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19: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对“遗民”一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古诗平仄、韵律的特点。
3.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遗民”一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无数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以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下面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题目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课题,说说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从课题中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时间是秋天,天气已经变凉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在秋天将黎明的时分出门迎凉所看到的情景。)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课题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这首诗的时间、作者以及主要内容。那么这首诗具体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自读情况。请个别学生朗读全诗,检查朗读情况。再请个别学生尝试背诵全诗。
3. 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理清顺序。
1. 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在秋天将要破晓的时候出门迎凉所看到的情景。从总体上来说是按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从而得出诗句的写作顺序是:陆地—山河—村庄—屋舍—(胡人)黄河—(百姓)泪。
2. 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地方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哪些地方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将现实和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画,你觉得哪些画面是必须出现的?为什么?(一、二句是作者看到的实景;三、四句是作者的想象。通过“泪”“无”“绝口”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百姓”的痛苦,“胡人”的凶残。)
3. 作者在看到这些实景时想到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在看到这些实景时想到了广大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体会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再读第三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是受统治者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痛苦;二是因为统治者昏庸无能而使自己不能为老百姓分忧解愁而痛苦;三是作者对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沉痛心情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而痛苦。正是因为作者怀着这样痛苦的心情去观察事物,所以即使是几丛像簪子一样的山花和照旧流淌的黄河在作者眼里都像在嘲笑自己一样令人讨厌了。(板书:痛惜 讽刺 无奈)该怎样来读这首诗才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4. 你能通过朗读把诗人所想到的和没写出来的情景表达出来吗?(配乐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前两句语速要稍快一点,仿佛看到了黄河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似的;后两句语速要稍微缓慢一点,想象一下诗人站在黄河边,望见了天色微明,晨曦初露,诗人似乎还依依不舍似有所待;最后一句语速要更加缓慢一点,读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请你按照老师的指导再试一次好吗?(学生自由练习)现在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朗读的成果?(指名读)请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我觉得他读得很好,不仅读出了诗人痛苦的心情,还读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请你再尝试一次好吗?(学生再次试读)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齐读)同学们读得很好,如果大家能够将这首诗的意思也记住那就更棒了。
(四)深入品读,深化理解。
1. 过渡: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目睹当年杜甫所见到的景象,但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更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2. 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遗民的“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泪?)教师点拨: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外,老师还觉得有一个词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一下。(出示“胡尘里”的“胡”)胡在古代一般是指少数民族,在这里你认为是指哪个少数民族?(指代女真族)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说说当时女真族的情况吗?(学生交流:知道女真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在北宋时期建立了金国,后来与南宋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教师出示有关历史资料:
资料一:金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南下大举进攻,“杀人无算,千里萧条”。
资料二: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靖康之后,金人长驱中原。”
资料三:在金人占领区内,金废宋降,改派州县官。
3.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真族在占领了中原后又攻占了西北广大地区,而当时南宋朝廷却无能为力。想到这一切,诗人义愤填膺,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诗,去品味一下诗中所描述的情景。齐读古诗。
4. 你现在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讽刺、痛恨黄河了吗?(学生自由发言:知道了女真族在占领了中原后又攻占了西北广大地区,而当时南宋朝廷却无能为力。诗人想到这一切,就讽刺、痛恨黄河。教师适时点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这里是以河喻人,通过讽刺黄河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民族耻辱。)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一是告诉我们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美丽;二是诗人非常希望朝廷能够收复失地,让老百姓重新回到和平、幸福的生活中;三是诗人对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情景感到无奈、伤心。)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从“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铭记心头”“胡尘里”“无人收”等词句中体会出来的。)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首诗吗?(学生自由朗读)
5. 教师小结: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诗人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占领时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是多么强烈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将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铭刻在心吗?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再一次齐读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1.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其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爱国诗人,他们的诗歌语言都非常的生动感人。大家请看大屏幕,认识一下著名南宋诗人陆游(出示陆游画像及简介)。陆游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的很多诗歌都表达了他深深的爱国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陆游的另一首古诗《示儿》。(板书《示儿》)
2. 学生自由朗读《示儿》。(出示《示儿》)教师简介诗意:《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他生前最后的嘱咐是:通告儿子们,当朝廷收复失地时一定要告慰他。可是,当儿子们欢天喜地为他登高庆贺时他却离开了人世。《示儿》表现出了他对国家深深的忧虑和期待。你们知道陆游写过多少首诗吗?告诉你吧,他一生写了一万首诗呢!如果加上这个《示儿》,刚好是一万零一首。这可是他临终时的最后作品呀!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齐读《示儿》。
3. 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都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教师小结:爱国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话题,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无数的英雄儿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应该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