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20: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的气候》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判读不同城市气温降水变化,描述该地气候特征,体会各地气候差异。
2、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3、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合理运用多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分析各类型气候的特征。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文字。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天气,大家看看图中哪个描述的是天气呢?
生:略。(设计意图:以旧拓新,引入新课。)
师:其余的这些叫做什么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
生:略。(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师:世界上不同的气候类型控制下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大家看图来欣赏一下吧!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气候有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能否描述一下我们这里的气候状况呢?
学生纷纷举手,因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况比较了解,这样发问有种亲切的感觉,从而激发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欲望。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
师:你能否在图中找到我们这里的位置,进而说出这里的气候类型呢?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
师:大家都看到了,这幅图上不只一种气候类型,你们可以数数有几种?(生答11种)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气候类型呢。那么其他地区的气候都有什么类型?又有什么特点呢?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教师出示热带雨林气候图片、热带沙漠图片、温带季风图片和相应的描述语句。
教师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全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少雨;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世界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生: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师: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但在不同的温度带内,气候类型分布具有很大差异,现在4名同学一个小组,合作完成P59活动3(1)。
学生合作完成。(约3~6分钟)
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师:不同的温度带气候有差异,在同一温度带,大陆的不同位置,气候类型也不相同,我们一起来看活动(2)
(分别找两位学生指图说出,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由合作完成,到独立完成,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师:下面我来认识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地。
教师出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带领学生分析其特点。
师:谁能总结一下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生:先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然后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多次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不同的气候类型呢?
学生举自己经历的事情,如有的同学去了黑龙江,还有去了新疆,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气候不一样呢?是什么影响了气候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探个究竟吧。
活动探究1
教师出示南极和赤道地区的景观图、当地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和世界地图。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纬度因素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越低,气温越高,降水越少。
活动探究2
教师出示新疆和抚顺的景观图、各自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中国政区图。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海陆位置影响:离海近,降水一般多;离海远,降水少。
师:那么同一纬度地区的夏季,是海上热还是陆上热?冬季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指出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同一纬度地区的夏季,海上气温低于陆上气温,冬季相反。
活动探究3
教师出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以及他们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和中国地形图。
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则气温越高。
教师播放多媒体:迎风坡降水。
学生看课件,讨论回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出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3个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学生自己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师: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的影响,大家举例说说。
学生举例子说明。
学生阅读《水稻种植与气候》。
完成活动题P61页。
师:人类活动也可以对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几年的气候变暖现象和人类活动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谁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关知识。
生:略。(参照P62)
师: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略。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