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
本课难点: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国际政治环境。
1.能记住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能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3.能说出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自学任务
1、阅读课本P81-P82,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同时圈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主要内容、发展和意义。
2、阅读课本P83,勾画出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并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导学内容
主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知识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唇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知识链接
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对周恩来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 间
内 容
意 义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
16.瑞士联邦
17.芬兰共和国
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按时间先后)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讨 论:观察表格,说一说该时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特点?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 论:观察表格,说一说该时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特点?
特点:
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三类国家:
一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占主要部分
二是中立国瑞士及位于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是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
原因:
1.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情景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讨论:你知道为什么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吗?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讨论:你知道为什么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吗?
【角色扮演——我是外交官】
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期间,日美发表声明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涵盖钓鱼岛。声明强调,两位领导人“反对任何破坏日本管辖这些岛屿的单方行动”。
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份简短声明,给予日本和美国的错误行径以强有力的回击!!
温馨提示: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主题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
(1)召开:
(2)性质:
(3)结果:
(4)意义: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2.什么是“万隆精神”?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链接
初露锋芒日内瓦 周恩来舌战群雄
1954年4月-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经过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知识链接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知识链接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1.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2.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3.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万隆会议
情景:
材料一 :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材料二: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之间显然是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讨论1: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分析“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今天看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论1: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分析“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今天看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意义: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讨论2:常言道“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新中国实现的这一重大转变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必然挨打。新中国初期国力虽然弱小,但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坚强的后盾。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答案】C
1.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根本原因是 (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
C.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答案】C
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答案】D
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