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忆读书》,掌握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懵懂、津津有味、囫囵吞枣、悲欢离合”等。
- 通过阅读和分析冰心的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作者从童年到成年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以及读书对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引导学生运用速读、精读、批注等阅读策略,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 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学会批判性思考,并借鉴冰心的读书经验指导自身的阅读实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精神滋养的重要性。
- 激发学生自觉选择好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重点:**
- 理解冰心在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经历及读书给她带来的影响。
**难点:**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冰心关于读书的哲理性见解,如“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1. **生字学习:**
- 提前预习课文,列出重点生字词,如“懵懂、津津有味、囫囵吞枣、悲欢离合”等,指导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含义。
2. **作者介绍:**
- 《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谢婉莹),她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教师可简要介绍冰心的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特点,特别强调她对儿童教育和阅读推广的贡献。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喜欢读的书?读书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引出课题——《忆读书》。
**分段:**
1.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至“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 提问:冰心从几岁开始读书?在她的童年时期,书籍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冰心自幼酷爱读书,读书成为她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2. 第二部分(“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提问:冰心小时候是如何读书的?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感悟和体验?
-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冰心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从“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到学会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她认识到读书不仅要多读,更要精读和深思。
3. 第三部分(“莎士比亚说……”至结尾)
- 提问:冰心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想表达什么观点?她对青少年有什么读书建议?
-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明:冰心倡导开卷有益,鼓励青少年广泛阅读,同时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的重要性。
**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情和丰富的感受,同时也为下文展开讨论和分享读书体验做了铺垫。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的语气略带夸张,突出了作者对于读书这个话题的热爱和兴奋,以及想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的强烈愿望。
这种开头方式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作者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产生期待。同时,这种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写作风格也能够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真实、有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可能会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验和感悟,或者介绍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作家等。无论哪种情况,这句话都为整篇文章定下了热情、兴奋、分享的基调。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开始读书的年龄和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以及读书对作者的影响。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这表明作者从小就对读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中国的古典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通过读《三国演义》,作者从小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他后来的学术和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段文字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总之,这段文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开始读书的年龄和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以及读书对作者的影响。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这表明作者从小就对读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中国的古典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通过读《三国演义》,作者从小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他后来的学术和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段文字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总之,这段文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自己开始读《三国演义》的经历。虽然一开始作者对一些字音读得不准确,但他仍然坚持自己阅读,而且越读越明白。这表明作者具有自学能力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
作者在描述自己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如“咬了牙”、“一知半解”、“越看越明白”等,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阅读经历和感受,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总之,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同时也提醒读者要珍惜读书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读《三国演义》的经历。作者在读到关羽和诸葛亮死后都哭了,这表明他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非常投入和感动。但是,作者每次读到结局时就放弃了,这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或者是因为他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太过喜爱,以至于不愿意接受结局。
这段文字也反映了作者对读书的态度,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人深入其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情感。同时,这段文字也表明了读书需要耐心和坚持,只有不断地尝试和理解,才能够真正领悟一本书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这段文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用心去读、去感受、去领悟书中的意义,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水浒传》的评论和比较,表达了他对《水浒传》中人物生动、鲜明性格的欣赏和肯定。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等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经历,这些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比另一部小说《荡寇志》中的人物缺乏个性要好得多。
作者对《水浒传》的欣赏和肯定,也反映了他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刻画,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他也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应该盲目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水浒传》的肯定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这段文字,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十二三岁时初次阅读《红楼梦》的经历,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起初,作者对《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觉得贾宝玉的女声女气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很厌烦。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作者年纪尚小,还不能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深度。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再次拿起这部书阅读时,才真正感受到了《红楼梦》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表明,随着阅历的增加,作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这段文字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体验,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同时,他也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应该盲目追求流行和潮流。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红楼梦》的肯定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这段文字,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红楼梦》的魅力和价值。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读书的总结和感悟。作者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算太少,并且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他强调读书可以让人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从“修身”课本中无法得到的。
作者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人深入其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情感。同时,他也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从读书中获得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他强调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和意义,认为读书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珍视的事情。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读书的肯定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这段文字,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读书的进一步感悟和评价。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总结出了挑选、比较不同书籍的经验,并强调了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文字对于自己的影响。
作者认为,挑选、比较不同书籍是非常重要的。他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认为一些书籍虽然精彩,但也有一些书籍虽然写得朦朦胧胧、堆砌词句,这样的文字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忽略掉。相反,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能够打动他的内心,让他感动不已。
这段文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特点,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同时,他也认为,挑选、比较不同书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比较、鉴别,才能够真正找到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总之,这段文字是对读书的进一步感悟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这段文字,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挑选、比较不同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读书的又一深刻感悟。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总结出了“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的道理。
作者认为,无论是物品、人还是书籍,比较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物品、人物或书籍的特点和优劣,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同时,比较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让人们不断去追求更好的东西。
对于书籍来说,比较更是必不可少的。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比较不同书籍的内容、风格、价值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够真正找到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书籍的优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总之,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读书的深刻感悟和总结,强调了比较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要善于比较不同书籍的特点和优劣,以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指导儿童读书的总结和感悟。作者认为,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因此,他鼓励儿童要多读书,并选择好的书籍来读。
作者认为,选择好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他强调了读好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风格优美的书籍,才能够真正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并从中受益。同时,他也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去粗取精,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指导儿童读书的总结和感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选择好的书籍的重要性。通过这段文字,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好的书籍以及如何从读书中受益。
**课后作业与反思:**
-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心得的小作文,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 课后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经验理解冰心的读书观。
-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调整策略,例如举办读书分享会,推荐优秀读物等。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并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