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19: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客至
杜甫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体味作品情感
3、赏析作品内容
4、背诵全诗
学习目标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三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诗圣”。作品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走进诗人
“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喜”,表明喜悦之情。
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解题
客至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例如他创作的诗句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就有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写作背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诵读感悟
感情基调:欢快、喜悦
客至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了解大意
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
舍: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盘飧:盘中菜肴。 市远:离市集远。
无兼味:意思是菜肴很简单。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旧醅:旧酿之酒。
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乐意。 呼取:叫,招呼
余杯:残酒,未饮完的酒。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了解大意
草堂前前后后都是春水,溪水满溢,每天只看见一群群的白鸥游浮在水面上。
庭院中的花间小路没有因为来客而打扫,简陋的大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因为离集市太远,盘中的熟食、菜肴并不丰盛,因为家贫杯中只有未过滤的旧酿酒。
(征询客人意见)是否愿意叫邻居老翁过来共饮,隔着篱笆呼叫老翁,一起干尽杯中酒。
首联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秀丽景色。
“皆”字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
“但”字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
赏析诗歌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加上“但见“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赏析诗歌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作铺垫。
颔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赏析诗歌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语言简练、委婉深幽地表现了诗人因友人的到来而感到欣喜,以及诗人待友真诚。
互文表现手法,这两句前后映衬。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客人来时主人不轻易延客之意。
颔联之景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用扫径、开蓬门的细节描写引出“客至”,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颈联写出了“盘飧”“樽酒”什么特点?从中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怎样的关系?
无兼味、 只旧醅
赏析诗歌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待友简单,关系亲密
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歌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情感:好友来访而只能简单招待的歉意愧疚
竭诚待客的盛情
好友来访的兴奋喜悦
与两人情感的深厚无间
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效果?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赏析诗歌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①细节描写—— “邀邻喝酒”,②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③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赏析诗歌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尾联句的作用: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赏析诗歌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全诗四联,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寂寞——欣喜——融洽——兴奋。
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沉郁顿挫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诗歌总结
1、寓情于景
2、巧妙运用细节,侧面烘托气氛
3、结构紧凑,章法谨严
艺术特色
整首诗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情趣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浓郁得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1.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 “ , 。”
2.《客至》中表达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3.《客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主人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 。
4.《客至》中,体现在直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领略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的句子是: , 。
理解默写
5.《客至》中描写绿水缭绕,鸥鸟盘旋,春意荡漾的美丽春景,但又在其中蕴含了寂寞之情的语句是“ , 。 ”
6.杜甫在《客至》中巧妙以“ , ”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7.《客至》中诗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 。 ”
8.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写出了自己回归田园后的独居生活。杜甫《客至》诗中也有类似的意象的句子是“ , 。”
理解默写
比较阅读杜甫的《客至》和《宾至》,回答下列问题:
布置作业
宾 至(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 ①漫劳:劳驾您。②粗粝:即糙米。
③腐儒:迂腐寒酸的儒生,作者常用自指。
④药栏:药圃栏杆。这里指药圃中的花药。
《客至》与《宾至》在待客方式,诗人情感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