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12:31:05

文档简介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链物流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自然灾害 C.经济状况 D.历史因素
2.我国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利于(  )
①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②均衡农产品分布
③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④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  )
A.优化用能结构 B.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C.扩大市场需求 D.加快城市路网建设
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因矿立市,以冶兴市”。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市,位居湖北省第二。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下图示意黄石市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二,主要得益于(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本地市场广阔③矿冶工业体系完善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推测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大量外流 B.工业结构单一
C.受武汉市辐射小 D.运输需求锐减
6.黄石市经济转型升级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推进就地城镇化发展 B.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C.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由此开启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幕。对比发现,相较我国,东南亚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诸多短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主要缘由是我国(  )
A.政策支持力度下降 B.环境污染加剧
C.制造业竞争力减弱 D.生产成本提升
8.东南亚国家承接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短板有(  )
①劳动力成本②政策制度③技术水平④营商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能源消耗 B.减轻运输压大
C.提高工业水平 D.改善环境质量
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内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服务区域供给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枢纽型城市。基于经济集聚、创新引领、开放联通、文化交往四个评价维度,将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引领型、突出型、潜力型、追赶型4个梯队。下图示意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耦合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济南相比,宁波(  )
A.经济集聚能力低 B.创新领航能力高
C.区域辐射能力强 D.区域协调能力强
11.目前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合理的发展策略是(  )
A.打破行政壁垒 B.降低城市的首位度
C.压缩产业规模 D.控制人口流动规模
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下图示意岷江上游聚落密度(颜色越深,代表密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外迁较少 B.地理地貌限制
C.少数民族众多 D.自然环境优越
13.岷江上游聚落分布(  )
A.支流较干流多 B.呈多中心均衡分布
C.不受地形影响 D.对交通依赖性较强
农业生产中将入秋后地面温度第一次低于0℃的日期称为初霜日,将入春后地面温度最后一次低于0℃的日期称为终霜日,自初霜日到终霜日之间的天数称为霜期。下图分别示意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纵坐标数字表示从1月1日起算,在一年中的序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各地霜期大致(  )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
C.自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加 D.自东向西随海拔增加逐渐减少
15.据图中信息可推知,1961~2017年北疆地区(  )
A.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 B.初霜日提前,霜期缩短
C.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 D.终霜日提前,霜期延长
16.受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影响,北疆地区(  )
A.作物生长期变长 B.霜冻灾害增多
C.不易滋生病虫害 D.极端天气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5498千米,流域面积达184.3万平方千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联系的纽带,合作开发该流域已成为两国的共识。黑龙江流域中国境内的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下图示意黑龙江流域位置与范围。
(1)指出黑龙江流域开发的资源优势。
(2)推测黑龙江流域在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原因。
(3)简述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的可行性。
(4)请你为推进中俄进一步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献计献策。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鳍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沿岸及日本、朝鲜等海域均有分布。在卵及仔稚鱼时期,日本蜻仅能随海流被动漂流。相关研究显示,每年3月到6月日本沿岸海域进行中距离(400~800千米)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下图示意日本沿岸海域日本蜻产卵场和育幼场分布。
(1)指出日本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的主要影响因素。
(2)日本蜻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附近海域,分析主要原因。
(3)相较育幼场三,指出育幼场一的优势。
(4)每年3月到6月进行中距离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5)简述日本南部地区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冷藏冷冻食品包括冷藏冷冻面米食品和冷藏冷冻其他食品。冷藏冷冻其他食品是指除,以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相应的加工处理后,采用工艺加工包装并在冻结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食品。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东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多,冷链运输需求大,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少,冷链运输需求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①正确;不会使农产品分布均衡,②错误;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③正确;与缓解交通拥堵无关,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较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优化用能结构,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4.A
5.B
6.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4.根据材料可知,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①正确;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说明其矿冶工业体系完善,工业发展水平高,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其本地市场及劳动力素质,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5.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单一,随着开采业的发展,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停滞不前,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黄石市应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D
8.D
9.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对移入区的影响:促进移入区的经济发展。移入国家或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而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廉价、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吸引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向这些地区转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当前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政策制度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及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D。
9.东南亚国家是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大量企业迁入会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当地工业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等级划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体系的形成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一般情况而言, 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其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10.读图可知,与济南相比,宁波发展能级高,辐射区域小,说明该市创新领航能力和经济集聚能力高,区域辐射能力和区域协调能力弱,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为双低匹配型城市,3个城市均为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能级较低,与周边地区的要素往来较少,未来应持续加强要素支持和政策引导,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和聚落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
12.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形成众多聚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铁路兴起,受地理地貌限制,岷江上游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减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该地区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读图可知,聚落密度高值区多集中在交通干道附近,说明岷江上游聚落分布对交通依赖性较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C
16.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结晶体。冬季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有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利于霜的形成。
14.根据材和所学知识可知,初霜日越早,入春后终霜日越迟,霜期越长,即霜期与纬度大致呈正相关,所以我国各地霜期大致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整体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缩短,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缩短,无霜期延长,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作物生长期变长,霜冻灾害减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黑龙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2)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3)黑龙江流域面积广,资源丰富,中俄合作开发的潜力大;地理位置毗邻,交通设施连通,为中俄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中俄两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联系密切,为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提供战略契机。
(4)加强科技合作,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各产业蓬勃发展;深化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样性;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使贸易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促进中俄人文交流,提升软实力。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冬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资源丰富;流经山脉,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由于自然环境限制,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成本较高;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距离欧洲本土远,经济价值不高,开发难度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流域面积广,途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中俄合作开发的潜力大;地理位置毗邻,交通设施连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为中俄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中俄两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联系密切,经济合作优势明显,为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提供战略契机;中俄双方资源、人力及产业结构迥异,互补性强,合作开发相得益彰等。
(4)加强科技合作,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蓬勃发展;深化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样性,同时也扩大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使贸易途径更加多样便捷,扩大消费潜力和消费人群面积。
【点评】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经贸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经贸合作提质升级,能源、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18.【答案】(1)营养盐类;洋流。
(2)日本南部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热量充足;岛屿众多,大陆架广阔;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充足。
(3)育幼场一位于北海道附近,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充足;育幼场一海域面积较大。
(4)3月到6月海水温度升高,偏南风势力渐强,驱动日本沿岸海域的海流不断向北流动,日本鳍个体随海流被动漂流到更远处。
(5)沿岸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大;东濒太平洋,海运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渔产品深加工能力强。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海域中的渔场位于北海道岛附近,属于太平洋,海水深度较深;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营养物质多。
(2)从图中可知,蜻鱼产卵场纬度低,日本暖流从南向北流动,海水温度较高,存活率高;区域岛屿众多,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较广;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充足。
(3)读图可知,育幼场一位于北海道附近,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充足,育幼场一海域面积较大,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也更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月到6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海水温度升高,偏南风势力渐强,驱动日本沿岸海域的海流不断向北流动,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随海流被动漂流到更远处。
(5)日本南部地区沿岸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大,原料丰富;东濒太平洋,海运交通便利,利于运输;经济发达,技术水平也较高,渔产品深加工能力强;渔民多,捕捞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知名度高,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点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
1 / 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链物流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自然灾害 C.经济状况 D.历史因素
2.我国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利于(  )
①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②均衡农产品分布
③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④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  )
A.优化用能结构 B.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C.扩大市场需求 D.加快城市路网建设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冷藏冷冻食品包括冷藏冷冻面米食品和冷藏冷冻其他食品。冷藏冷冻其他食品是指除,以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相应的加工处理后,采用工艺加工包装并在冻结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食品。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东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多,冷链运输需求大,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少,冷链运输需求小,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①正确;不会使农产品分布均衡,②错误;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③正确;与缓解交通拥堵无关,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较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优化用能结构,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因矿立市,以冶兴市”。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市,位居湖北省第二。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下图示意黄石市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二,主要得益于(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本地市场广阔③矿冶工业体系完善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推测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大量外流 B.工业结构单一
C.受武汉市辐射小 D.运输需求锐减
6.黄石市经济转型升级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推进就地城镇化发展 B.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C.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答案】4.A
5.B
6.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4.根据材料可知,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①正确;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说明其矿冶工业体系完善,工业发展水平高,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其本地市场及劳动力素质,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5.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单一,随着开采业的发展,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停滞不前,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黄石市应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由此开启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幕。对比发现,相较我国,东南亚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诸多短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主要缘由是我国(  )
A.政策支持力度下降 B.环境污染加剧
C.制造业竞争力减弱 D.生产成本提升
8.东南亚国家承接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短板有(  )
①劳动力成本②政策制度③技术水平④营商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能源消耗 B.减轻运输压大
C.提高工业水平 D.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7.D
8.D
9.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对移入区的影响:促进移入区的经济发展。移入国家或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而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廉价、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吸引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向这些地区转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当前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政策制度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及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D。
9.东南亚国家是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大量企业迁入会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当地工业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内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服务区域供给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枢纽型城市。基于经济集聚、创新引领、开放联通、文化交往四个评价维度,将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引领型、突出型、潜力型、追赶型4个梯队。下图示意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耦合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济南相比,宁波(  )
A.经济集聚能力低 B.创新领航能力高
C.区域辐射能力强 D.区域协调能力强
11.目前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合理的发展策略是(  )
A.打破行政壁垒 B.降低城市的首位度
C.压缩产业规模 D.控制人口流动规模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等级划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体系的形成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一般情况而言, 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其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10.读图可知,与济南相比,宁波发展能级高,辐射区域小,说明该市创新领航能力和经济集聚能力高,区域辐射能力和区域协调能力弱,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为双低匹配型城市,3个城市均为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能级较低,与周边地区的要素往来较少,未来应持续加强要素支持和政策引导,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下图示意岷江上游聚落密度(颜色越深,代表密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外迁较少 B.地理地貌限制
C.少数民族众多 D.自然环境优越
13.岷江上游聚落分布(  )
A.支流较干流多 B.呈多中心均衡分布
C.不受地形影响 D.对交通依赖性较强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和聚落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
12.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形成众多聚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铁路兴起,受地理地貌限制,岷江上游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减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该地区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读图可知,聚落密度高值区多集中在交通干道附近,说明岷江上游聚落分布对交通依赖性较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农业生产中将入秋后地面温度第一次低于0℃的日期称为初霜日,将入春后地面温度最后一次低于0℃的日期称为终霜日,自初霜日到终霜日之间的天数称为霜期。下图分别示意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纵坐标数字表示从1月1日起算,在一年中的序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各地霜期大致(  )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
C.自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加 D.自东向西随海拔增加逐渐减少
15.据图中信息可推知,1961~2017年北疆地区(  )
A.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 B.初霜日提前,霜期缩短
C.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 D.终霜日提前,霜期延长
16.受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影响,北疆地区(  )
A.作物生长期变长 B.霜冻灾害增多
C.不易滋生病虫害 D.极端天气减少
【答案】14.B
15.C
16.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结晶体。冬季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有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利于霜的形成。
14.根据材和所学知识可知,初霜日越早,入春后终霜日越迟,霜期越长,即霜期与纬度大致呈正相关,所以我国各地霜期大致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整体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缩短,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1961-2017年北疆地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缩短,无霜期延长,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作物生长期变长,霜冻灾害减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5498千米,流域面积达184.3万平方千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联系的纽带,合作开发该流域已成为两国的共识。黑龙江流域中国境内的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下图示意黑龙江流域位置与范围。
(1)指出黑龙江流域开发的资源优势。
(2)推测黑龙江流域在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原因。
(3)简述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的可行性。
(4)请你为推进中俄进一步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献计献策。
【答案】(1)黑龙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2)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3)黑龙江流域面积广,资源丰富,中俄合作开发的潜力大;地理位置毗邻,交通设施连通,为中俄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中俄两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联系密切,为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提供战略契机。
(4)加强科技合作,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各产业蓬勃发展;深化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样性;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使贸易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促进中俄人文交流,提升软实力。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冬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资源丰富;流经山脉,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由于自然环境限制,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成本较高;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距离欧洲本土远,经济价值不高,开发难度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流域面积广,途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中俄合作开发的潜力大;地理位置毗邻,交通设施连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为中俄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中俄两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联系密切,经济合作优势明显,为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提供战略契机;中俄双方资源、人力及产业结构迥异,互补性强,合作开发相得益彰等。
(4)加强科技合作,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蓬勃发展;深化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样性,同时也扩大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使贸易途径更加多样便捷,扩大消费潜力和消费人群面积。
【点评】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经贸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经贸合作提质升级,能源、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鳍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沿岸及日本、朝鲜等海域均有分布。在卵及仔稚鱼时期,日本蜻仅能随海流被动漂流。相关研究显示,每年3月到6月日本沿岸海域进行中距离(400~800千米)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下图示意日本沿岸海域日本蜻产卵场和育幼场分布。
(1)指出日本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的主要影响因素。
(2)日本蜻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附近海域,分析主要原因。
(3)相较育幼场三,指出育幼场一的优势。
(4)每年3月到6月进行中距离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5)简述日本南部地区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营养盐类;洋流。
(2)日本南部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热量充足;岛屿众多,大陆架广阔;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充足。
(3)育幼场一位于北海道附近,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充足;育幼场一海域面积较大。
(4)3月到6月海水温度升高,偏南风势力渐强,驱动日本沿岸海域的海流不断向北流动,日本鳍个体随海流被动漂流到更远处。
(5)沿岸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大;东濒太平洋,海运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渔产品深加工能力强。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海域中的渔场位于北海道岛附近,属于太平洋,海水深度较深;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营养物质多。
(2)从图中可知,蜻鱼产卵场纬度低,日本暖流从南向北流动,海水温度较高,存活率高;区域岛屿众多,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较广;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充足。
(3)读图可知,育幼场一位于北海道附近,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充足,育幼场一海域面积较大,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也更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月到6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海水温度升高,偏南风势力渐强,驱动日本沿岸海域的海流不断向北流动,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随海流被动漂流到更远处。
(5)日本南部地区沿岸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大,原料丰富;东濒太平洋,海运交通便利,利于运输;经济发达,技术水平也较高,渔产品深加工能力强;渔民多,捕捞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知名度高,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点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