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描
写对象划分可分为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特点划分可分为白描和细描,
从描写角度划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 举例 (1) 分类 一般作用
人物 描写 动作描写、神 态描写、外貌 描写、心理描 写、语言描写 等 表现人物情感
突出人物心理或性格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主旨
描写 举例 (1) 环境 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交代时间、地点等信息
渲染……氛围
烘托人物……心情/情感
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氛围
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
续表
描写 举例 (2) 分类 作用
正面描写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语言等
方面的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情
感等,表现作品的主旨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人物
某方面的特点,以使其鲜明突出,从而表现作品主

续表
☆散文阅读
1.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对事物的认识,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
表达出来的体裁。特点是“形散神聚”。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
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2.散文的分类
分类 阐释
叙事散 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用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 文 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
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议论散 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往往借助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
发来进行说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
的随笔、杂文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3.散文的线索
分类 阐释
事件线 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人物线 以人物为线索
情感线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地点线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
4.散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作用
记叙 阐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描写 景物描写 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
人物描写 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 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引发读者思考,画龙点睛,突
出中心,升华主题
抒情 抒发情感,引发读者共鸣;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5.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类型 作用
象征 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

侧面衬托 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托物言志 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借景抒情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类型 作用
欲扬先抑 ①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
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②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续表
6.散文的阅读技法
抓“文眼” “文眼”即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或揭示主旨,或点明写作缘由。一般的散文,文眼大多在篇首。如朱自清《背影》的文眼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识“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主体脉络。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起线索作用的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景物,也可以是某个人物(如《藤野先生》),还可以是某种感情(如《背影》)
品“情感”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络。叙事散文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入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因此阅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抒发的对人或对事的感情
续表
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一般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需仔细品味挖掘。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意思,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象征的句子;④“物”的多重含义
续表
赏“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等,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散文中有些语意含蓄、意蕴丰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或描写句的理解,往往“逢散文阅读题必考之”。理解这些语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往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续表
考点一、概括内容题
【答题方法】
概括题:人+事+结果(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1)内容:可以抓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可以抓“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
样”的格式。
(2)写作目的:①写人,表达对某种精神、品质的赞美。②记事,讲述了
一个什么道理。③写景,对景的喜爱和赞美。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门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帕皮把心爱的门铃卖给小女孩,最后又得到了门铃并与亲人团聚。
2.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大国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和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交代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缺一项扣1分)
【典型例题】
考点二、赏析题
1.句子赏析题
(1)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
【答题方法】
运用了×××修辞手法,×××(修辞本身作用,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情感。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 体。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情
感。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 趣。 夸张:突出地描写了×××的特征,强调××
×情感。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
韵和谐。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语气强烈,表达了×××的感情。
【典型例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排比句式的运用,写出了菜地里菜的整齐优美,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2)从人物描写角度(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
【答题方法】
(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运用×××词(准确、贴切传神
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典型例题】 赏析下面句子。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花生损失惨重,从侧面衬托了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3)从环境描写角度(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答题方法】
环境描写,写出了×××的环境,渲染了×××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典型例题】 第⑧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热情似火。
(4)从句式特点角度(疑问句、感叹句、长短句)
【答题方法】
句式有×××特点,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注: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发情感;
长短句,错落有致,富有表现力。)
【典型例题】 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
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
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 (《夜读
岳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2.词语赏析题
(1)从修辞角度
【答题方法】
“××”词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对象)××特点(状
态),突出了××(主题),表达了××(思想情感)。
【典型例题】 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偷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从词性(动词、副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角度
【答题方法】
句中“××”动词/形容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
(状态),突出了××主题(情感)。
【典型例题】 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
儿。(鲁迅《故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句中“飞”这一动词生动地刻画出宏儿欢快、活泼、好奇心强的天性,表达出小孩子的喜悦心情。
(3)从写作手法角度(贬词褒用、侧面描写、反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答题方法】
“××”一词运用××(写作手法),写出了××(对象)的××特点(状态),
突出了××主题(表达了××的思想情感)。
【典型例题】 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
藤萝瀑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挑逗”一词贬词褒用,生动地刻画出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表达出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考点三、作用题
1.标题作用题
【答题方法】
(1)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
(2)表达××的情感。标题中往往会出现表示情感或作用的词语。如:《再
塑生命的人》。
(3)交代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标题往往是物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如:
《背影》。
(4)交代写作对象,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如:《藤野先生》。
(5)运用了××手法,新颖别致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6)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如:《一棵小桃树》。
【典型例题】 本文题目“春天的香椿”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春天的香椿”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回忆了过往吃各种香椿美味时的幸福时光,写出了春天的香椿树默默奉献以及沉稳、不张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句段作用题
【答题方法】
(1)结构上的作用: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①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引出
下文;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点
明中心(主旨)。
②中间: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标题(开头)。
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发人深思,给读者
留下思考的余地;照应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的作用:写出了(表达了)……(概括该句话的内容)
【典型例题】 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②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3.人称作用题
【答题方法】
(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
感染力。
(2)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沟通交流。②便于抒发情感。
③把物拟人化。
(3)第三人称: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灵活。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
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典型例题】 本文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第二段又反复说“我来晚了”,请分别写出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以“你”称周庄,用拟人手法,作者像在与周庄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反复说“我来晚了”,含相见恨晚的遗憾,以表达对周庄的仰慕。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
4.记叙顺序作用题
【答题方法】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
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的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②避免叙事平淡、结
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
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①补充交代××情节,使文章内容更丰富;②联系上文回答,
揭示××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与××照应;③联系全文回答,使人物形象更
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典型例题】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说明理由。(《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示例)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5.景物(环境)描写作用题
【答题方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季节);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突出文章的主旨;⑤为后文××
做铺垫,前后照应、对比、衬托等等。
【典型例题】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吴君
儿》)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文章开篇的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写出了秋天的生机与热烈;渲染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6.人物描写作用题
【答题方法】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1)肖像(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长相、穿戴、体型、身
高等外部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
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
貌,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的描写。
语言描写的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思想及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
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想什么”。
心理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脸部表情的动态变化进行描写,如眉、眼、嘴、
脸等变化。
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真实、
生动、形象。
【典型例题】 文章第 至 段描写了郑有樟和他人间的对话,请分析其作用。(《天下第一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通过郑有樟对他人所出主意的三次否定,运用“不屑”“不悦”“凝重”的肖像和语言描写/拿他人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树桩的建议与郑有樟花费心力作调查最终得到第一桩的行为作对比,突出了他的正直坦荡/光明磊落/君子形象。
7.抒情、议论作用题
【答题方法】
①表达了××情感;②点明或深化了文章的××中心;③揭示所记叙事件的意
义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典型例题】 “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
姿势屹立不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生命的姿
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母亲被冻成雕塑的姿态,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考点四、含义题
1.标题含义题
【答题方法】
表层含义指的是××,深层含义指的是××,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情感。
(1)在理解标题表层含义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或比喻象
征意义。
(2)要注意它是否有一语双关,有多重含义。
【典型例题】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刀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含义题
【答题方法】
“××”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深层含义),在文中起
到了××作用(表达了××的主旨/情感)。
(示例)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
【典型例题】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安塞腰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碰撞”一词原指两物体相向运动引起猛撞的情形,这里化无形为有形,指腰鼓的声音在山间大声回荡,表现出鼓声的力度大。
3.句段含意题
【答题方法】
(1)定位。(确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仔细阅读。)
(2)找出关键词。(关注有特殊含义的字、词、短语,包括比喻义、象征
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
(3)解释关键词,代入原句。(结合语境,解释有含义的字词句,尽量选
用原文中词语回答。如果句子有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要注意还原为原
本含意。)
(4)结合文章情感主旨,完善答案。(用上面的“代入法”得出句子含意
后,再有意识地和文章主题相扣,从以下方面酌情补充答案:表现了作者的
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等。)
【典型例题】 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表层义);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深层义)
考点五、人物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外在形
象(肖像)、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可从以下方
面来分析解答:①从性格、品质、技能、身份(或职业)思考人物形象;②先
理解人物形象核心——性格,可从对人、事和自己的态度、意志、情绪、理
智等四个方向思考概括人物性格。同学们可以分类识记一些人物性格、品质、
技能等的常用词,以便提取。
(1)性格:①对人、事和自己的态度: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自强、
自立、知错能改、胆小怕事、欺软怕硬。②意志:如坚韧、果断、坚强。③
情绪:如热情、冲动、冷漠。④理智:如聪明、灵巧、愚蠢。
(2)品质:①勤劳俭朴,如节俭、朴素、朴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②公
正清廉,如廉洁、清廉、铁面无私、公正无私。③忠于职守,如尽职尽责、
舍己为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④科学精神,如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
敢于怀疑、严谨、执着。⑤其他品德,如忧国忧民、敬老爱幼、见义勇为、
爱憎分明、拾金不昧、宽厚仁慈、无私奉献、孝顺等。
(3)技能
如善于教育、有教育智慧、医术精湛、技艺高超、武艺高强、本领高强。
【答题方法】
(1)人物性格的表达形式,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且尽量用到三个或
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2)抓住重点,由主到次;
(3)分点概括,要点之间不要出现近义词;
(4)先概括形象,再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 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机智:在矮个子兵陷入绝境时,他想到用喊话、敬礼等方式激励矮个子兵坚持下去。②沉着冷静:在遭遇险情时,他镇定指挥,关注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③刚中有柔:他处事果断,语言严厉,但关心战士安危,看到矮个子兵坚持行注目礼,他流下了眼泪。(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考点六、开放题
【答题方法】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要调动知识的积累,根据生活、学习
经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答题,可以多角度,正
反两方面回答。注意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
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2.续写补写类,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要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确
保上下文衔接合理自然(保持人物性格特点与原文一致;保持原文事件的连
续性;保持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致),同时要注意人称的使用。
3.材料链接类。仔细阅读选文与链接材料,理解内容,相同或相似或不同之
处,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仔细审题并有条理
地作答。
答题模式:表述观点+分析+总结点题。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
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分析”环节
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做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
的分析。“总结点题”要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
的全部答出来。
【典型例题】
1.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作为子女,仅仅内心爱父母是不够的,还应把这种爱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孝顺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例2)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
2.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3.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 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一个人的麦田:在文中既指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田,又指“我”一个人赶赴的收获人生的高考。(2)陪读现象之我见:能理解天下父母对孩子的不尽关爱。陪读在某种程度上能让孩子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关怀与鼓励;但我更欣赏文中的“我”与“父亲”,父亲选择了另一种陪伴与鼓励的方式,那就是用“身教”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都应在自己的战场上奋力挥洒,全力以赴,颗粒归仓,不负彼此的期望。(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七、其他题型
1.铺垫题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
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
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为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
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文章中有的环
境描写是为故事做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
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
唱。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做了
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
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
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
节构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4)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述、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
情、议论做铺垫。
【答题方法】
通过对××的描写,为下文××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
严谨,情节合情合理,体现××人物形象/主旨情感。
【典型例题】 刘丽丽和桂花的争执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桂花的手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题
【答题方法】
先明确观点,再对矛盾的词语或句子,从不同角度分别解释。
(示例)刘丽丽和桂花的争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桂花发现自己的假手机能响铃以及得知刘丽丽送自己真手机这一情节做铺垫;塑造出刘丽丽的善良聪明、关爱同学、尊重同学自尊心这一形象,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典型例题】 文章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张晓风《行道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不矛盾。它忧愁的是市民早已习惯污浊,不重视环境的洁净;它快乐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表现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3.句子(词语)调换题
【答题方法】
先回答能或否(一般不能)再分析。如果是词语,要分别解释两个词。如果
是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最后说明理由,一般是调换后与
原句意思有变化,逻辑关系不成立或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
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
习惯,或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递进等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如果是去掉或替换某词语,要先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语含义上的差别,并
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
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
点);最后点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
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
形象或严密)。
句子:指出这两句与前后文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
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总
分式等)。
【典型例题】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
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
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
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文中这三句话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示例)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学校正在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田野上,杏花“正”了
明前茶
①星期四,小钟提前办完事,赶去小学门口接儿子放学,与每天按时来接娃的婆婆不期而遇。一家人正准备一同离开时,班主任沈老师忽然向小钟招手,以口型示意她留下来。
②让祖孙俩先走后,沈老师提醒小钟:“你家老太太好像有点脊柱侧弯,我怀疑是孩子的书包太重了,老太太心疼孙子,天天帮他背书包导致的。你是不是应该带她去看医生,拍个片子?”
③周六,小钟好说歹说,拐着婆婆去医院拍片。果然,老人的脊椎在X光片上呈明显的S形。医生说,赶紧锻炼纠正,不然,等歪斜的脊椎压迫内脏器官,到时候就不得不开刀了。
④拿着诊断书,小钟脑壳嗡嗡作响,婆婆这么大毛病,自己竟没发现,是有多粗心呀。当天下午,出门上绘画课的儿子又丢下画板让奶奶背,小钟立刻黑脸训斥了儿子。等她训斥完了,孩子奶奶拉着媳妇的手,解释说:“如今我老了,脊柱侧弯了,这哪能怪孩子呢?一块画板能有多重,要怪,就怪我年轻时争强好胜,总扛100多斤的麻包呀。”
⑤婆婆这一说,小钟倒想起来了。公公早逝,婆婆当年为了养大两个儿子,供他们上大学,一直把自己当男劳力使。每年春天,与所有的人一样,婆婆总是把成筐的竹笋、成包的新鲜茶叶从崎岖的山间小径上扛下来,夏天的枇杷和桃子运输也是要靠人力,踏台阶、过乱石,一步一个脚印地扛到有公路的地方,方能装车。秋天的山芋与稻谷,也一样是装在巨大的麻袋里,嘿哟一声扛上肩,咬着牙、撑着腰,走出狭小的田块,一直走到公路上,才被捆上摩托车的后座。
⑥小钟记得,刚结婚时,正在读社会学博士的她曾去婆家作过一次田野调查,她见婆婆每天成麻袋地往山下扛春笋,便想帮她。婆婆特意关照乡亲,只给媳妇装上半袋子,又给她示范麻袋“上肩”的要领——左手撑腰,人半蹲着,让别人将麻袋搁上右肩。此时,要歪着头,前后调整麻袋的重心,让麻袋的形状与肩形贴合得更紧密,用后脖颈上的颈夹肉,把一包竹笋扛起来。
⑦一趟下山的路,小钟走得像挣命一般,好几次差点滑倒。婆婆走在她前面,人比她矮一头,肩上的麻包比她大一倍,她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小个子女人将所有力气都攒聚在一起,左肩抬高,像一座山梁一样狠命抵住了那一巨包春笋。
⑧从30岁到60岁,每逢大忙季节,扛麻包的女人就像是一条被汗水洗濯的鱼,浑身汗淋淋地走在路上。小钟给她买过膏药,一买就是100张,望着婆婆贴满一溜膏药的脊背,小钟经常想:这山里人的倔强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骄傲啊,将来有条件买了房子,得赶紧把婆婆接出来。
⑨小钟没有想到,她的行动还是有点晚了。小钟立刻给儿子买了带轮子的拖拉式书包,要求他放学后自己拖书包,周末出去上课时,琴囊和画板也得自己背。她还嘱咐儿子,放学时路过市民广场,那里有单杠可以锻炼,一定要督促奶奶去拉伸锻炼一下。儿子对这项监督工作可上心了,每天鼓励奶奶坚持锻炼,竟有一种当体育教练的自豪感。
⑩而小钟自己,记着医生的交代,每周带着婆婆前往游泳馆游泳。她买了两张年卡,婆婆问起,她把购卡费用去掉一个零后才敢说出来。饶是如此,婆婆仍然心疼不已——要卖上多少担谷子,才能挣出这游泳的钱啊。小钟笑着劝婆婆:“医生说了,要想将来不开刀,这游泳锻炼,一年得坚持10个月呢。温水泳池的年卡,得买!”
经过两年多的锻炼,今年春天,小钟惊喜地发现,婆婆的背挺起来了,头昂起来了,两边的肩膀不再一高一低,那个因为劳作而微微倾侧的世界,居然被基本扶正了。婆婆回家重修乡间老屋时,跟乡人“吹牛”说:“要不是去城里带孙子,媳妇发现我这脊背有毛病,押着我治疗,我将来准会变成一个老驼背,背上的罗锅还得是歪的,哪能如现在这样昂首挺胸?”
现在老人眼中的田野,就连地平线上的一溜儿杏花,都不歪脖子了,连猕猴桃树在溪边的倒影,都变得端正了呢。
(摘自《羊城晚报》)
(1)小深准备根据选文内容拍一个宣传片,他选取了文中的几处准备拍特写镜头,来展现文中婆婆的人物形象,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镜头 人物形象
每年春天,与所有的人一样,婆婆总是把成筐的竹笋、成包的新 鲜茶叶从崎岖的山间小径上扛下来,夏天的枇杷和桃子运输也是 要靠人力,踏台阶、过乱石,一步一个脚印地扛到有公路的地 方,方能装车。 ②______
_____
吃苦耐劳
镜头 人物形象
“我怀疑是孩子的书包太重了,老太太心疼孙子,天天帮他背书 包导致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关爱后辈
她买了两张年卡,婆婆问起,她把购卡费用去掉一个零后才敢说 出来。饶是如此,婆婆仍然心疼不已——要卖上多少担谷子,才 能挣出这游泳的钱啊。 ③______
_____
婆婆特意关照乡亲,只给媳妇装上半袋子,又给她示范麻袋“上肩”的要领——左手撑腰,人半蹲着,让别人将麻袋搁上右肩。
勤俭节约
续表
(2)在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假如你是导演,请你为演员讲解下面这个场景要表达的效果。
婆婆走在她前面,人比她矮一头,肩上的麻包比她大一倍,她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小个子女人将所有力气都攒聚在一起,左肩抬高,像一座山梁一样狠命抵住了那一巨包春笋。(从用词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攒聚”是紧密聚集的意思;“狠命”一词指用尽全力,拼命,在这里指婆婆把所有的力气聚在一起背起那一巨包春笋的状态。体现出婆婆拼命咬牙的辛苦与不易,表达了小钟对婆婆的钦佩和疼惜。
(3)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作为编剧,请你为导演讲解文中第⑤~⑧段对整个剧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是插叙。在内容上,交代了婆婆脊柱侧弯的真正原因,突出了婆婆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结构上,为下文小钟想方设法要治好婆婆脊柱侧弯的情节做铺垫,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4)在确定题目时,编剧认为原标题很好,导演却认为“婆婆的脊背正了”更好。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原标题好。“正”字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田野上的杏花端正了,实际上是指婆婆的脊柱侧弯治好了。题目既富有诗意,又设置了悬念,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婆婆的脊背正了”更好。理由:题目简洁明了,既点明写作的对象“婆婆”,“脊背正了”,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正”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宣传片播出后,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反响,小深说这个宣传片让自己想起了课文《散步》,小圳说看完后想到这些词语:爱、和谐、责任、尊老爱幼……请你任选一个词语,结合这篇文章或《散步》的内容,谈谈你在生活中的类似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示例:文中的婆婆,为了养大两个儿子并供他们上大学,一直把自己当男劳力使,用一双肩膀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无私而伟大的母爱照亮孩子一生的前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谐”示例:文中的班主任沈老师的细心、小钟感到自责的粗心和立即行动的决心,孙子督促奶奶坚持锻炼的耐心,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促使婆婆的脊柱侧弯医治见效。
“责任”示例:《散步》中,“我”和妻子对母亲的细心照顾,对儿子的细心呵护;这篇文章里小钟千方百计地要治好婆婆的脊柱侧弯,让我感受到了中年人的责任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老爱幼”示例:文中的婆婆爱护晚辈,心疼媳妇,“特意关照乡亲,只给媳妇装上半袋子”,心疼孙子,“天天帮他背书包”;文中的小钟尊重长辈,为了医治婆婆的脊柱侧弯,不惜花钱买游泳馆两张年卡,每周带着婆婆前往游泳馆游泳;文中的孙子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自己拖书包,自己背琴囊和画板,并督促奶奶拉伸锻炼,一家人的行为,演绎出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