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测量的历史 同步练习 (含解析)物理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 测量的历史 同步练习 (含解析)物理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30 20: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我们起航 3 测量的历史
一、多选题
1.有些商店还在使用一种案秤,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不过两臂长度不等。把被测物体放在秤盘,向砝码盘里加减槽码并调节游码在秤杆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即可测出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案秤时,可以把案秤放在任意台面上
B.称量物体质量前,要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C.称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秤盘内增加小槽码
D.若砝码盘上的槽码沾有油污,会使测得的质量比真实值小
二、单选题
2.贝贝在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练习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铁块的质量,他把铁块放在右盘,往左盘放32克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游码对应刻度为0.8克时,天平重新平衡,则该铁块的质量应为(  )
A.32克 B.32.8克 C.31.2克 D.30.4克
3.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克水结成冰后,其质量变大
B.100克铁的质量大于100克棉花的质量
C.把100克铁从20℃加热到50℃,其质量不变
D.把100克铁带到太空中,因它失重,所以它的质量变为0
4.小王使用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为25.9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9”不是估读的
C.是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5.我们初二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
A.258dm B.258mm C.258cm D.258m
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是8848.86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C.唐县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为4h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
7.小明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了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cm,2.52cm,2.51cm,2.72cm,2.53cm,关于小明同学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
B.小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错误
C.根据测量数据可知此橡皮的宽度为2.52cm
D.根据测量数据可知此橡皮的宽度为2.558cm
8.以下测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B.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铅块的体积
C.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
D.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
9.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平衡螺母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B.必须使用镊子加减砝码,但可用手直接移动游码
C.若砝码被磨损后质量减小,测得物体的质量会偏大
D.正常测量时,物体可以放在天平的任意一个托盘中
10.王老师办公室有一台一体机电脑,电脑屏幕可能是21.5吋(指屏幕对角线的长度,1吋=2.54cm),小明想测量这台电脑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但发现手边只有量程为20cm和30cm的两种毫米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于是小明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其中方便快捷且误差最小的是(  )
A.用20cm刻度尺沿屏幕长、宽分别分段测量,用勾股定理算出对角线的长度
B.用30cm刻度尺沿屏幕长、宽分别分段测量,用勾股定理算出对角线的长度
C.将软电线沿屏幕对角线拉直,用20cm刻度尺分段测量它们重合部分的长度并相加
D.将软电线沿屏幕对角线拉直,用30cm刻度尺分段测量它们重合部分的长度并相加
三、简答题
11.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球就做成了一个摆。伽利略发现:同一个摆,摆长不变时,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总是相等的。想要测出它的周期,怎样能测更准确?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四、计算题
12.高速公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同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可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是某隧道前的区间测速起点,已知起点至隧道入口80m,隧道长1860 m,隧道出口至区间测速终点60m。该路段允许汽车通过的平均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
(1)求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
(2)要使汽车不超速,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是多少?
(3)某司机驾车在区间测速的前半段路程的行驶速度为90km/h,由于担心超速,后半段路程车辆行驶的速度为75km/h,请通过计算判断他是否超速。
13.一艘小船在静水中航行,在时间内前进。求:
(1)小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
(2)若该船在流速为的河水中顺水航行,500s可以走多远;
(3)若该船在流速为的河水中行驶,逆水航行所用时间。
五、实验题
14.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为了保护环境,低碳出行,“创意环保”社团的同学们倡导家距离学校不远的同学们步行上学,小明积极报名参加。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估测出正常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
(3)平均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
15.为了研究小球水平飞出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王使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度h处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飞出,小球飞出的距离分别为s1、s2,如图(a)、(b)所示;然后他换用质量为m2的小球再次实验,如图(c)、(d)所示,已知m1<m2、v1<v2。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和(c)或(b)和(d)中小球水平飞出的距离s及相关条件可得,从相同高度水平飞出的小球,小球水平 ______;
(2)分析比较图(a)和(b)或(c)和(d)中小球水平飞出的距离s及相关条件可得,从相同高度水平飞出的小球 ______。
六、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17.阿依同学在操场跑步时,发现地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8.65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他又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是___________cm。
18.如图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外圈的读数为________。
19.如图用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成绩是_______s。
20.如图所示,所测物体边长为 ___________cm;
参考答案:
1.CD
【解析】
【详解】
A.案秤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样才能保证称量的准确性,故A错误;
B.案秤的秤盘相当于托盘天平的左盘,如果案秤的秤杆不水平,应将游码放在秤杆的最左端,然后调节调零螺母,使秤杆平衡,故B错误;
C.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增加了秤右端的配重,也就相当于增加了小槽码的质量,故C正确;
D.沾有油污的槽码比它实际的标准质量要大,所以用比实际更少的槽码放在右盘,就可使横梁平衡,而读数时仍按上面标的数值来读数,使用这时计算出的物体质量就比实际少了,故D正确。
故选CD。
2.C
【解析】
【详解】
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物体质量等于右盘物体质量与游码指示数值的和。当把铁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示数,即
m=32g﹣0.8g=31.2g
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题;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A.水结成冰,只是物态发生变化,其质量不变,故A错误;
B.铁与棉花的质量都是100g,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给100g的铁加热,其温度升高,但质量不变,故C正确;
D.100g的铁由地球到太空,空间位置不变,不影响其质量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AC.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cm,故A错误,C正确;
B.在25.9cm中,25cm是准确值,0.9cm是估读值,即该结果中的“9”是估读的,故B错误;
D.测量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我们初二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A.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是8848.86m,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不符合题意;
C.唐县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为12h,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A.由数据2.51cm,2.52cm,2.51cm,2.72cm,2.53cm知,此刻度尺的读数应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0.1cm,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错误;
CD.五次测量数据中,第四次的实验数据2.72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该去掉,则橡皮的宽度应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在使用工具测量长度、质量、体积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厚度,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铅块的体积,都可以求平均值有效减小测量误差;由于不同时间,人的体温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不能减小误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调节平衡螺母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故A错误;
B.必须使用镊子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不可用手直接移动游码,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我们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C正确;
D.正常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物体不可以放在天平的任意一个托盘中,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得,电脑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可能
A.用20cm刻度尺沿屏幕长,宽分别分段测量,存在长,宽两个误差,误差不是最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用30cm刻度尺沿屏幕长,宽分别分段测量,存在长,宽两个误差,误差不是最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软电线沿屏幕对角线拉直,用20cm刻度尺分段测量,要分三段测量,误差不是最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软电线沿屏幕对角线拉直,用30cm刻度尺分段测量,分两段测量,误差是最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螺帽系在长绳的下端,悬挂起来让其摆动,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算出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改换不同质量的小螺帽系在长绳的下端,做几次同样的实验,比较各次实验中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12.(1)2000m;(2)90s;(3)超速了
【解析】
【详解】
解:(1)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
(2)汽车平均最大行驶速度
由可得,要使汽车不超速,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
(3)由题意知
前半段路程的行驶速度
后半段路程的行驶速度
前半程所用的时间
后半程所用的时间
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监控点所需的总时间
所以他超速了。
13.(1)250s;(2)1000s
【解析】
【详解】
解:(1)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顺水航行的速度
v1=2.5m/s+1.5m/s=4m/s
通过1000m所用的时间
(2)逆水航行的速度
v2=2.5m/s-1.5m/s=1m/s
通过1000m所用的时间
答:(1)通过所用时间是250s;
(2)逆水航1000m所用时间是1000s。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航行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14. 秒表和卷尺 ①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十步的长度L;②计算每一步的长度:,数出从家到学校的总步数n;③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s;④用手表测量出从家到学校的总时间t;
【解析】
【详解】
(1)[1]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选择实验器材,由
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卷尺。
(2)[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时间和路程,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十步的长度L;
②计算每一步的长度: ;数出从家到学校的总步数n;
③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s;
④用手表测量出从家到学校的总时间t;
(3)[3]计算出的平均速度
15. 飞出的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飞出速度越大,飞出的距离越远
【解析】
【详解】
(1)[1]比较图(a)和(c)或(b)和(d)可以发现:小球的质量不同,所在高度相同,水平飞出的速度相同,飞出的距离相同,说明从相同高度以相同速度水平飞出的小球飞出的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2)[2]比较图(a)和(b)或(c)和(d)可以发现:小球的质量相同,所在高度相同,水平飞出的速度不同,飞出的距离不同,说明质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飞出,飞出的距离与小球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飞出的距离越远。
16. 5min37.5s 2.50
【解析】
【详解】
[1]如图所示,秒表内盘读数为5min,且过了半格,外盘读数为37.5s,所以此时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
[2]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L=1.00cm-3.50cm=2.50cm
17. 1mm 2.50
【解析】
【详解】
[1]由数据8.65cm可知,数据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数据中倒数第二位为毫米位,故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中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cm,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即硬币的直径为2.50cm。
18. s 0.1s 39.8s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
[2]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
[3]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过中线,所以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9.8s。
19.310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1min,小表盘指针在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表盘指针在10s,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10s=310s
20.3.60
【解析】
【详解】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4.60cm-1.00cm=3.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