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前选择卷训练1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前选择卷训练1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30 21: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镇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前选择卷训练1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苹果
②呼吸道上皮
③神经元
④一棵柳树
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
⑥甲型H1N1病毒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⑨一片草地
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⑧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2、某研究人员采集湿地水样进行显微观察,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若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
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⑤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A.⑤④①③ B.⑤④②③ C.③④①③ D.⑥④②③
3、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
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属自养型,
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属异养型
C.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
胞中含叶绿体
D.人体细胞与寄生人体的艾滋病毒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人体细胞有核膜包
围的细胞核而艾滋病毒却没有
4、2021年9月24日,“巨型稻”喜获丰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得以实现。“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Ca、Zn、Mg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巨型稻”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淀粉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
D.组成“巨型稻”的化学元素有的是其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中找不到
5、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四组实验。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处理后观察。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花生子叶匀浆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着色的脂肪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鲜肝提取液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D 淀粉溶液 碘液 溶液颜色变化
A.进行A组实验时,制成临时装片后,低倍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B.若将苹果匀浆换成白砂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进行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呈现蓝色
C.在C组实验中,“?”可以是“双缩脲试剂”
D.D组实验后溶液未变蓝,有可能是淀粉已沉淀至烧杯底部,仅吸取上清液于试管中检测
6、下图所示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丙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的化合物
D.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
7、甲、乙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脂质和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
B.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不一定表示胆固醇
C.甲图中的物质均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可表示麦芽糖
8、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细胞,③水解成单体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
B.④和⑤都是储能物质,都能够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C.植物细胞壁中含有丰富的④和⑤
D.⑤为肌糖原,可作为储能物质,不可水解成葡萄糖提升血糖浓度
9、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如图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
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277个水分子
C.该蛋白质至少有280个氨基
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
10、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人体中含A、G、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4种
②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
③菠菜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细胞中,DNA是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
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如图示真核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苏丹Ⅲ可用来鉴定物质甲,乙的单体是氨基酸
B.丙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其中含有糖类
C.线粒体、叶绿体含有结构2
D.乙构成结构1的基本支架
12、下面甲~丁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只分布于各种高等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支原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约95%来自乙
C.乙、丙的内膜和外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丁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13、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③为核仁,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核孔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故属于全透性膜
D.图中①为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14、如图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方式1的运输量只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紧密程度相关
B.通过方式2的运输速率比方式1快且不与通道蛋白结合
C.方式1的运输速率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则运输慢
D.水分子只能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运动,最终两者浓度达到相等
15、图1是某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甲、乙、丙是物质,a~e表示物质运输方式。图2是物质跨膜运输相关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a可以表示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抗体运出浆细胞和图1中的方式c都需要消耗能量
C.图2中的A曲线与图1中的方式b相对应
D.图2的B曲线中Q点后运输速率达到最大时的限制因素之一是载体蛋白数量
二、多选题
16、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相符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B.钙和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C.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D.硼对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17、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可能会导致唾液淀粉酶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等的合成严重受损。如图表示某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对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没有影响
B.唾液淀粉酶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都属于分泌蛋白
C.图中a、b、c分别表示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D.图示说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能相互转换
18、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的有机物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乙只能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乳酸菌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D.细胞器丙可以是核糖体或中心体
19、图甲渗透装置中①为清水,②为蔗糖溶液,③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的半透膜。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B.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C.图甲装置液面高度停止变化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D.图乙中,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只有氨基酸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20、现用2mol/L的甘油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的部分)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选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该细胞在2mol/L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120s后,将浸泡在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转移到清水中,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
D.浸泡在2mol/L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A点时的吸水能力最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苹果为器官;
②呼吸道上皮为组织;
③神经元(神经细胞)为细胞;
④一棵柳树为个体;
⑤细胞中的蛋白质、水等化合物为非生命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甲型H1N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为多个种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为一个种群;
⑨一片草地为生态系统;
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为群落;
综上分析,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③②①④⑧⑩⑨,B正确。
2、答案:D
解析: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方法是物像偏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视野2中观察物像在视野1的左上侧,因此要想移向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移动装片,因此从视野1转为视野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即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④→②→③,D正确,ABC错误。
3、答案:A
解析: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A正确;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B错误;C、颤藻与发菜都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光合色素,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人体细胞与寄生人体的艾滋病毒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A。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A、进行a组实验时,制成临时装片后,需要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A错误;B、b组实验用于检测还原糖,而白砂糖中的糖是非还原糖,故若将苹果匀浆换成白砂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进行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即表现为蓝色,B正确;C、鲜肝提取液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故“?”可以是“双缩脲试剂”,C正确;D、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d组实验后溶液未变蓝,有可能是淀粉已沉淀至烧杯底部,仅吸取上清液于试管中检测,D正确。
6、答案:C
解析:A.由于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所以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碳,A错误;B.丙为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B错误;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C正确;D.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A正确;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可能表示胆固醇,也可能表示性激素或维生素D,B正确;C、甲表示脂质,脂质中只有脂肪才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D、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是具有还原性的二糖,可表示麦芽糖,D正确。
8、答案:D
解析:A、①是单糖,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细胞;②是二糖,③是多糖,二者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A错误;B、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作为储能物质,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可用图中的④表示,而⑤是肌糖原,植物细胞中没有,C错误;D、⑤为肌糖原,可作为储能物质,不可水解成葡萄糖提升血糖浓度,D正确。
9、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蛋白质含两条链肽和一个环状肽,每条肽链的两端一个是氨基,一个是羧基,所以A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2个游离的氨基,A正确,C错误;B该蛋白质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含两条链肽和一个环状肽,所以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278个水分子,B错误;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决定,四个方面决定,D错误。
10、答案:C
解析:①人体中含碱基A的核苷酸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碱基G的核苷酸有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碱基T的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故含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①错误;
②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为核糖,因此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后不是RNA,②错误;
③菠菜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
④一般情况下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④错误;
⑤原核生物的细胞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⑤正确。
11、答案:B
解析:A、甲是磷脂,苏丹Ⅲ可用来鉴定脂肪,不能鉴定磷脂,A错误;
B、丙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B正确;
C、结构2是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无结构2,C错误;
D、乙是蛋白质,磷脂是构成结构1的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甲为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故A错误;B.乙是线粒体,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故B错误;C.丙是叶绿体,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膜及细胞器膜等膜结构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是小肠黏膜是由大量的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故C错误;D.丁为内质网,其与细胞核的外层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运输,故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B、核膜上的②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C、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核孔具有选择性,故核膜属于选择透过性膜,C错误;D、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通过方式1的运输量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紧密程度和流动性大小相关,A错误;B、方式2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通过方式2的运输速率比方式1快且不与通道蛋白结合,B正确;C、方式1的运输速率与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和温度等有关,C错误;D、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运动量多于从浓度高的溶液向浓度低的溶液运动量,D错误。
15、答案:A
16、答案:ACD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适宜浓度的硼有利于花粉的萌发,A正确;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钙浓度对花粉管生长有影响,但不影响花粉萌发速率,硼对花粉萌发有影响,但对于花粉管生长速率无影响,B错误;
C、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钙浓度对花粉管生长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促进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范围促进作用减弱,而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萌发,C正确;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硼浓度对花粉粒萌发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范围促进作用减弱,在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速率,D正确。
故选ACD。
17、答案:ACD
解析:A、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可能会导致唾液淀粉酶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等的合成严重受损。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成分,不属于分泌蛋白,黄曲霉素对其合成没有影响,A正确;B、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C、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曲线a;细胞膜面积增多,即曲线b;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即曲线c,C正确;D、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曲线a;细胞膜面积增多,即曲线b;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即曲线c,C正确;D、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D正确。
18、答案:AC
解析:A、据图分析,细胞器甲中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取自动物细胞,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B、细胞器乙具有膜结构,可能是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错误;CD、丙无膜但是有核酸,丙为核糖体,核糖体是乳酸菌等原核生物体与动物唯一共同的细胞器,C正确,D错误。
19、答案:ACD
解析:A、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A错误;
B、图甲中,①表示外界溶液,②表示漏斗内的溶液,③表示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B正确;
C、当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依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ACD。
20、答案:BC
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大液泡,一般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实验时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A错误。该植物细胞处于2mol/L的甘油溶液中时,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由于甘油分子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细胞在2mol/L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植物细胞处于2mol/L的蔗糖溶液中时,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若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即使转移到清水中,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C正确。浸泡在2mol/L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A点时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故吸水能力最强,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