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2.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3.品读全文,联系实际,感悟学习时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品读全文,联系实际,感悟学习时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的“四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中的“棋”即是“围棋”,相传为尧所创,对弈双方,各执黑白,交替落子,唯有纵观全局、见微知著者才能最终获胜。围棋是智慧的象征,围绕着围棋也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围棋的文章。
2.读题解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有谁知道题目中“弈”是什么意思吗?“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古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练读古文,至少读3遍。
(2)读准字音,注意“鸿鹄、诲、弓缴、弗若矣”等字词的读音。
(3)指名读。
2.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方法引路,自学全文。
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自主理解文言文字词句,感悟文章大意。
2.释疑探究,揣摩词句。
(1)谁学弈?向谁学弈?同学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诲”:《论语》里有句话“诲人不倦”,就是讲教育人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这个“诲”也是“教”。
(2) 弈秋,何许人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何为善弈者?
(3) 指导理解“之”意:浏览全文,发现什么字最多?“之”字出现了6次,意思都一样吗?
3.结合注释,疏通全文。
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至于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学弈结果”: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两个棋艺高超的学生呢 他们两个学弈的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师:两人一起学习,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相比较,怎么样 “弗若”什么意思 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质疑:同样是学弈,同样的老师,学习的结果却如此不同。不由得让人发出疑问:“为是其智弗若与 日:非然也。”
4.探究俩人学奔的态度:
(1)品读句子“惟弃秋之为听”。第一个人如何学奔的 你还能用哪些词表达出与专心致志一样的意思 再看看,哪个小句具体表现了他的专心致志
(2)图文结合,感受第一个人的专心致志(课件出示插图)
提示: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仔细观察。
图上哪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奔秋之为听
(也许在他身边的树上正有一只鸟儿在尽情地歌唱,他听见没有 也许身边草丛中有一只小虫在弹奏乐曲,他听见没有 也许身边的小河正哗哗地流消,他听见没有 没有,都没有。他正在“惟奔秋之为听”。)
(3) 追问:一人如此学当,另一人呢 谁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图文结合,感受另一人的三心二意:尽管这个人也在听,可学弃时一心想其他的事,不是一心一意,这是三心二意。
(5)分角色对比朗读:现在,男女生比赛着读读这一整句话。男生读第一个人学习情况的句子,女生读第二个人学习情况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读得专心致志
(6)反复吟诵,内化文本。教师提问,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师:“弈秋,何许人也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使弈秋干什么 ”生:“使弈秋诲二人弈。”
师:“其二人如何学弈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学弈结果如何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收获。 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2.讲故事。
创设情景:假如你现在是古时的一位先生,要为你的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