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09: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强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下图表示河流沿岸聚落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②河运便利 ③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a 聚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发展水运
B.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地势较平坦,利于人类定居
东北黑土区不同坡向表土在冻结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呈动态变化,最适宜植物生长的 土壤含水率为 20%~30%。下图示意海伦、扎兰屯两个采样点表土在冻结期内土壤水分含量 的变化过程,其中在海伦采样点选择的两个坡向为正阳坡和正阴坡,在扎兰屯采样点选
择的两个坡向为半阳坡和半阴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影响海伦与扎兰屯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向 B.蒸发量 C.纬度 D.坡度
4.扎兰屯不同坡向上土壤含水率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蒸发量小 B.太阳辐射差异小 C.河流补给量较小 D.年总降水量较大
清代黄叔在《台海使录》中,记述了台湾海
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
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 内地 ”
指福建,“台地 ”指台湾。下图示意福建厦门港和
台湾鹿耳门港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5.清代我国商船每日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
律是( )
A.上午进港,上午出港
B.上午进港,下午出港
C.下午进港,上午出港
D.下午进港,下午出港
6.下图能反映厦门港“早西 ”的热力环流是( )
第 2页,共 9页
A.
B.
C.
D.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东、西、南三面环山,大体为开口朝北的“喇叭口 ”地 形。当天山山脉南坡气压高于北坡时,来自东南方向的山口风一年四季都可以袭扰乌鲁 木齐市区,表现为明显的焚风属性。图 5 示意乌鲁木齐市冬季低空焚风不同演变阶段逆
温层厚度和逆温层温差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知( )
A.在低空焚风发生前,乌鲁木齐市不存在逆温层
B.在低空焚风强盛期,逆温层温差最大
C.在低空焚风发展期,冷空气侵入破坏逆温
D.低空焚风的发生不利于逆温层的发展和加强
8.受低空焚风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B.大气对流旺盛,多雷阵雨
C.近地面风速大,雾霾少发 D.地表蒸发旺盛,炎热潮湿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 温均一的水层。下图示意东南信风不同强度作用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洋混合层的
厚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赤道太平洋正常风、弱风及强风时,混合层厚度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10.当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该海域( )
A.渔业增产 B.均温变高 C.降水增加 D.密度降低
碳强度是指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9 年)服
务业碳强度(吨/万元)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各省市 2005-2019 年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特点是( )
A.各省碳强度变化一致 B.碳强度总体逐步下降
C.北京市的碳强度最高 D.上海比河南变化明显
12.降低浙江省服务业碳强度,合理的建议是(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能源利用技术转换升级
C.缩减服务业企业的数量 D.加大新能源开发的扶持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 ”或“海洋碳汇 ”,是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
第 4页,共 9页
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2023 年 2 月 28 日, 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举行全国首单蓝碳拍卖,象山西沪港的 2340.1 吨蓝碳成交额近 25
万元。下图为象山港海域海产养殖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象山县发展蓝碳经济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纬度较低,海冰影响时间短 B.临近长三角,技术水平高
C.海域广阔,海产养殖业发达 D.地处沿海,环境承载力小
14.推测下列不符合象山县未来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提高科学技术,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B.规模填海造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C.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 D.控制发展规模,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 1990~2019 年黄河流域土壤 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 2000~2020 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
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5.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显著下降
D.1999~2010 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16.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矿区生态修复 B.沙漠裸地农垦 C.退耕还林还草 D.生活环境治理
二、综合题(共 52 分)
17.(12 分)阅读文字及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22 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供给安全基础持续稳固。数据显示,去年播种面积 17.75 亿亩、比上年增加 1052 万亩,产量 13731 亿斤、增产 74 亿斤,连续 8 年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但 2022 年,我国仍然进口粮食 1.47 亿吨,其中进口大豆 9108.1 万吨, 占了总进口的 60%。研究表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冲
击。下表为我国部分年份居民主要食物消费量(单位:kg/人)变化情况表。
指标 1981 年 1991 年 2001 年 2011 年 2021 年
口粮 271.5 265.4 257.8 150.6 134.1
油肉禽蛋及水产品 22.1 29.5 35.9 59.7 73.7
奶及奶制品 3.6 4.9 5.2 8.9 12.1
蔬菜 120.5 122.5 120.3 110.4 112.5
瓜果 4.6 8.8 24.5 29.8 39.6
(1)概括表中所示时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6 分)
(2)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冲击的原因。(6 分)
18.(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也 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盐碱化、工业污染和快速城 市化等是影响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图 1 示意 2016 年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
第 6页,共 9页
材料二:我国有 15 亿亩盐碱地,即使只使用其中的十分之一,我国的水稻产量就可 以提高 20%,足以养活 2 亿人。2016 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青岛耐盐碱水稻研发 中心,并在全国选择了六个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做试验田,这也意味着海水稻正式从
科研转向大田试验。截止 2022 年,全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 100 万亩。
材料三: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图 2 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
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
图 2
(1)指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8 分)
(2)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8 分)
(3)简析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发展海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6 分)
19.(18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洱海流域面积(如图)约 2565 平方千米,2017 年居住人口 86 万。居民老王从小在 洱海边长大,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1980 年以打鱼为生,1996 年蓝藻爆发,他改行从 事水产养殖,2003 年蓝藻再次爆发,他改行开起了客栈,2018 年,政府在洱海湖滨地带 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 ”,其中 12 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他再 次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 ”范围内的客房,负责生态廊道
的管理和维护。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6 分)
(2)概述老王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6 分)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 分)
第 8页,共 9页
高三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5ABDBC 6- 10BBADA 11- 15DBCBB 16C
二、综合题
17 、(1)油肉禽蛋及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瓜果的消费比重在不断上升; 口粮 的消费比重在不断下降;蔬菜的消费比重较为稳定。
(2)肉禽蛋及水产品、奶及奶制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带动的饲料粮需求增长,导 致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油需求的大幅增加带动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需 求增长。因此保障口粮安全已不能满足未来粮食安全的需要,中国粮食安全的 重心由主粮供给安全逐步向整体食物供给安全转移。
18、(1)差异:东部生态脆弱性高于西部(距海越近,生态脆弱性越高)。原因: 与西部地区比,东部离海洋较近,受海水反复浸灌;地势较低,地下水位埋深 浅,易引起土壤返盐,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油气资源分布广,开采、运输环节 产生的污染较严重;较快的城市化加剧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优势条件:产业基础好,生产协作体系较完善;科技实力雄厚、人才优势 明显;水资源丰富。劣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石油、海盐等资源短缺。 (3)推广:丰富了水稻品种/对我国盐碱地种植水稻有重要推广意义;地:改良 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扩大了适植范围;粮:增加粮 食总产量/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
19 、(1)流域人口密度大,居民点(乡镇)数量多,污染物数量多;入湖河流 多,污染源分散;流域较封闭,南北狭长,出湖河流只有一条且在南部,湖水 更新慢, 自净力差。
(2)第一次:减少了渔船使用石油造成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第二次:减 少了养殖使用饲料造成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 排放的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