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球脉动——地球的运动》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在宇宙背景下,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实验操作并结合生活实例说明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并理解其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扩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培养操作技能。
(一)基础填图作业
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太空俯视地球,咱们的家园——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当我们面对南北两极时,自转的 方 向 是__________。并在图 1和图 2中画出。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_的,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永远指向__________附近。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的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______;这个季节,地球在图中的______(填字母)附近;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______(季节);
(4)元旦时,临沂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临沂属于其中的______。
【参考答案】
(1)自西向东南顺北逆画图略(2)倾斜的北极星画图略(3)夏季 D 冬季(4)昼短夜长 北温带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这次作业,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主干知识,落实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的基本要求。把教材中的原图作为素材,设置简单读图、指图、填图等作业,有利于学生夯实知识和能力基础。
【实施建议】
本作业适合学生在课堂中预习新课后完成,并通过当堂展示以达到对学生预习检测的目的。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流畅性,以及学生的层次性,也可在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出示,引导学生当堂完成。
(二)能力提升作业
1.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 送瘟神》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句子。这句诗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种地理现象(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随着银河系运动 D.地球随着宇宙运动
2. 2022年 9月 1日(晴),小明在家中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 1,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3. 图 2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B.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24小时D.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 12月 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 2019年 1月 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材料二:图 3为“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图 4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5为“不同季节太阳光照图”
(1)读图 3,图中 A、B两地中,处于白天的是____。由图可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现象。
(2)读图 4,当地球位于 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日(节气),此时北极地区有________现象。
(3)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时,地球公转至图 2中的_____与_____之间(填字母),此时临沂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4)小明家准备在临沂买房子,考虑到想要好的采光,最好在______(填节气)去看房子。
【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1)B 昼夜更替(2)北回归线夏至日极昼(3)B C 昼短夜长(4)冬至日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读图分析、获取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
【实施建议】本作业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安排在学习内容完成之后。使用本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做题技巧。
(三)综合实践作业
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任务。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 1根、量尺 1个、绘图工具 1套。
活动 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结合活动 1,完成(1)~(2)题。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 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纪录正午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 A、B图。结合活动 2,完成(3)~(4)题。
(3)A、B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前后。
(4)图 1为我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 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 2中的________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活动 3:冬至日这一天,临沂的小明邀请家住杭州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 C、D两图。结合活动 3,完成(5)~(6)题。
(5)导致 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6)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杭州相比,临沂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_(大或小)一些。
【参考答案】
(1) 长-短-长自转(2) A(3) 冬至日(4) 甲(5)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6) 纬度位置大
【设计意图】本作业主要是通过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考察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实施建议】本作业适合小组合作完成。本作业为综合实践的作业,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老师应适时点拨。本模块为综合实践类作业,建议在学期末来布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以更好地实现本作业的设计意图。
(四)拓展探究
作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月亮充满了向往,地理人眼中的月亮有何特别之处呢?我们一起探寻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奥秘。
材料一:北京时间 2021年 5月 26日傍晚,在亚洲东部、大洋洲、太平洋大部、北美洲(除东北部),南美洲(除极东部)及南极洲可看到月食。中国除西藏极西部、新疆极西部外,其他地区可见月亮待食而出。
根据材料一和图 1完成(1)-(2)两个小题。
(1)吾见阴阳家有说,望日蚀月月光灭。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使得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是圆弧形,月食现象能够证明()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海陆比例(2)此次月食复圆发生在北京时间 26日 20点 52分,欧洲观众收看同步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时间 26日中午,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两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D.两地海陆位置不同
材料二:2022年 9月 9日上午 9时,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揭晓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名称,展示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
材料三:图 2为“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图 3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根据材料二、三,回答第(3)-(5)题。
(3)读图 2,图中 A、B两地中,处于白天的是____。由图可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
(4)读图 3,当地球位于 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日(节气),此时北极地区有________现象。
(5)嫦娥五号科学成果发布会当天,地球公转至图 3中的_____与______之间(填字母),此时临沂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昼夜交替(4)北回归线、夏至、极昼(5)D A(位置可互换) 昼长夜短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实施建议】本作业可以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情,分层次选择其中的部分问题重点进行训练。
(五)学科融合作业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等份,每 15°为1等份,每 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不仅能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被列为非遗名录。查阅资料完成《二十四节气知多少》手抄报创作
(1)内容要求:
① 任选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作为主题进行手抄报创作;
② 画出所选节气的代表景观;
③ 体现出所选节气与地理的关系,例如画出所选节气在地球公转图中的位置、画出所选节气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中的位置;
④ 通过文字、照片、绘画等形式等展现该节气的民间风俗和该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
⑤ 写出与该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故事等;
(2)版面要求:
使用 A4纸,写清楚班级、姓名;精心制作、图文并茂、字迹工整、排版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本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历史、美术、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全面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联系,体验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和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的影响;同时探寻二十四节气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感受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实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度。
【实施建议】学完地球运动之后,利用周末即可布置。做好作业的指导,引导学生先去搜集、整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然后解析地理知识再进行创作。
【评价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