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如“自矜”、“尝”、“忿然”、“安”、“覆”等。
能够解释和区分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训练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熟能生巧。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他人教诲、正视自己长处的品质。
激发学生勇于尝试、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卖油翁精湛的技艺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3. 如何结合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古文学习中已经接触到的相关词汇,激活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然后逐句解释,再由学生自行理解、提问。对于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重点讲解。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4. 反馈与调整: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判断是否需要对教学方法或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在讲解难点部分时,如发现学生理解困难,应及时调整讲解方式或补充相关资料。
四、详细教学过程
(1)、导入
1. 故事导入:教师分享一则与箭术和熟能生巧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引导:询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道理是什么。
3. 揭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卖油翁》与这个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进而引入课文。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教师进行全文范读,特别注意读出语气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共同翻译全文,并标记出不理解的词句。
4.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关键词语的意思。
5. 集体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翻译全文,全班交流,互相纠正错误。
(3)、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1. 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陈尧咨是什么性格特点?”“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怎样的?”等。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卖油翁的精湛技艺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以及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5. 情感升华:总结课文传达的道理,鼓励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4)、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角色分工:学生自愿组合,分别扮演陈尧咨和卖油翁的角色。
2. 模拟对话: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
3. 全班评价:表演结束后,全班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
1. 仿写句子:根据卖油翁的动作描写仿写句子,体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2. 心得体会:写一篇关于《卖油翁》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想和体会。
五、作者介绍及背景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短篇小说。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卖油翁》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却逐渐缺失。欧阳修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创作了《卖油翁》来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价值,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轻视实践、崇尚空谈的风气。
通过《卖油翁》这篇文章,欧阳修希望传达给读者一个道理:无论在哪个领域,实践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我们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就。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在文学史上,《卖油翁》被视为欧阳修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它不仅展示了欧阳修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追求进步的镜子。
六、生字词解析
1. 矜(guān jīn) :自夸、自恃。文中指陈尧咨因射箭技艺高超而自命不凡。
2. 忿(fèn)然 :气愤不平的样子。
3. 安(ān) :怎么。文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4. 忿(fèn)忿 :气愤不平的样子。
5. 酌(zhuó)油 :倒油。文中指卖油翁往葫芦里倒油的动作。
6. 遣(qiǎn) :打发。文中指陈尧咨打发卖油翁离开。
7. 睨(nì) :斜眼看。
8. 微颔(hàn) :微微点头。
9. 忿忿(fèn) :气愤不平的样子。形容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10. 不屑(xiè)顾 :不屑一顾,指认为某种事物轻卑不值得一看,形容极为轻视。
11. 睨之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12. 发矢 :放箭。文中指陈尧咨射箭的动作。
13. 中的(zhòng) :射中靶心。形容射箭准确。
14. 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用油杓往葫芦里倒油,让它缓缓地流出来。形容动作细致入微,与前文“发矢”的果断形成对比,突出卖油翁的沉着冷静。
15. 自钱孔入 :油从铜钱的孔洞中穿过,形容倒油技术的娴熟。
16. 而钱不湿 :铜钱没有被油沾湿,形容油量恰到好处。
17. 因曰 :接着说。因,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接着”。
18. 笑而遣之 :笑着让他离开。遣,打发走,送走。
这些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领悟文章主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生字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卖油翁》这篇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七、文章翻译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原文: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原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是很精湛吗?”
原文: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译文: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原文: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
原文: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卖油翁说:“就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
原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原文: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到后笑了,打发他走了。
八、内容分析
1. 问题: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如何?
答案: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赏析:通过描述陈尧咨的射箭技艺,为后文与卖油翁的对比做了铺垫。
2.问题: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有何反应?
答案:卖油翁看到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后,微微点头,但并未发表过多的评价。
赏析:卖油翁的冷静与陈尧咨的自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后文中卖油翁将会给陈尧咨一个教训。
3. 问题: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如何?
答案:陈尧咨在初见卖油翁后对其技能并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的射箭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射箭时,他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赏析:陈尧咨的骄傲自大与卖油翁的谦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者性格的差异。
4. *问题:卖油翁是如何展示自己的“熟能生巧”之理的?
答案:卖油翁通过自己倒油的技术展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他将油从铜钱的孔中倒入,而铜钱却不湿,展示了他的高超技艺。
赏析: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示,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5. 问题:陈尧咨听完卖油翁的解释后有何反应?
答案:陈尧咨听完后笑了起来,并放走了卖油翁。这表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卖油翁的观点。
赏析:陈尧咨的笑表明了他的心境变化,从骄傲自大到虚心接受,展现了人物性格的转变。
6. 问题:本文主要想传达什么道理?
答案:本文主要想传达“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任何技能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赏析: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道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7. 问题: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答案:本文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和具体动作展示,使故事更具生动性和说服力。
赏析:这种写作风格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读者易于沉浸其中,并对故事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8. 问题:你如何看待文中体现出的谦虚和自大这两种不同的性格?
答案:谦虚和自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谦虚使人进步,自大则容易使人陷入盲目和固执。在本文中,卖油翁的谦虚和陈尧咨的自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谦虚的价值。
赏析:这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性格对人的影响,深化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九、小结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篇小说,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的相遇和互动,阐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陈尧咨擅长射箭,对自己的技艺非常自负,但当他遇到卖油翁时,却被其倒油技术所折服。卖油翁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展示了技艺的精湛和熟能生巧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技能的获得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熟能生巧不仅是一种技巧的磨练,更是一种心态和精神的锻炼。我们应该不断挑战自己,通过实践去探索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故事中的卖油翁也展示了谦虚的性格特点。他不炫耀自己的技能,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物。这种谦虚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即使在拥有高超技能的情况下,也不应骄傲自大,而应该保持虚心和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