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19: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教案
**一、教学准备**
1. **生字学习:**
- 提前预习课文,列出重点生字词如“馈赠、遨游、津津有味、千篇一律”等,并指导学生掌握读音、书写及含义。
2. **作者介绍:**
- 《我的“长生果”》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叶文玲。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叶文玲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让学生了解她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历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物或爱好,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分段**
1.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至“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 提问:作者小时候的阅读环境如何?她最早接触的读物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初步揭示了作者童年时期贫乏但充满好奇与探索的阅读经历。
2. 第二部分(“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至“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 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阅读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归纳:这一阶段,作者的阅读世界逐渐丰富,为她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3. 第三部分(“再后来,我看到了几部大书”至结尾)
- 提问:作者所说的“长生果”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在作者的人生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指出:“长生果”象征着书籍,它们滋养了作者的精神世界,让其在写作上获得了灵感和进步。
**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书的比喻的深入阐述。作者认为,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特别恰当和贴切。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人类文明。同时,书也是人类思考和创造的产物,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新精神,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因此,作者认为书就像“长生果”一样,能够让人们获得永久的智慧和生命。通过读书,人们可以不断地成长、进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书的比喻的深入阐述,强调了书对于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的意义和价值,并激发自己更加热爱读书、追求智慧的热情。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回忆,描述了当时的快乐和愉悦之情。作者通过比喻、描绘等方式,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绘得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幸福。
作者首先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喻为“蜂蝶飞过花丛”和“泉水流经山谷”,这两个比喻都非常贴切,形象地表达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和清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最早的读物是“香烟人”小画片,这是他们当时最大的快乐源泉之一。作者还回忆了刮“香烟人”比赛的情景,那种激动的氛围和紧张的比赛过程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作者提到了这些小画片是他们最早见到的“连环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呼应,说明当时孩子们对于故事的喜爱和对于读书的渴望。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幸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和追求,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对“香烟人”小画片的兴趣逐渐减弱,开始寻找更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
“津津有味”形容作者最初看小画片时非常投入,非常享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过瘾”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简单故事的渴望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
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人们会不断寻找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这段文字也预示着作者将开始寻找更符合自己阅读需求的书籍,开启更深入的阅读之旅。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对连环画的痴迷和热爱,以及对于阅读书籍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看连环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阅读的热爱和投入。他形容自己看得“如醉如痴”,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时,他也描述了自己对于不同书籍的不同感受,如《七色花》让他浮想联翩,《血泪仇》又让他泪落如珠,说明他对于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书籍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哥哥的朋友们送给他的一些小书,这些书籍让作者忘记了吃饭和睡觉,进一步说明了他对于阅读的痴迷和热爱。这些书籍不仅拓展了作者的阅读视野,也激发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对于连环画的痴迷和热爱,以及对于不同书籍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阅读的热情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对于小镇文化站图书的痴迷和热爱,以及他对于阅读书籍的独特方式和理解。
作者形容自己“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说明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和追求非常强烈,不断寻找新的阅读材料,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作者也提到自己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这反映了他的阅读方式。他更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而不太关注细节和文字表达。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不够深入,但能够让他快速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激发他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对于小镇文化站图书的热爱和阅读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阅读的热情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强调了书籍对于作者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对于像他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书籍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的经历,表达了阅读对于他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影响。同时,他也提到阅读扩展了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能够在家中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构想神话传说,进一步说明了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引用名言、描述经历和扩展想象力等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阅读的热情和追求,以及阅读对于他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写作中追求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心态和想法。
作者认为,大多数同学在写作中都遵循着传统的模式和范本,缺乏个性和创新。他不想跟从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表达秋天。这种追求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对于写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
作者也提到“不安分的一念”,这表明他对于写作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不满足于传统的模式和范本,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写作中的心态和想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创新和独特的向往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写作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天描绘成一个美丽、丰收和奉献的季节。
作者将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用轻飘的衣袖拂去太阳的焦热,撒给大地明亮和清爽。这种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让人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清新。同时,作者也描绘了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和欢笑,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幸福。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对秋天的赞美和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秋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写作中获得“甲优”的经历,以及他从中领悟到的道理。
作者认为,在写作中,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种领悟是来自于他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他能够吸收新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作者也提到这小小的光荣,使他更加坚定了对于写作的热爱和追求。这种成功经历的激励,让他更加努力地阅读和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写作中的领悟和成功经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创新和独特的向往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阅读方面的不断成长和进步,从满足于一般的故事书,到被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所吸引,再到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作者提到自己不满足于一般的故事书,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产生兴趣。这种兴趣的转变反映了作者阅读需求的提高和阅读视野的拓展。同时,作者也形容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这表明了他对于阅读的热情和追求。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还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录书中优美的词语和描写的精彩段落。这种习惯不仅锻炼了他的记忆力,也增强了他的理解力。这说明作者在阅读时不仅注重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也注重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阅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阅读的热情和追求,以及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向往和执着。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写作中得到好评的经历,以及对于自己创作的反思和感悟。
作者在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这个命题作文时,感到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运用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以及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如酵母般发挥了作用。作者从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作者禁不住眼泪汪汪。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让他的作品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
然而,当老师用红笔圈出他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句话,并称赞这个“嵌”字特别传神时,作者脸红了。他意识到这个赞誉并不完全心安理得,因为这个“嵌”字是他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这个经历让作者反思自己的写作态度。他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他开始意识到阅读对于写作的影响,以及借鉴他人的优秀表达方式对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必要性。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写作中的经历和反思,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写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语言准确性和创新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阅读和学习的向往和执着。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写作的进一步领悟和思考。
作者认为,作文要写真情实感,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只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同时,作者也认为作文练习离不开借鉴和模仿,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秀表达方式和技巧,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然而,作者认为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这意味着在写作中,不仅要借鉴和模仿他人的优秀之处,更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共鸣和感动。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作者的领悟和思考,强调了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借鉴、模仿与创造在写作中的平衡关系。这样的领悟对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以及启发读者的写作思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作业与反思:**
-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文章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 课后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个人体验是否得到充分交流和挖掘,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 对于教材中的比喻手法和情感表达,应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技巧。
- 针对学生反馈,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长生果”的精神内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