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能比较方便地用来表示银河系大小的长度单位是 ( )
A、光年 B、米 C、纳米 D、千米
2、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站台 B. 甲车 C. 乙车 D. 自己
3、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
A B C D
4、甲乙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2~5s,乙相对甲是静止的
C.在第4s时,甲乙相遇 D.在0~5s,乙的平均速度是1.6m/s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6、“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桥 B. 水 C. 河岸 D. 地球
7、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
D.以上都不对
8、小明每天上学时以正常步行速度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需要的时间约为6min,请你估测校门到教学楼之间的距离约为( )
A.50m B.150m C.400m D.1000m
9、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10、如图所示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 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
11、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12、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做速度;
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
C.速度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任意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13、在“探究小车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小玲同学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就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为了便于计时,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5cm/s
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14、小张和小吴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后两人相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张为参照物,小吴是静止的
B. 如果说小张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
D. 以小吴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
15、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 )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火星
16、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7、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李明的身高是1.72 。
(2)新铅笔的长度是1.8 。
(3)教室的长度是950 。
(4)物理书长28.85 。
(5)一元硬币厚约2 ,直径2.5 。
18、有下列一些变化:①“五四”爱国运动;②珠穆朗玛峰在“长高”;③太阳升上天空;④铁生锈了;⑤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⑥苹果腐烂.以上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9、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前3s通过的路程是15m,则它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第3s平均速度是 m/s。
20、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如图所示,图中物体的直径为 cm。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2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他的做法正确吗? 。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 (用v、v1)。
四、计算题。
24、长200m的火车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5、从上海到南京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站名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 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第1章 机械运动 期末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能比较方便地用来表示银河系大小的长度单位是 ( )
A、光年 B、米 C、纳米 D、千米
【答案】A
2、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站台 B. 甲车 C. 乙车 D. 自己
【答案】C
3、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A
4、甲乙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2~5s,乙相对甲是静止的
C.在第4s时,甲乙相遇 D.在0~5s,乙的平均速度是1.6m/s
【答案】B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C
6、“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桥 B. 水 C. 河岸 D. 地球
【答案】B
7、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8、小明每天上学时以正常步行速度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需要的时间约为6min,请你估测校门到教学楼之间的距离约为( )
A.50m B.150m C.400m D.1000m
【答案】C
9、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D
10、如图所示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 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B
11、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答案】D
12、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做速度;
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
C.速度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任意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答案】D
13、在“探究小车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小玲同学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就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为了便于计时,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5cm/s
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C
14、小张和小吴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后两人相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张为参照物,小吴是静止的
B. 如果说小张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
D. 以小吴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
【答案】D
15、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 )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火星
【答案】B。
16、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李明的身高是1.72 。
(2)新铅笔的长度是1.8 。
(3)教室的长度是950 。
(4)物理书长28.85 。
(5)一元硬币厚约2 ,直径2.5 。
【答案】(1)m (2) dm (3) cm (4) cm (5) mm cm
18、有下列一些变化:①“五四”爱国运动;②珠穆朗玛峰在“长高”;③太阳升上天空;④铁生锈了;⑤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⑥苹果腐烂.以上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②③
19、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前3s通过的路程是15m,则它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第3s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3 4 7
20、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7.50 0.15
2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如图所示,图中物体的直径为 cm。
【答案】垂直 1.20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答案】(1)2 (2) v= (3)小 (4) 0.03
2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他的做法正确吗? 。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 (用v、v1)。
【答案】(1)v=; (2)25;50; (3)快;
(4)小; (5)不正确; (6)。
四、计算题。
24、长200m的火车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00s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火车穿越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单位。由于路程单位是m,可以将速度单位km/h换算成m/s。
由图17可知火车穿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
即s=L隧道+L车=1000m+200m=1200m
又v=43.2km/h=43.2×m/s=12m/s
所以:==100s。
25、从上海到南京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站名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 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答案】(1) 120 km/h。 (2) 86.7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