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17: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2)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3)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2.综合思维:举例说明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
3.地理实践力:结合自己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因地制宜。
4.人地协调:结合区域要素的流动实例,掌握区域间的关联性及影响。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要素: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丘陵为主)
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
生物(水稻、鱼)
土壤(水稻土)等
人文要素:
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
人口(农业劳动力)等;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2)思考: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那些区域要素有关?
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人口、文化等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口、文化、经济等
通过景观直接
或间接反映
一.区域的整体性
(一)区域要素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的或有些是间接的。
自然界
人类生产、生活
直接:提供物质和能量
捕鱼
采矿
风能发电
(二)区域要素的相互作用
区域文化
人类生产、生活
间接影响: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
制度
习俗
社会组织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3)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稻田养鱼
鱼食昆虫、杂草
鱼粪肥田
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
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4)简要说明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的存在对水稻生长环境的有利影响。
鱼以杂草为食,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
鱼捕食昆虫,起到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鱼类的翻土可增大土壤孔隙,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鱼的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肥数量;
鱼在水中生存,搅动水体,增加稻田水体氧气含量。
2.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地形
土壤
生物
气候
水文
自然要素
人口
市场
经济
交通
城市
人文要素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区域整体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B
A
西北大漠
东北雪乡
D
高原之舟
C
热带椰岛
(一)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差异主要表现:
区域差异
自然要素差异
人文要素差异
区域间流动
区域关联
河流从上游流向下游
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口迁移
文化交流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二)区域关联
南方和北方地区非常明显的差异是降水量的差异,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北方地区以半湿润地区为主,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南水北调的自然基础。通过南水北调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
2.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关联
(三)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改变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影响
区域发展方向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
河北省
天津市
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与农副产品
产业与技术
产业与技术
工业制成品
资源、劳动力与产品
产业与技术
(5)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与外界的人口迁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③、④地理分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
A.民族 B.热量
C.季风 D.交通
2.四大地理区域中( )
A.①区域绿洲农业发达
B.②区域所有河流均为内流河
C.③区域为湿润区,雨热同期
D.④区域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
B
D
在我国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以劳动力、土地和外来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机器代人”应运而生。读“机器代人”与区域发展关系图,回答3~4题。
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①人口 ②土地 ③资金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机器代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淘汰了当地传统产业 B.减少了区域人口数量
C.压缩了区域发展空间 D.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
D
A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一)区域发展要求
因地制宜
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
2. 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方法
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1.据图和所学的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差异,完成表格内容: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要素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气候 类型
共性特征 差异
土地 地形
耕地
土壤
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气候 类型
共性特征 差异
土地 地形
耕地
土壤
矿产
30°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
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
平原
平原
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肥沃的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
肥沃的黑土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
项目区域 农业生产 条件 耕作业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
项目区域 农业生产 条件 耕作业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良好,河湖水面广
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西部草原分布广
水田为主
旱地
为主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比较表
 项目区域  生产条件 生产活动 类型 地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比较表
 项目区域  生产条件 生产活动 类型 地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
发展轻工业,发展重工业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长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静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