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匆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11: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课文开篇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春景的画面,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展现春天的美丽,他紧接着便提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不复返”和“再来”“再青”“再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核心问题之后,作者又连续提出三个追问。这种对比和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第二,三自然段作者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他用“行走的太阳”表现时光的流逝。作者没有在字面上明示情感倾向,但是在太阳的足迹中,情感流露。这里看似自然的时光的流逝,却是一种“情化的自然”,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作者写到的洗手、吃饭、睡觉等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事。但正因为如此寻常,以致让人不察甚至淡忘,作者的特意写出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作者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可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第4自然段,作者一连六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苦闷甚至隐隐的恐慌,还有那种“不能平的”、不甘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与开篇形成了呼应。至此,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感悟语言的能力,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积累了一些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但对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还存在一定困难,对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还需要不断学习。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寻找时光的脚步。
课件展示的方式,请同学们观看一组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的照片。师:“看到岁月无情的留在人身上的印记,皱纹爬上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们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我们也可能会发问,我们的时间怎么从生命中溜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去寻找时光的脚步。
板块二:朗读品味,感知文本表达特点。
1.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借燕子、杨柳、桃花起兴,是为了引发日子匆匆逝去。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一共有几个问句?这些问题都是在围绕哪一个问题提问?
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续追问,但作者想问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一连串的追问,直接抒发对时间的惋惜和留恋之情。
师:朱自清是个擅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引发了对时间的追寻。
3.学生带着感受,练习背诵第1段。
板块三:细读品味,感受文本语言魅力。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描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的?学生品读体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2.朱自清先生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徊不能自已。‘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下面老师转换第三自然段格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的确是一首优美的诗作呀!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这段话,然后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学生自主交流,这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时光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白白流逝的。
4.同学们,朱自清先生觉得他八千多个日子就是在洗手、吃饭、默默等等中溜走的,而同学们呢?12年,四千多个日子也已经从你们手中无情的溜走了,你是如何感受时光匆匆的?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仿照着朱自清的这一段话写写你的感触吧。
5.生自主写话,然后展示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去发现本段中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描述的行走的太阳,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在白白流逝着如此多的时光,就连老师也不例外,朱自清先生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把这样的小事一件一件地写来,把无形的时间写的可见、可感,形象生动。
板块四:前后对照自主体会,衔接“交流平台”领会方法。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怎样匆匆和稍纵即逝的。一天的日子也好,八千多日子也罢,作者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
1.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第4段,思考:这一段和第一段的写作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对过去的“日子”又发出了哪些感慨,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2.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没有在时间的流里留下痕迹而苦闷,对自己庸碌于世没有作为而自责。
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不甘心如此庸庸碌碌,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3.衔接交流平台第三自然段。“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写法特点及作用。)
板块五:识文明理,深化拓展认知。
师:朱自清的一生其实非常成功,年少成名,他并没有浪费时光。
那么为什么他却总认为自己浪费的时光,写下了《匆匆》这样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呢?
生:朱自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珍惜时光。
师:同学们,此时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了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呢,请把它写下来然后分享给大家吧。
学生回顾珍惜时间的名言,老师课件展示,同学们齐声诵读名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葛洪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板书设计:
8.匆匆
时光匆匆 一去不返
珍惜时间 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