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涵咏,感受陶诗的质绮癯腴;
2.情感熏陶,体会诗人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格美,领悟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寻求精神家园的思想倾向。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评传记话渊明
齐读《五柳先生传》,从传记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一组发言)
比如说他喜欢喝酒。
背一背《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不仅喜欢喝酒,还很喜欢蹭酒,没钱买酒,就去蹭酒喝,而且每次蹭酒都要蹭醉,亲朋好友还制造机会给他蹭酒——一群可爱的人。
他,不汲(jí )汲于富贵;他,不戚戚于贫贱;他, 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性嗜酒,每酒必醉;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只爱他的园田居,他只爱他的田园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其中的田园真意。
二、缘景明情赏田园
1.齐读《归园田居(其一)》,找一找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
2.齐读“方宅”这8句,我们大声地自由地个性化地背“方宅”这8句,并思考:你最喜欢那一句田园风光?为什么?
学生背,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开始背。(请5位发言)
3.诗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这么美?(请5位发言)
讨论要求:①置身诗境,合理想象,结合诗句赏析。②选出发言人,结论做好记录。
教师备答:
(一)陶诗的“质”与“癯”
1.癯:平淡自然的“农家事”“农家景”(纯净的内容:农村意象)
诗歌第二部分中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词语,初次读来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作者在叙述农家生活,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枯燥乏味的田家事,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真正的热爱,从而也看出了当时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
2.质:质朴清新的“农家语”(纯净的语言:精选动词、名词,不用修饰词色彩词)
追问:精选哪些词性的词入诗呢?(齐读)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很少,不事雕琢,大多是普通字词,个别修辞)(个读)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只有精选的动词和名词,几乎看不见什么形容词,但是谁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色。
正是陶渊明的这种纯净的去尽华丽修饰的语言,才真正体现出其诗作“质而实绮”的“质”的特点。因而这种简单纯净的、质朴无华的、天然去尽雕饰的纯净美,也正是陶渊明诗歌最大的特色。
3.真朴旷逸的“农家情”(纯净的情感:恬淡的心境、真爱田园)
“闲适祥和”“喜爱园田”。通过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远离尘俗的恬淡。辞虽淡,但意蕴浓厚,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人学陶渊明而不得的关键所在。他的田园诗歌主要内容就是农村平淡的田园风景、农村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他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恬淡的心境。朴素本身不一定美,自然万物本不是诗,用质朴语言写田园生活的,未必都得自然之致,关键是诗中有真人、有真情、有真趣。
(二)陶诗的“绮”与“腴”
1.精准炼字(“荫”、“罗”)
陶渊明诗文的语言不事雕琢而得自然之美,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他锤炼语句往往只在一首诗里一两个平易的字上,使人不见斧凿痕。“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诗人由衷地喜爱他的园田居, 原因之一是佳木环绕, 有它的自然美;诗人爱之不足, 又移情于树木(爱屋及乌,爱屋及树), 以为树木也对主人饱含深情。然而这种情意却是通过平平淡淡的语言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平淡的诗句背后含有诗人的欣悦和自在,为读者呈现出一片绿树成荫、柳暗花明的乡村美景。
追问:“依依墟里烟”中的“依依”表示什么意思 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依依”给人“依稀”的感觉。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依稀”换成“隐约”?哪一个更好 轻烟缓缓地、慢慢地, 很有意境, 很有味道。“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的“依依”,叠词有什么作用呢 让学生们比较“这个老师胖胖的”和“这个老师很胖”两句话的感彩差异。叠词具有“描写”的作用, 很可爱,表达“喜爱”的感彩。
2.绚丽至极的意境美(情景浑融)
追问:在这8句中,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远近动静结合,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从诗境本身来看,这分明是桃花源。绚丽至极的意境美,情景浑融在一起,让人产生了一种闲适愉悦的感受。这8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景悦人的艺术效果。
陶诗的特点,苏轼的评价最为精准和老道。苏轼每当身体不适,就会选择读陶诗,而且每次只读一首,怕因为诗不多而一口气读完了。在他晚年,曾写了124首“和陶诗”。东坡一生追慕渊明,和遍陶诗。“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三曹)、刘(桢)、鲍(照)、谢(灵运)、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苏轼评价为“质而实绮qǐ,癯qú而实腴yú”,即纯净却意蕴深远。
其中“质”“癯”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和内容两方面说明陶渊明的诗很纯净。“绮”和“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和内容两方面说明陶渊明的诗意蕴丰富。这是美学中最高的境界,质朴却绚丽,骨感却丰满。
师小结:寻常景白描出来都这么美,源于意境和情感的高度统一,这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诗歌的内容、语言风格和诗人内在心志是统一的。我们试着有感情地齐读这部分。请同学个读。
三、探幽发微解园田
归园田大体相当于返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全诗你是怎么理解自然(园田)的绮与腴?自然(园田)是 。我们大声地自由地个性化地背诵全诗并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备答:
1.自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追问:有人认为“三十”好,有人认为“十三”好,你觉得呢?
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即已考辨出当以“十三”为是,今之学者多从此说。按理说学者们的深入考辨足以廓清异文是非, 但有趣的是, 一般读者仍愿坚守“三十年”的旧说。“三十年”歧途知返, 带给后世读者的感动远超“十三年”的历史事实,对文本阅读来说,“三十年”实在是更具魅力。我们认为, 此句最关键的词汇实际上是“误落”。认为步入仕途是一种“误落”行为,应该是诗人后来反思所得。
“尘网”具体指什么?官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樊笼”具体指什么?官场。身在官场的诗人有怎样的感受?诗中如何说?
“樊笼”为同义复词, 樊者, 笼也。但两字连用, 却始于渊明此诗。“樊笼”本来指关鸟兽的笼子, 此处比喻世俗社会的种种束缚。
追问:“羁鸟恋旧林中”的“羁”是什么意思 假设不看注解, 也不查字典, 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羁”字的意思呢?到底“羁鸟”是什么鸟呢 不自由的鸟。指谁?作者自己。
2.是本性,放弃虚伪机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少年时代受其外祖父孟嘉的影响很大, 已有拥抱自然之志。孟嘉是东晋风流名士,渊明对他更是仰慕不已,陶渊明爱好自然, 酷似其外祖父。
3.是守拙。
追问:拙是什么意思?“拙”即“笨”。守拙有几层意思?与世俗巧相对,保持纯朴的本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此“拙”乃相对于世俗之“巧”而言。性情之“拙”与世俗之“巧”的矛盾冲突, 让诗人心力交瘁, 难以为继。而“守拙”则意味着诗人已作出了最后的选择, 保持自身淳朴之本性, “拙”是诗人对自己与世相违的自嘲, 亦是诗人于浊世引以自傲的高贵。如《与子俨等疏》云:“性刚才拙, 与物多忤。” 如《杂诗》云:“人事固以拙, 聊得长相从。” 守住愚拙,固守节操,遵从本心,不忘初心。
4.是虚闲,心闲。如《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室比喻心, 心能空虚, 则纯白独生也。”渊明《自祭文》也说:“勤靡余劳, 心有常闲。”循此而论, 则此句意为心中宽阔而无所忧虑。
追问:虚室有余闲的虚室指什么?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是指回归田园的诗人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这种悠闲更是身的自在和心的自由。
齐背诵《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是风骨更是陶渊明的风格。
追问:陶诗的风格是什么?诗歌的内容、语言风格和诗人内在心志是相合的,都是自然,这种自然是对本性的尊重与珍爱,对真实的追求和坚守,不加雕琢和扭曲,是一种真实与朴拙。纯净只是其表,而自然方是其神,更可贵处在诗如其人。自然也是陶渊明哲学思考的核心,这里的“自然”不单指陶渊明回归的大自然,更指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回归的精神家园,所拥有的一种自然的状态——心灵的自由、精神的独立。对于陶渊明来说这种乡土田园是作者的灵魂与肉体的永远的栖息地。
四、进退取舍辨园田
有人说陶渊明归园田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学生讨论。
明确:
1.陶渊明归园田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
2.“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
3.他的取舍是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对心灵自由的热切渴望。
陶渊明虽离我们很远,但也离我们很近,同学们,当你面对人生困境时,你会寻求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留待大家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