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20: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理解词意,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言的寓意。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做诚实守信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2.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矛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矛盾”的理解,并简单介绍古代楚国的矛和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 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研读,理解寓意
1.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 楚人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誉之曰”的“誉”是什么意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子”是什么意思?
* 楚人是如何推销他的盾和矛的?为什么能“一时称快”?
* 楚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一句也答不上来?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楚人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人。他过分夸大了自己产品的性能和效果,结果导致产品没有市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不能夸大事实,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有过类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并讨论如何避免这种行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3. 教师出示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寓言故事或成语,让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学生自由选择故事或成语,进行阅读和分享。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用“夸口”、“矛盾”等词语造句。
3. 收集一些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或小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4. 将这则寓言讲给家人听,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情况。
3.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深入理解其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二)再读课文,拓展运用
1.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2. 教师出示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判断并讨论如何处理和解决。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在处理问题时,要深入思考、谨慎应对,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加强自我反思和改进。
3.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结合具体情境制定应对策略和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应用实例和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