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13: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阵阵的锣鼓响震天,可再大的鼓声传播也需要介质,下列情况中不现实的是( )
A.在水中的鱼儿听岸上人的说话声 B.地球上听太空中的星球爆炸
C.房间内听隔壁大厅的电视播放声 D.听老师上课的声音
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3、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4、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祈雨、祈天的地方。图甲所示是天坛的圜丘,圜丘第三层台面半径约11.5m,周边有汉白玉栏杆,中央有一块圆形大理石,俗称天心石。图乙所示是圜丘的声音反射示意图,当你站在中央天心石上说话时,会听到( )
A.声音特别洪亮 B.长时间余音 C.1次回声 D.3次回声
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 mm B. cm C.dm D.dB
6、如图所示,将一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瓶内,拨通该手机时能听到其发声且屏幕闪烁.现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但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密封的玻璃瓶能阻止电磁波的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抽出瓶内空气后,手机停止了振动发声
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声音的响度大
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广播、电视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9、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让老师讲话声音响度强一些 B.教室周围植树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将教室的门和窗关闭
10、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使用随身听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少,音调就越低,响度也越小
B.声源离人越近,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以及发声方式有关
D.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1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C. 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
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15、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6、下列关于声波应用的例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声呐利用了次声波来探测海底深度
B.超声波测车速是声波传递了信息
C.眼镜清洗仪利用的是超声波
D.医生给病人做B超是声波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选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
18、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
19、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_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0、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 有关,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
2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 ____ 。
2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中传播。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声音,其原因是招手时发出的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鱼的听觉范围以外。
三、实验探究题。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__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2)小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认为不能研究猜想二,原因是________。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
(4)老师为拓展音调的知识点,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音调变________。
25、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纸管不要与书接触;
(1)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滴答声最响的位置,在   ;
(2)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   ;
(3)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还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四、计算题。
26、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水深1 531 m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则:
(1)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2)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 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假设在海面向此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多少时间可到达海底 (精确到整数)
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阵阵的锣鼓响震天,可再大的鼓声传播也需要介质,下列情况中不现实的是( )
A.在水中的鱼儿听岸上人的说话声 B.地球上听太空中的星球爆炸
C.房间内听隔壁大厅的电视播放声 D.听老师上课的声音
【答案】B
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A
3、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C
4、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祈雨、祈天的地方。图甲所示是天坛的圜丘,圜丘第三层台面半径约11.5m,周边有汉白玉栏杆,中央有一块圆形大理石,俗称天心石。图乙所示是圜丘的声音反射示意图,当你站在中央天心石上说话时,会听到( )
A.声音特别洪亮 B.长时间余音 C.1次回声 D.3次回声
【答案】A
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 mm B. cm C.dm D.dB
【答案】D
6、如图所示,将一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瓶内,拨通该手机时能听到其发声且屏幕闪烁.现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但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密封的玻璃瓶能阻止电磁波的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抽出瓶内空气后,手机停止了振动发声
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7、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答案】A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声音的响度大
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广播、电视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答案】D
9、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让老师讲话声音响度强一些 B.教室周围植树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将教室的门和窗关闭
【答案】A
10、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11、使用随身听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答案】C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少,音调就越低,响度也越小
B.声源离人越近,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以及发声方式有关
D.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答案】A
1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答案】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C. 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
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答案】D
15、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C
16、下列关于声波应用的例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声呐利用了次声波来探测海底深度
B.超声波测车速是声波传递了信息
C.眼镜清洗仪利用的是超声波
D.医生给病人做B超是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选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变小 推理 介质
18、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
【答案】响度大
19、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_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超声波
20、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B 响度 不能 增大 不能
2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 有关,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
【答案】温度 340m/s.
2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 ____ 。
【答案】丁
2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中传播。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声音,其原因是招手时发出的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鱼的听觉范围以外。
【答案】液体 次声波
三、实验探究题。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__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2)小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认为不能研究猜想二,原因是________。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
(4)老师为拓展音调的知识点,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音调变________。
【答案】 (1)ABC (2)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3)80;1.02 (4)高
25、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纸管不要与书接触;
(1)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滴答声最响的位置,在   ;
(2)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   ;
(3)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还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答案】(1)纸管里 (2)不能
(3)声音具有反射的特点,拿走书本后声音继续向前传播,又因为声音的响度很小,所以也听不到滴答声
四、计算题。
26、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水深1 531 m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则:
(1)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2)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 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假设在海面向此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多少时间可到达海底 (精确到整数)
【答案】(1)1 531 m/s  (2)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