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 中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年级第 次综合素质测评 A. 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物 试 卷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 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探索 2,4-D促进插条 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减 实验误差
考试时 :75 分钟, 分值:100分
B.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 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其调节作 都具有两重性
、单选题(本 题共 12 题,每 题 2分,共 24分)
C.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 命活动
1.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 、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D.缺氧条件会影响植物体内 素的极性运输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络是公认的维持 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
①CO 、 浆蛋 、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② 体疾病的发 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A. 甲的渗透压主要与 机盐含量有关
③刺激某 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同 效应器产 相同的反射
B 甲、丙依次代表组织液、淋巴液
④ 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 相应的抗体
C. 淋巴细胞都 活在丙中
⑥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D. 维持甲、 、丙稳态的调节能 是有 定限度的
⑥突触 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 式进 穿膜释放,且不消耗能量
2.某草原植物的种群密度可 样 法调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三项 B. 项 C. 项 D. 以上均不正确
①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
7.在 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 了实验来探究 索的成分和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②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样 积
A.达尔 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
③为了 便计数通常选取单 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植物细胞能利 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 素
④选取样 时,应遵循“ 随机取样” 的原则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 ,否则不能得出 持达尔 假说的结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D.鲍森詹森实验选择琼脂 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 的“ 影响” 能够透过琼脂
3.下列关于 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8.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 态学家 世骏和助 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 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
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 蝗 发 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 改治结合、根除蝗害” 的战略。下列叙述正确的
A.从 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 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是( ) .
B.幼苗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因 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 的特性 A、通过实施 物防治减少蝗 数量可以提 蝗 的环境容纳量
C.下丘脑具有神经中枢、能产 渴觉,还具有分泌激素、调节 糖平衡的功能 B.采 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 草地上东亚 蝗 卵的密度
D.正常机体排尿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传导 向与膜内电流 向 致 C. 东亚 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 定时间内可呈“ J” 形增
4.下列关于 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D. 温、 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 蝗的种群密度
①严重腹泻后只补充 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针刺产 痛觉属于 条件反射;③垂体功能受 9.下图 1 是 体缩 反射弧结构, 框甲、 代表神经中枢。图 2是当 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相
损的幼 会出现抗寒能 减弱等现象;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兴奋类神经递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 关 分 析 正 确 的 是 ( )
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⑤能够升 糖的激素只有胰 糖素; ⑥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 糖的速率加快
第 1 共 4
14.取出枪乌贼完整 损的粗 神经纤维并置于等渗溶液中, 进 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中 a、 b、 c是神经纤维上的
个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 定能引起 的兴奋
B. 图 2丁区域发 K 外流和 Na 内流
4.给予 c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后, 膜内 Na+浓度仍 于膜外
C.图 2神经冲动的传导 向只能由左到右
8.给予 c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后,c处产 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D.图 1 中共有 5个突触, 当 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 缩 反射时, 反射弧为 A→B→C→D→E
10.下列关于 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给予 c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后,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先向左偏转
A. 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 侵 0.给予 c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后,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 了两次 向相反的偏转
15.胰岛素抵抗( I 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 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下图 A→D表示 2型糖尿病进度过程
B. 淋巴因 和溶菌酶都只能由淋巴细胞产
中 体胰岛素分泌量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C. 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 ,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
11.下列发 在内环境中的 理 化反应是(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 氧化碳和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
后膜受体的作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 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 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 ②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⑥
12. 体 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 质等 分 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 机盐等 分 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
压。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1.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均可引起 I R
A. 浆的晶体渗透压 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
3. A→B时, 体胰岛 B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且 I R 增强
B.肝腹 患者可通过静脉注 浆蛋 来排出体内多余的 分
C. B→D时, 体胰岛 A细胞功能减退、空腹 糖明显 于正常值
C. 葡萄糖、胰岛素、细胞因 和 Na 等都参与 浆渗透压的形成
) . D点时低胰岛素分泌和 I R,表明该个体患有 2型糖尿病
D. 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促红细胞 素( ESF)既能刺激 髓造 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 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 素
原( ESF 原)的 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不定项选择题(本 题共 4 题,每 题 4分,共 16分,漏选得 2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 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物质交换的媒介
13.植物 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 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红细胞具有接收 ESF的受体蛋 ,从 改善缺氧
A. 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C. ESF 抑制肝脏中的 ESF 原的 成属于正反馈调节
B.种 萌发时, 霉素促进萌发,细胞分裂素抑制萌发
) . B 细 胞 在 髓 中 成 熟 , 在 体 液 免 疫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C. 素浓度升 到 定值时,会促进 烯的合成
D. 茎端的脱落酸与 霉素的 值较 ,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第 2 4
三、 综合题(本 题共 5 题,60分) A.野 型植株体内 ABA的含量和叶 含 量均 于 SLs缺陷突变植株
17. 旱是限制 的重要因素之 ,提 抗旱能 对于粮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问题: B.野 型植株导 TaHYDI 基因后, 叶 含 量降低
( 1)独脚 内酯(简称 SLs)是 种对植物 发育具有 的新型植物激素 C. SLs缺陷突变株导 TaNCED1 基因后, 叶 含 量提 。
( 2)为所究 SLs调控 耐旱的分 机制,科研 员以 合成的 SLs类似物 CR24开展试验 选取 势 致的两叶期 D!野 型植株敲除 TaNCED1 基因后, 与 SLs缺陷突变株的叶 含 量 差别。
幼苗, 分为 4组, 分别做如下表处理 第 1 3 7天的检测结果如下图: 18. ( 12分)褪 素是哺乳动物和 类的松果体产 的 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 天分泌。 、 、
组别 标准营养液 PEG GR24 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 。如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 视 膜→松果体” 途径对 物钟的调控。请回答下列问
题:
CK × ×
SL ×
P A B C
PS
(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褪 素的分泌是由反射活动产 的结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调节昼夜节律的
注:PEG处理模拟 旱状况,“ ” 代表添加,“ × ” 代表不添加 中枢是 。
( 2)褪 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 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过
程中存在的调节机制是 。
( 3)科学研究发现,褪 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 。现提供若 只雄性 ,请设计实验
加以验证。
实验操作:
第 步: 。
第 步: ,对照组假 术处理。
第三步:将两组的 都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饲养 段时间,测定各组的睾丸重量。
注:同 处理时间的不同字 表示处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字 表示 显著性差异。
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组的睾丸 对照组的轻。
①表格中 A B C处依次为 19. ( 12分)蛇毒分为神经蛇毒和 液蛇毒。 液蛇毒破坏 体的 液循环系统,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 、 。
不 ,剧痛, 肤呈紫 等。神经蛇毒主要破坏 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分析回答:
②由上图结果可知,GR24能够 ,这可能通过影响 的蒸腾量,提 抗旱能 。
( 1) 液蛇毒能破坏 管壁,改变其通透性, 液中的物质渗 ,导致被咬伤处肿胀、 肤呈紫 。
③如果要验证上述推测,可选 SLs合成缺陷植株和野 型植株在 条件下检测蒸腾量变化,若结果为 ,
( 2)为研究神经蛇毒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机理,研究者进 了以下实验:
则说明该假说成 。
( 3) 知 ABA 能通过提 植物含 量来提 植株的抗逆性。在进 步研究 SLs 调控 抗旱的分 机制时,发现在 旱环境下, ① 蛇毒处理离体神经纤维, 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 端,若在另 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 电位,说明蛇毒不会阻断
控制 ABA 合成的关键基因 TaNCEDI 表达量上升,控制 ABA 分解的关键基因 TaHYD1 表达量下降。据此提出假说:SLs通过促进 AB 。
A的积累来提 植株的抗逆性。以下结果 持上述假说的是 ②实验证实,蛇毒阻断了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实验现象是 蛇毒处理神经—肌 标本, 段时间后,刺激神经,肌
。
第 3 共 4
年前种群数量的 1. 3 倍,假定 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 1 , 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 表示)。
③为进 步确定蛇毒作 的具体部位,研究 员 蛇毒处理神经—肌 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
( 3)调查 的种群密度(不考虑 的迁 和迁出):在 范围内,第 次捕获 72只,标记并放归; 天后第 次捕获了 60
本不变, 说明蛇毒不影响 的功能。
只, 其中有 9只带有标记, 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 ,则动物 B种群密度估算值
④ 蛇毒处理神经—肌 标本,直 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 收缩时,再 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溶液处理肌 。若肌 不收
(填“ 于” 、 “ 于” 或“ 等于” ) 种群密度实际值。
缩, 说明蛇毒的作 部位是 。
20. ( 12分) 每年的 3 24 是世界防治结核病 。图 1 所示为结核杆菌侵 体后机体发 的免疫调节过程;图 2表示给某哺
乳动物注射m抗原和 n抗原后,体内产 的抗体 平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1 中作 于 B细胞的 T细胞属于 (填“ 辅助性 T细胞” 或“ 细胞毒性 T细胞” ),该细胞在体液免疫
中的作 有 和 。
( 2)图Ⅰ中的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图Ⅰ中对应细胞作答)。
( 3)图 2中第 次注射 m抗原后,抗m抗体的相对浓度迅速增加,主要与图 1 中的 有关。结合图 2分
析,新冠病毒疫苗要多次接种的原理是 。
21 . ( 12分)林场中的林 常遭到某种 的危害。通常,对于 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 药物灭 ,
对 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 种群的增 曲线呈 型,此曲线 (填“ 有” 或“ ” ) K值。
( 2) 样 法调查该林场 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
4
第 4
共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