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鸿 门 宴《史记》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共同点:胸怀大志 《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 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 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出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从语言中看二人的性格差异:
项羽率真无忌
刘邦含而不露鸿门宴 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曲折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
后人用“鸿门宴”形容不怀好意的宴会或约见。
1、关于“关中称王”的约定 此前项羽拥立楚怀王,各路兵马反秦,约定谁先攻破咸阳,谁就封关中王。结果刘邦一路招降纳叛顺利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派兵镇守函谷关,岂图阻挡项羽。但刘邦在咸阳接受了萧何的“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比之项羽坑降兵、焚秦宫广得人心。 但军事力量的弱小,使得刘邦被迫放弃称“关中王”被封为汉王。 第1段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1、曹无伤告密
2、项羽大怒
3、范增说项羽
第1段的文言现象1、两个词类活用
2、一个重要实词
3、一个古今异义
4、三个特殊句式5、文章以曹无伤告密开始,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后为什么大怒?可以看出项羽性格的什么特点?
项羽是楚王后裔,刘邦只是个“市井小人”,竟然“欲王关中”,所以“大怒”。
目中无人(骄矜自负)、脾气火暴、冲动
第2段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1、项伯夜报信
2、张良献计策
3、项伯说项羽
第2段文言现象1、七个特殊句式
2、三个固定句式
为之奈何,孰与君少长,岂敢反乎
3、两个古今异义词
婚姻、非常
4、四个词类活用
夜驰、活之、兄事之、籍吏民
5、五个通假
距、内、要、倍、蚤
6、本段中有两处“因”,都解释为什么?
7、本段一个成语
8、项伯为什么夜访汉营?他的初衷是什么?原文回答。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③勿从俱死也
9、刘邦是怎么做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①请张良献策
②兄事之
③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拉拢项伯,使其为自己效力
10、从这两段,你对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印象?
项羽:麻痹不问泄军机(寡谋轻信)、骄矜自负、“义”上思虑不定(光明磊落)
刘邦:重大的事情也没告诉张良,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心领神会后又机敏过人,多谋奸诈,能言善辩。第3段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1、沛公谢罪
2、项王留饮
3、范增示意
4、项庄舞剑
第3段文言现象1、五个活用
从、东西南北、目、三、翼
2、五个特殊句式
3、一个固定句式
无以
3、三个古今异义
河北、河南、寿
4、一个通假
5、一个表示复数的词 北 范增
西 项羽 东 张良
南 刘邦1、根据课本提示,画出堂上座次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左迁”
2、室内: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4、堂上:北为帝(南面称帝),南为臣(北面称臣)
2、刘邦来鸿门谢罪,项羽有哪些表示?用原文回答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又有什么表示?
1.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
2.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3、刘邦的处境令人忧心且1、连词,而且,并且——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以救饥馑,备军旅也。
既……且——又……又……(~惑~疑)
且……且——又……又……。一边……一边……(~驰~射)
2、连词,况且——曹操之众,远来疲弊,……~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且夫】——用于句首,表更进一层。3、连词,尚且,还——臣死~不辞,岂特卮酒乎?
4、副词,暂且,姑且——县官~顺群臣言。
5、副词,将要,快要——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宾语前置句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 《张衡传》
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莫肯顾我《诗经·硕鼠》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 卿欲言何?《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 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孜孜焉唯急进修 《问说》
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祭十二郎文》中 秋 作 业1、作业本上:
①课后四,结合刘邦项羽性格的优缺点谈,尽量写出自己的见解,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300字以上。
②整理本课的宾语前置句
③整理本课的成语,写出原文,并解释它。
2、大声读《鸿门宴》全篇,培养语感
3、读《论语》为政第二的17-24,准备中秋后再次写作。
4、背诗歌单元第一首《沁园春`长沙》。
PS. 2、3、4项作业必须签诵读那张!20字留言
本课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此话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 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谦让。
6*、鸿门宴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除了课文节选的段落外,出自《鸿门宴》的成语还有:
1、“与父老约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约法三章)
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条法令。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