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二课《面积单位》。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单位,即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体验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些知识是今后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长度单位是度量长度的,面积单位是度量面积的。为了认识面积单位,教材中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做面积单位的正方形和找生活中的相应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借助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会测量并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表面的大小,发展量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大小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2.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大小的感知。
【教学重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大小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资源】电子白板、直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学生预习任务单、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旧知复习。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谁来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生口答)
2.师:你能用哪些方法测量并描述它的面积有多大呢?
预设:
生1:放在方格纸上数方格数。
生2: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在数学书封面上摆一摆,数一数。
生3:在数学书封面上画出相同大小的格子,并数一数。
师:大家的方法可真多呀,其实我们把“格子”就可以看作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意义,在直观比较某两个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活动基础上,提出描述面积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1.体会统一面积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淘气和笑笑就选用了方格纸来测量数学书封面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
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测量数学书封面面积的图片。
下面请男同学观察淘气测量的结果(图一),女同学观察笑笑测量的结果(图二)。
(1)请学生说一说淘气和笑笑的测量结果各是多少?
生:笑笑测量结果是6个格子,淘气测量的结果是 24个格子。
(2)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预设:
生1: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2:淘气画的格子大,笑笑画的格子小,所以淘气画的格子少,笑笑画的格子多。
(3)师:相同的数学书,封面大小一定是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预设:用大小相同的方格去测量。
师:用同样的方格去量,就是用相同的面积单位量。看来,为了方便判断面积的大小,需要我们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呢?(学生自由谈)
(2)自读课本,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3)指名汇报交流,分享收获,师及时板书。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生2:我知道了平方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cm2),读作: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dm2),读作:平方分米;
平方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m2),读作:平方米。
生3:我知道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3.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
师:接下来,让我们小组内亲身感受并交流一下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找找看,在生活中它们各自都藏在哪里?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组内先利用课前做好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学具,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
(2)再借助正方形学具,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并进行交流分享。
A小组: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我们小组发现:拇指指甲盖的面积、一枚1角硬币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师:我们就可以借助拇指指甲盖的大小比一比,大概估测像橡皮表面、一个贴纸这样面积较小的物体表面的面积。
B小组: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我们小组发现:我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粉笔盒最大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师:看来,我们今后就可以借助手掌的大小比一比,大概估测像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稍大物体表面的面积。
(组间评价,生生补充)
师:我们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选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可以用平方米作单位。
师: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平方米?
生: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师:请一些同学站在1平方米的报纸上或地面上,看看可以站几名同学。(生先猜,再试验)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能站更多的学生,树立规划意识、组织意识,结合心理团队活动渗透信任同伴、团结协作的意识。)
师:你能在教室里或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吗?
生1:我家的桌面大约是1平方米。
生2:一小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你们说得很好,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要恰当使用,才不会闹出笑话。
师:你知道1粒纽扣电池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大吗?(1平方厘米)它乱丢弃,会造成多大危害呢?(出示图片,学生自读材料,谈感受,渗透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有关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诱发学生去猜想、去探索的思维活动。
三、巩固拓展 理解应用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谁又是我们今天的数学学习达人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过关后你就能获得学习达人的称号。
1.基础关:善思考,会辩析
你同意笑笑的说法吗?和同伴说说你的理由。
(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提升关:会选择,能运用。
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一间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50( )。
(2)一张照片的面积约是2( )。
(3)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小结: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稍大的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的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学生在有层次性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四、反思评价 衔接迁移
1.小结收获:同学们,本节课接近尾声,老师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接下来,请大家谈一下你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在谈收获时,可以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与人合作方面、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谈。同时,也可以用五星来评价自己或其他同学课堂的表现。
2.布置实践性作业: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作单位,量一量教室或家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梳理知识,形成准确概念。布置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从课堂走向课外,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