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课件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7 16: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
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武汉赋》第8课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创立同盟会的背景请用卡片的形式归纳兴中会成立的时间、领导人、地点和口号。 小制作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口号:振兴中华
2.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
总理:孙中山
地点:东京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三民主义 上图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在这里孙中山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那么,你知道三民主义的内容吗?它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间是什么关系? 考考你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民族主义决不是反对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孙中山先生说:“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创立民国”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解决土地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现象;二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民族主义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对应:“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对应:“平均地权”。二、武昌起义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之一,你知道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请阅读教材,说说武昌起义的经过。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这次起义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纷纷宣告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通过看地图,以最快的速度回答出武昌起义爆发后有多少省份宣布独立?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2)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在北京就职,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思考: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意义: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
辛亥革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第8课 辛亥革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