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课时 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
色体行为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①有丝分裂分成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有丝分裂DNA复制以后,染色体的数量加倍了吗?③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跟亲代细胞染色体数量一致吗?【忆一忆】1.简述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2.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说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规律。(重、难点)
3.通过活动制作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着丝粒染色体行为——指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数目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怎样表述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一、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姐妹按照着丝粒的位置,人们将染色体分为染色体的
形态类型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不仅染色体的形态是相对恒定的,而且数目也是相对恒定的。【思考】为什么说真核生物中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吗?
提示:因为真核生物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遗传物质。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区。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概念(1)范围:(2)时期:(3)特点:(4)结果:有性生殖的生物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曲细精管 精原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精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变形2.过程(以精子形成为例)①精原细胞略微膨大②染色体进行复制特点:③DNA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不变精原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初级精母细胞(1)间期①前期Ⅰ 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2)第一次分裂(MⅠ)ABab同源染色体: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
形态、大小通常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配对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1个四分体 = 1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 个DNA
= 条染色单体4421.A和B
2.A和C
3.a和a′
4.a和b以下各字母分别是什么关系?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②中期Ⅰ(2)第一次分裂(MⅠ)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比较: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有何不同? 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后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③后期Ⅰ(2)第一次分裂(MⅠ)BAba组合一 b A a B组合二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特点: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后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④末期Ⅰ(2)第一次分裂(MⅠ)特点: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①前期Ⅱ(3)第二次分裂(MⅡ)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②中期Ⅱ(3)第二次分裂(MⅡ)前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中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3)第二次分裂(MⅡ)③后期Ⅱ特点: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暂时加倍中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后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特点:细胞向内凹陷,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细胞变形(3)第二次分裂(MⅡ)④末期Ⅱ后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粒排在赤道面上精细胞间期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
分裂,
子染色
体移向
两极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前期Ⅱ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不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无联会,无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的两侧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不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不变2n2n2n2n2nnnn2nn2a2a~4a4a4a4a2a2a2a2aa00~4n4n4n4n2n2n2n00nnnnn00000某些生物即便在末期Ⅰ、前期Ⅱ的间歇有间期,也不进行DNA的复制,但却需要完成中心体的复制T减Ⅰ减Ⅱ4n(a)
2n(a)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图DNA染色体【点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核心变化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四分体的形成、排列、分开。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核心变化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但要注意的是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例】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2中表示有丝分裂时期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过程。
(4)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填编号)。【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和染色体加倍分别对应细胞分裂的时期:
染色体减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加倍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1)图1中b从无到有再到无,表示染色单体;a发生减半,表示染色体;c加倍(复制),再两次减半,表示DNA。图2中甲是有丝分裂中期,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图1中Ⅲ染色体已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对应图2中的乙。图2中丙细胞共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是间期DNA的复制。由Ⅱ变化为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4)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或结束后的细胞,是图1中Ⅲ和Ⅳ。
答案:(1)a 甲 (2)乙 2
(3)DNA复制(或DNA合成) 丙→乙 (4)Ⅲ和Ⅳ减数分裂减Ⅰ减Ⅱ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联会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着丝粒一分为二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1.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发生在
( )
A.后期Ⅰ B.末期Ⅰ
C.后期Ⅱ D.末期ⅡB2.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
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C3.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
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
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D4.一种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
体,它的体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
精母细胞及精子中DNA分子数为( )
A.32,32,64,32,16
B.16,16,32,16,8
C.32,32,32,16, 8
D.16,16,16,16,16B5.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这种组织可能来自肝脏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
D.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A6.(2014·安徽高考)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B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课件32张PPT。第二课时 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
受精·减数分裂的意义 在冰封的南极,到繁殖季节时,雌企鹅产下蛋后将蛋
交给雄企鹅。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雄企鹅把蛋放在生有
厚蹼的双脚上,蹲下用
自己的体温艰苦孵化。
为了后代,雄企鹅一蹲
就是3个月。在此期间,
雄企鹅不吃不喝,寸步
不移,完全依靠体内脂
肪的消耗来维持生命。【思考】
1.将来孕育出小企鹅的企鹅蛋最初也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那么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2.精卵是怎样形成受精卵的?1.概述精子、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过程。(重点)
2.认识减数分裂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1.卵细胞的形成一、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卵巢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
卵母细胞1个次级
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
1个极体染色体
复制1个极体2个极体退化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的形成部位:睾丸的曲细精管中2.精子的形成精卵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细胞的一半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
变形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体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的形成2个1个(卵细胞)或4个(精子)同源染色体不配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还有分离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点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三个不同点
①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配,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现象。
②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③精子产生过程中存在变形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存在变形过程。 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核2n卵核n+精核n+精子n二、受精作用受精作用4646细胞分化有丝分裂实质: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精子细胞核内的n条染色体与卵细胞核内的n条染色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2n条染色体的受精卵细胞核。进入卵细胞的只是精子的头部(细胞核),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雄性亲本雌性亲本2N精子卵细胞N2N子代个体有丝分裂细胞分化2N1.减数分裂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三、减数分裂的意义2N=4散乱;
存在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联会;
存在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散乱;
无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的行为,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有无赤道齐;
存在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赤道齐;
存在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赤道齐;
无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着丝粒一分为二移向两极;
存在同源染色体;
无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存在同源染色体;
存在染色单体着丝粒一分为二移向两极;
无同源染色体;
无染色单体【例】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回答下列问题:(1)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_______;_______和D。
(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_______时期发生了_______。
(4)精细胞E、F和_______最可能来自同一个_______精母细胞。(5)这6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_______,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_______。
【解题关键】根据配子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黑白和互换片段的颜色判断来源。【解析】(1)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两两相同,即两个细胞内染色体类型相同,如A和E、C和D。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种配子(如果考虑交叉互换,就是四种,但从染色体整体来看,还是两种)。从图中看,6个细胞可以分成四种,即A和E、C和D、B、F,它们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四个次级精母细胞。(3)发生交叉互换的时间是在四分体时期。
(4)E和F染色体类型互补,可以断定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和E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5)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遗传物质的为A、B、C、E、F。答案:(1)E C
(2)两 四
(3)四分体(联会) 交叉互换
(4)A 初级
(5)A、B、C、E、F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有无减数Ⅱ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四分体中央分离减数Ⅰ双数单数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检索表有减数Ⅱ染色
体数看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雄性亲本精子卵细胞子代个体有丝分裂雌性亲本1.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相同的是( )
A.进行的场所
B.染色体及DNA的变化
C.蛋白质的合成
D.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B2.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A3.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分裂成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C4.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图所示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C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就会使人心态平和,使人知足常乐。 课件31张PPT。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和德国胚胎学家鲍维里,独立地认识到豌豆产生配子时孟德尔定律中的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的一种物质的行为有着精确的平行关系。 【思考】
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在配子的形成和结合过程中的行为与染色体在相同过程中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1.概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重、难点)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成对成对成单成单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
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平行关系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 1902年,萨顿和鲍维里各自比较研究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之间的平行关系,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萨顿—鲍维里假想”。他们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传递行为具有平行性,认为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基因载体)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资料:人的体细胞中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万~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基因在染色体上
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分裂分裂×减数
受 精减数
P配子F1配子矮茎高茎高
茎高
茎高
茎高
茎矮
茎F2分裂分裂
×减数
受 精减数高 茎
高 茎高 茎高 茎矮 茎P配子F1配子矮茎高茎对分离定律的解释d dD DdDD dddDDD Dd dD dD dF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a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体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独立性”的特点。具有1对、2对和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分别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一个有1对、2对和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分别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一个有1对、2对和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分别能产生几种类型的卵细胞?2种、4种、2N种2种、2种、2种1种、1种、1种【例】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如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如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并写出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表格中F1和F2性状比推导亲本基因型,再由基因的位置关系推导性状的遗传方式。【解析】(1)从题干知该性状由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由表中组合①知F1自交,F2紫色叶与绿色叶比值约为15∶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亲本绿色叶基因型为aabb,紫色叶植株基因型为AABB;F2紫色叶基因型包括A_B_、A_bb,aaB_,紫色叶为15份,其中1AABB、1AAbb、1aaBB为纯合子基因型,所以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5=1/5。(3)表中组合②中F1自交,F2中紫色叶与绿色叶比值约为3∶1,说明一对杂合子自交而另一对纯合,绿色叶为隐性,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能是aa纯合,也可能是bb纯合。若是aa纯合,则F1为aaBb,相应紫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若是bb纯合,则F1为Aabb,相应紫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所以紫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aabb杂交,类似于测交,所以紫色叶与绿色叶比值为1∶1。(4)组合①中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与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与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示意图如下: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aabb 1/5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定律的解释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
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
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A2.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不考虑基因间区)( )
A.3.5×106 B.3.5×105
C.7×105 D.1.4×106C3.某生物体细胞内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1”与“2”,“3”与“4”
称为____;“1”与“3”,
“1”与“4”,“2”与“3”,
“2”与“4”称为____;
B与b称为____;A与b称为____;
进入配子时,A与a____,A(a)与B、A(a)与b______。(2)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将产生____种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符合基因的____定律。
(3)该图表示的生物进行自交,后代有____种基因型,有____种表现型;纯合子占后代的比例为____,AaBb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____。
(4)该图表示的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有____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分离 自由组合
(2)4 AB、Ab、aB、ab 分离与自由组合
(3)9 4 1/4 1/4
(4)4 (A_Bb)∶(A_bb)∶(aaBb)∶(aabb)=3∶3∶1∶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泰戈尔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高倍显微镜下的人类染色体想一想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1.说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辨别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3.举例说明XY型性别决定,使用简洁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谱。
4.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特点,能运用遗传知识解释或预测遗传现象。(重、难点)一、染色体组型1.概念
又称染色体核型,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它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男性染色体组型图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常染色体:男、女相同(22对)性染色体:男、女不同(1对)对性别起决定作用ABCDEFGABCDEFG22对
(44)
+XY22对
(44)
+XX3.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2.染色体组型的特点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YX 22对+XY22对+XX人的性别决定过程1 : 1 XY型性别决定:人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植物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点拨】①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不同,可以用来判断生物种属。
②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清晰、数量稳定。 二、伴性遗传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果蝇的特点:①个体小、易饲养
②繁殖速度快
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1.实验现象PF1F2红眼(雌、雄)白眼(雄)红眼(雌、雄)×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了什么?红眼白眼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3对:Ⅱ Ⅱ,Ⅲ Ⅲ,Ⅳ Ⅳ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XY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X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Y染色体雌果蝇种类:红眼(XWXW)红眼(XWXw)白眼(XwXw)雄果蝇种类:红眼(XWY)白眼(XwY) 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2.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PF1F2×XWXWXwYXWYXw配子XWYXWXw×XwXWYXWXWXW(雌)XWXw(雌)XWY(雄)XwY(雄)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F1XWXwXwY4.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摩尔根等人亲自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红眼红眼白眼白眼雌雌雄雄126132120115与理论推测一致,完全符合假说,假说完全正确。5.实验验证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2.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1.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男患者女性正常(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分析(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分析(1)患者全部是男性;(2)致病基因“ 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1.判断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全为男性,男性患者的父亲、儿子定是患者。2.判断显性还是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可能为隐性也可能为显性,
一般优先考虑显性。
如果是显性一般有连续性,
如果是隐性一般隔代遗传。3.判断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方法台】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关系总结
(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一般都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间又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2)异型的性染色体如X、Y或Z、W也互为同源染色体。【例】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以推出,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为a)。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儿不秃顶,儿子有一半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两对等位基因同时考虑,则后代是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是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是1/4。伴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患者全部是男性致病基因“ 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1.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
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
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
猫,它们的性别是( )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D.雌雄各半A2.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
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解析】A项,Gg和Gg-都是雄株,两者不能杂交;B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最多产生g和g-两种配子,由此判断B项错误;C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gg-自交后可能产生雌株(g-g-),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g或gg-,两者比例不管多大,产生的g-配子比例不会达到或超过1/2,而g配子一定大于1/2,若随机传粉(即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gg-一定不会大于或等于1/2,而gg个体一定会大于1/2,即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故D项正确。3.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遗传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4.一对患同种遗传病的夫妻,生了一个不患此病的正常女孩,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为(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5.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1)通过对__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显性遗传。通过对___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2)若Ⅱ4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则Ⅲ7和Ⅲ10婚配,后代患此病的几率是____。
(3)若Ⅱ4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Ⅲ7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答案:(1)Ⅱ3、Ⅱ4、Ⅲ8 Ⅱ4、Ⅲ10
(2)1/8 (3)AA或Aa 1/6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