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樱花》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樱花》 课型 歌唱课
教材分析 《樱花》樱花是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运用都节调式音阶写成。四四拍,中庸的速度。前两小节是一个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加强了情绪的语气,既感叹樱花之美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最后四小节是一个融入引子元素的尾声,使得整首作品前后呼应。这首民谣是非对称性的一段体曲式结构,这正是东亚音乐自由的节奏节拍和渐变的音乐结构特点在日本音乐中的具体表现
资源利用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都节调式特点2. 对亚洲地区代表性音乐类型有辨别,分析欣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传统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感受日本民歌《樱花》中运用的都节调式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乐曲大小调式对比,让学生感受调式的色彩 通过对比,为解决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新课教授 一起来听一首日本的传统民间音乐《樱花》这首歌曲听起来在自然平和,清净典雅的旋律中透着悲凉、忧伤的音乐情绪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悲凉、忧伤的音乐情绪呢。其实这种音乐韵味与伴奏乐器和音乐旋律的组织关系(调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种日本传统音乐的伴奏乐器日本筝:其前身是公元八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雅乐乐器,与唐朝的筝相同,日本筝弹奏时使用木制假甲,使得起声音铿锵锐利三味线:拨弦乐器是由中国三弦传到日本而形成的一种乐器尺八:吹奏乐器,公元八世纪,从中国传入的一种竹制竖笛。上述三种源自中国的乐器传到日本之后,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乐器的音色和音质上,也都出现了遒劲沧桑的特点,这些与日本人民的生存环境吻合。日本是一个资源奇缺、地震海啸不断且灾难频繁的国家,他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残酷与无情。所以“物哀美学”被升格为日本的民族精神。他们认为樱花飘落的瞬间潜藏着领人怜惜的哀愁会增加美感。片刻的耀眼会达到人生的巅峰。所以日本的传统音乐在崇尚自然平和,中通着意境之美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樱花》播放《樱花》跟随音乐唱一唱老师设问:感受歌曲的速度:慢 快节奏特点:节奏平稳 节奏密集歌曲营造了什么氛围: 忧伤 安静 欢快 热烈歌曲出表达出人们在欣赏花期仅三五天樱花的也在同时感叹时光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走向:级进为主,增四度的使用三、学唱歌曲乐谱(出示乐谱)接下来,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模唱,在模唱过程中一起来感受日本都节调式小二度,增四度独特的魅力模唱小二度音程7 1 7 (注意在模唱中7要向上倾斜,靠拢的感觉)请同学们来唱一遍7 1 7 请再唱一遍 模唱小二度音程3 4 3,(在演唱时4要向下倾斜,靠拢的感觉)请同学们唱一遍3 4 3请再唱一遍模唱增四度音程4 7,(我们运用搭桥45 6 7 来 模唱)请同学们来一遍4 7请再唱一遍(我们去掉搭桥45 6 7 来 模唱)请再唱一遍四、都节调式歌谱中出现最多的1 3 4 6 7 ,音乐最终落在了3上,所以3就是这种调式的主音。那么调式音阶排序就是3 4 6 7 1 ,这就是日本的都节调式。我们知道34和71都是小二度,47是增四度这两种音程是不稳定音程,乐曲之所以带有忧伤感就是因为都节调式中这种源自于小二度,增四度不协和音程带的独特的韵味音响效果。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感受歌曲所带来的独特韵味五、分析歌曲结构乐曲是一首不规则的一段体结构前奏 2小节主句 4小节重复主句 4小节尾声 4小节头尾呼应1)哼唱主旋律2)老师唱前奏,主句 3)同学唱重复主句 尾声 4)再次唱一次 尾声 5)带上歌词学唱歌曲六、感受调式的魅力代表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聆听中国民歌《茉莉花》 从日本传统的伴奏乐器日本筝、尺八、三味线、提及“物哀美学”为聆听感受音乐的忧伤 、安静情绪做铺垫 结合讲解,聆听、体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唱樱花让我们感受都节调式的魅力。再次梳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学唱樱花让我们感受都节调式的魅力。通过对比聆听歌曲感受都节调式的音乐韵味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了《樱花》,在音乐中一起感受到了日本都节调式魅力。了解了日本歌曲演唱时运用的直音歌唱特点。还了解了日本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与中国的渊源。接下来让我们下节课一起走进南亚地区,一起感受那里音乐的特点吧 及时总结知识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教学拓展 日本动漫世界中的主题音乐大家都不会陌生《龙猫》是我们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天空之城》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寻找空中辅导的冒险之旅,《风之谷》向我们惊醒,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此之深,而自然界反抗这种破坏的斗争也是如此惨烈,作品有着最清晰的画面,最纯真的微笑,最辽阔的想象,还有最优美动听的音乐,能给人最发人深省的思考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