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31 19: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题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关系》一章在学习了《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式引入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间的关系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思维能力、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
2.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在探索和经历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获得对表格、关系式、图象等表示方法的体验.本节课将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感妥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用表格、关系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合理表示方法,并结合对变量之问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课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的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
3.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好奇心和较强的求知欲,喜欢丰富学生以后顾利过波到啊效宇之打下基能,南为」发展学生对两效思想的理解,必须便他在探素活动中理解受量的相依关系。我们期望通过本章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丰富经历,为进行了讨论.本节课希望学生在理解教科书所提供的变量之间关系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在本草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分别从表格、图象、关系式表不方法中对变量之回的关系学为本草节之前,教科书已经在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肉容中渗透了变化的思考。
4.教学目标
1、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2.深刻理解用表格、关系式和图象表不果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意义,并结合对受童 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3. 进一步感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表格关系式图像所表示的信息 难点: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6.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预设过程与方法 任务一:自主探究 1、某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记录数据如下: 支撑物高度/厘米102030405060708090100小车下滑时间/秒4.233.002.452.131.891.711.591.501.411.35
根据上表来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发生变化的量是 始终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2)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 秒; (3)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变化趋势是 (4)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 你是怎么估计的? 归纳: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变化的量叫______,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y随着另外一个量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x叫做_______,另一个量y叫做_______ . 2、本节是通过_________ 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任务二:小试牛刀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2.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 (1)上述的 和 两个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年龄刚出生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体重/千克 3.5
(3)由表中数据说明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间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 (选填不变、增长、减小)的。 2.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高,温度越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给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回答: (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检测与作业】 1.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 随 变化而变化,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t(小时)0123y(升)12011210496
2. 某汽车生产厂对其生产的A型汽车进行油耗试验,试验中汽 车为匀速行驶,在行驶过程中油箱的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 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表:由表格中y与t的关系可知, 当汽车行驶 小时,油箱的余油量为0. 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x012345y1010.51111.512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D. 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板书:【板书设计】: 1.常量与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2.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必做题:习题3.1第1,2,3,4题 选做题:习题3.1第5题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画图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本节内容主要是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等概念.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从数值对应的角度初步感受到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对应思想,并积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的主人,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扎实地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进行了培养训练。
教学设计评价(作业提交形式:教学设计文稿)
维度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等级 (请在适合的层级画√) 得分
欠缺 达到 优秀
教学内容分析 1.恰当提出单元主题,界定单元内容框架;
2.能够把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训紧密结合,设计培养路径和层次;
3.本节课的内容定位和组织指向单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节课内容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 分析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判断学生学习本内容难易情况;
6.对以往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教学对策;
教学目标制定 7.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实际获得、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8.描述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策略 9.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10.学习资料准备充分、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1.教学环节分解合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
12.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结合,预设学生活动情况和提供学习支架;
板书与信息技术应用 13.结构化板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帮助理解内容;
14.演示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15.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16.课后的及时练习题设计符合目标,且有预设达标情况;
17.任务性作业设计,有完成任务过程的支架;
18.对重、难点内容学习过程有课堂观察的预设。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9.目标、学习过程与作业具有一致性;
20.设计利于强化、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说课 22.清晰阐述本节课设计的背景; 23.描述教学过程观察到的学生学习情况; 24.分析学习效果的检测情况; 25.提出同类课的改进设想。
其他 (针对项目的特殊要求) 26.能够看到有本项目学习内容的尝试实践过程痕迹
注:1.本评价标准可以用于教授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2.可以根据项目要求赋予评价的权重;3.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在“其他”处添加评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