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3.3 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3.3.3 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30 10: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微课选题为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修2》第三章第3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二课时中的重点: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本节内容在高考题选考题中也多有涉及,大部分是与晶体稳定性相关的问题,因此,学好本课是为后续做良好的铺垫,同时也是对已经学习的离子晶体的一个加深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化学知识体系,但选修三的结构学习较为抽象,在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学习基础上,离子晶体的学习也就有了前面的基础铺垫,但是学生在学习离子晶体的时候,自主构建的空间立体几何往往会出现误区,从而对晶体结构不清晰,不会判断晶体的稳定性。所以需要在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针对性讲解。
三、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认识宏观物质的多样性,并通过微观本质学习晶格能;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晶格能的影响因素,并与宏观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能动态认识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2)能正确地分析表格信息,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依据晶格能的影响因素,建立与晶体稳定性之间的逻辑关系。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晶格能的作用,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能深刻认识化学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晶格能;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晶格能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引入新课 离子晶体的稳定性是如何判断的呢?可以用晶格能大小来衡量离子晶体的稳定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 知识讲授 一、晶格能 1.定义 气态离子形成 1 mol 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 2.符号:U 3.单位:kJ/mol 或 kJ·mol-1 通过观察氯化钠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二、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表格]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kJ/mol) F—Cl—Br—I—Li+1036853807757Na+923786747704K+821715682649Rb+785689660630Cs+740659631604
1.离子半径 阴阳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晶格能比较: NaF>NaCl>NaBr>NaI LiCl>NaCl>KCl>RbCl 离子晶体离子电荷数晶格能 (kJ/mol)NaF1923NaCl1786NaBr1747NaI1704MgO23791CaO23401SrO23223BaO23054
2.离子电荷 阴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 通过表格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究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相辅相成的进行教学。
3. 晶体类型 阴阳离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晶格能比较: MgCl2<NaCl MgO>Al2O3 通过对晶体类型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环节三 知识提升 三、晶格能的作用 1.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 稳定性:NaF>NaCl>NaBr>NaI 2.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熔点:MgO>CaO>SrO 3.晶格能越大,岩浆中矿物越容易析出 [表格] 硫化物矿物的晶出次序与晶格能 硫化物矿物晶格能 (kJ/mol)晶出次序MoS22345.2先 后FeS21157.2ZnS771.41PbS670.0HgS689.6
[表格] 硅酸盐和石英的晶出次序与晶格能 硅酸盐矿物和石英晶格能(kJ/mol)晶出次序橄榄石4.4×103先 后辉石4.1×103角闪石3.8×103云母3.8×103长石2.4×103石英2.6×103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思考氯化钠晶体的密度计算方法,巩固空间思维和几何关系。
环节四 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学习了晶格能及离子晶体的稳定性,给大家展示硅酸盐和石英,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通过晶体图片,让学生体会结构,巩固和小结知识。
六、教学反思
1.本节微课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导,用核心素养目标指导微课的环节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PPT和动画结合的教学手段,将晶格能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知识清晰出来,学生对晶格能的影响因素理解更加透彻。
3.在离子晶体的稳定性比较中,如果能再多几道题练习,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