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 不列颠尼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别了 不列颠尼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6 16: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紫慧香港作者:周婷 杨兴
体裁:通讯(特写)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新闻可分为:知识积累新闻狭义——消息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扼要广义消息报告文学4、新闻有什么特点呢?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 新



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不列颠尼亚号, 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曾被英女王及其它王室成员使用,作过696次外访及272次英国水域内的探访。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曾以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作为英国王室的游艇,也曾经在战争中承担过救援的角色。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当大不列颠奉天承运,
率先从蔚蓝色的海洋中崛起,
崛起,崛起,崛起,
从蔚蓝色的海洋中崛起!
这是上苍的垂爱,
大地的眷顾和专宠。
护佑天使齐声歌唱: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统辖海洋,
不列颠人永不为奴!
万邦之中汝最神圣,
消灭独裁,驱逐暴君是汝使命!
使命,使命,使命
汝之神圣的使命!
繁荣与汝同在,
伟大、自由与汝同行,
恐惧和嫉妒才是外族的心情。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统辖海洋,
不列颠人永不为奴!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四个场景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
(第1段)2、主体
(2—10段)3、结语
(最后1段)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香 港 中 环从哪一角度来写新闻的?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同志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4、短新闻力求简短,但本新闻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第四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港督府,这样写有何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空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小时35分,这样可以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
香 港 回 归 场 面香 港 会 展 中 心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谢 谢 收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