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程导入
面对国际事务,中国与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美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欧领导人会晤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
“外交天团”
王毅
赵立坚
华春莹
耿爽
汪文斌
陈毅(1958-1972)
姬鹏飞(1972-1974)
乔冠华(1974-1976)
黄华(1976-1982)
吴学谦(1982-1988)
钱其琛(1988-1998)
唐家璇(1998-2003)
李肇星(2003-2007)
杨洁篪(2007-2013)
王毅(2013-今)
周恩来(1949-1958)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课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根本因素);国际形势;社会制度;领导人的智慧
概念解析: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驶主权的活动。通常指游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难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外交史,要结合国际形势观察和思考,只有对整个世界有正确了解,才能透彻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
时空坐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现代外交
中国外交的演变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生
特色
调整
思考1:阅读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历史背景,概括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吴于廑、齐世荣编《世界史》
国际:美苏冷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新生——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2.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思考2:这种新型外交关系有何特点?总指导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方针?
特点: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
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生——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条方针 解决的问题 含义 意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
国民政府的外交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
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巩固了新生政权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致于孤立
外交政策
思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
“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
最终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重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革命外交
补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特征和意义?
重点:重视国家利益——国家外交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真迹
识图: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在我国外交历程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成果
1949-1950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第一次建交高潮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第二次建交高潮
第三次建交高潮
梳理:请梳理引发三次建交高潮的国内外重大史实及每一阶段的基本特点。
1949.10 中苏建交。
195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保加利亚等人民民主国家、西方新兴独立国家建交
特点: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
1954.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 与挪威等国建交,与英国、荷兰等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61 不结盟运动兴起
特点: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1970年起与意大利等国建交
1971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1972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64 中法建交
特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中日建交
4.评价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是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一个新型的双边关系条约,不仅是一个军事同盟,更是一个政治同盟。……条约的第四款,明确规定了中苏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问题,均进行彼此协商……双方同意在对日和约签订后,但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出,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相比,在本次条约的签订中,中方完全彻底地收回了对旅大的主权。——摘自栾景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
思考3: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作用?
④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安全
①维护新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②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③巩固中苏团结,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作用
二战后,世界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法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中法双方没有进行接触。同年,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戴高乐想借中国的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决定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3年8月《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共同声明签署,突出了英国的特殊地位,让法国方面十分不满。《条约》发表的时候中法两国的核武器试验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这加速了两国接触。1964年1月,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此后,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陆续与中国建交。
——张锡昌《影响世界格局的“外交核爆炸”》
思考4: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中法建交为何被称为“外交核爆炸”?
④有利于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发展。
①推动中法、中欧关系发展,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②有利于缓和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关系,减轻中国外交压力。
③提高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
4.评价
——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
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一次记者招待会说道:“我们的目的是清除对外政策中的一切感情用事”,“我们一向都表明,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是像共产党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动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从巴基斯坦飞越喜马拉雅山进入中国,打破了冰冻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坚冰。
——摘编自沙靖宇《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思考5:结合所学,分析从材料中基辛格为什么会有这般言行?
③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重新调整对外战略
①70年代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国内反战势力高涨
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
⑤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需调整外交关系
4.评价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国家利益可以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推动国际关系发展
思考6:中苏、中法、中美的建交过程给我们何种启示?
革命外交
强调意识形态
国家外交
考虑国家利益
1.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思考7:纵观历史,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评价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历史意义
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1.16)
国际:和平与发展
国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大调整
时空背景
外交诉求
为改革开放谋求有利的外部环境
外交政策
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
二、调整——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思考1:阅读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背景,概括外交诉求
联合国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G20集团国 2016杭州峰会
1989年
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7年 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2000年
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1979年 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进入21世纪
1979
1989
世纪之交
2003年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周边关系新进展
①大国关系
②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③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④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大国关系
时空背景
国际:深刻变化
国内: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外交成就
大国
关系
周边国家
非洲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十
八
大
以
来
和平·合作
三、新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成就
外交理论
交往新路
中国方案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
九
大
以
来
和平·合作·共赢
大国关系
周边国家
出席会议
践行多边主义
联合国发挥
核心作用
“一带一路”
三、新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政策理念:
(1)四个反对: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冷战
思维,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三、新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83学思之窗: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①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
③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和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④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⑤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
小结
时期 外交政策、理念 与美苏关系
1949年—5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一边倒”
联苏反美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反苏反美
“一条线”“一大片”
联美反苏
“全方位”“无敌国”
“不结盟”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简表
时间 方针 成就及意义
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第一次建交高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积极促进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 坚定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反对苏联控制;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逐步冲破西方国家封锁;同法国建交,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五十个。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大为加强。
九十年代以来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社会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十八大以来) 坚持独立自主,丰富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经与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正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1949
新生之路
站稳脚跟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世纪
70年代
打开外交
新局面
1978
崛起之路
走向世界舞台
当代中国外交
和平发展理念
全方位外交
2012
特色之路
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和平
合作
共赢
外交
轨迹
民族复兴
之路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与人民命运相连
与民族复兴同步
与世界发展接轨
共赢
和平
大智慧
大胸怀
大国担当
当代中国
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外交政策及目标
2、外交方向及成就
外交精髓
十八大以来外交
十九大以来外交
中
国
外
交
智
慧
课程总结
(2021·山东高考·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话主要是强调“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这说明中国需要并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故选D项;“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强调的是需要对外经济交流,但并没有强调一定是与西方交流,排除A项;“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说明强调的不是自力更生,而是对外交往,排除B项;1954年中国依然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当时中苏关系友好,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个政策,排除C项。
(2019·江苏高考·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没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无法消除,故B项错误;70年代,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是美苏,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能决定国际关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