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是第一次分析议论文,所以学生找关键句,分析论证方法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老师一步步引领,先讲解方法,再引导学生一步步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
预学任务:
1. 了解议论文文体。
2. 查阅张思德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生活场景导入
师:相信大家对这五个字不陌生,生活中我们见过:如60年代的茶缸,还有一些机关单位的门口也有。(出示图片)
2.视频导入
播放阅兵的视频,视频中所喊的口号就是“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流传几十年,并没有过时,为同学们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奠定基础。】
活动二:初读课文,了解体裁。
1. 初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的“特别之处”。
既是一篇议论文,又是一篇演讲稿。
2.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介绍学习议论文的方法。
师教方法。一句一句读,分析意思,了解第1句和第3句都是围绕第2句写的,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习得方法,寻找每段的关键句。
第一段:讲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第二段: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死的意义。(板书:死的意义。)
第三段: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对待批评。(板书:对待批评)
第四段: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如何对待困难。(板书:对待困难)
第五段: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板书:对待死去的同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这篇文章体裁的不一样,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活动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 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学习毛主席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2)小组讨论,总结方法:(引用名言、举例子、对比)
2.理解重点语句: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拓展延伸,体会句子。
通过拓展本单元以及课外的例子,使学生体会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4.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结合相关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四:迁移运用,情感升华。
1. 说到“为人民服务”,你想到了谁?
2. 小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时了吗?
【设计意图: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力求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促进教学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向未来开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议论文 演讲稿
对待死亡
对待批评
对待困难
对待死去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