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3张PPT。课堂互动
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有 ,
有 ,也有 。 《南京大屠杀》的体裁是 。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电视专题 报告文学, 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有三个特点:
1、新闻性。所报道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准确。
2、文学性。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各种文学艺术手法。
3、政论性。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课堂积累(一)南京忘记历史,
就意味着背叛不容青史尽成灰触目惊心 惨绝人寰人间地狱 空前灾难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75年前,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
不要忘了1937年12月13日,不要忘了惨死在日军
手下的30多万中国同胞,不要忘了那一幕幕,惨绝
人寰的杀戮……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请不要忘记
——1937年的那个令全中国人最寒冷的冬天! A、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6个星期
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B、日军采用了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火烧等屠杀手
段,其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
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 C、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摘自《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D、历史不容抹杀,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容重演! 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的反华立场,否认南京大屠杀。 他们认为:
日军在“南京事件”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认为死难者为阵亡的中国士兵
或中国军民退时自相践踏造成,还有甚者认
为那些死者为“文革”中的死者,把南京的死
难者归结为中国故意嫁祸给日军的谎言。现实背景事实真的如此吗?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积累相关基础知识要求:课堂积累(二)蹂躏褴褛蛊惑鼓噪寻觅毛骨悚然惨绝人寰步履蹒跚凶神恶煞燕子矶róu lìnlán lǚgǔ huòmìzàojīsǒnghuánlǚshà熙熙攘攘:蹂躏:凶神恶煞:惨绝人寰:狰狞:毛骨悚然:蛊惑: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
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原来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人世上在没有那样凄惨的了,形容惨痛到极点.毒害,迷惑.(面目)凶恶.课堂积累(三)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如何反驳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课堂互动 再读课文要求:明确问题: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线属无稽之谈。有铁的事实史料为证:日寇暴行集体大屠杀燕子矶大屠杀
下关大屠杀
草鞋峡大屠杀零散屠杀两恶魔杀人竟赛
“助广”剑连杀300无辜中国人军事法庭统计:屠杀34万人静缘老太太等:活着的受害者
(活的见证人)思考:文中所列举的以上种种罪状来源于何处?是否都言之有据?明确:文中所列举的以上种种罪状都言之有据。证据来源外国护士的日记日军随军记者的报道日本老军人的回忆中国幸存军人的控诉日本报刊的公开报道《皇兵》一书的记载军事法庭查证外国观察家的分析整 体 感 知梳理结构第一部分( 124-125页)用倒叙手法写静缘老太太的不幸遭遇。第二部分( 126-131页)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第三部分( 132页)点题——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么走。
自主学习1—8段(静缘老太太的遭遇)部分。1、文章是“南京大屠杀”,而开篇却描写今日南京的繁荣的景象,这是为什么?2、H医生的话“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3、“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这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H医生在讲述老太太的创伤时,拿出了一位美国女护士的日记,文章直接引用了日记原文来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自学指导1、文章是“南京大屠杀”,而开篇却描写今日南京的繁荣的景象,这是为什么? 作者开篇写今天的南京城生机勃勃、和平繁荣的景象与后文写静缘老太太的故事形成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震撼力、冲击力,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自学指导2、H医生的话“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1承上启下,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自学指导3、“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这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兼有抒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的作用,引出下文静缘那段不幸的遭遇。自学指导4、H医生在讲述老太太的创伤时,拿出了一位美国女护士的日记,文章直接引用了日记原文来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日记原文而非转述,增强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铁的罪证让人无可辩驳。 自主学习
9—21段
(集体大屠杀)部分。1、“燕子矶大屠杀”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个形象?2、“枪声炮声哭声喊声,被蹂躏的南京发出痛苦的悲嚎”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就像是在演哑剧”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在第二件惨案——下关大屠杀中,讲述了哪些内容?蕴涵了怎样的情感?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读者草鞋峡大屠杀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自主学习 1、“燕子矶大屠杀”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个形象?场景:几万人争着过长江(极度恐怖、惊慌失措)个人:带着孩子的少妇(苦苦哀求、毫不犹豫)全部惨遭杀害母亲死了, 孩子成为残疾写作手法:点面结合——共同反映日军的残暴,表达作者的悲愤自学指导2、“枪声炮声哭声喊声,被蹂躏的南京发出痛苦的悲嚎”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的南京饱受蹂躏的惨状。自学指导3、“就像是在演哑剧”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就像是在演哑剧”将中国人埋葬中国人的那种麻木、无奈的情状表现了出来,把已经死亡的人埋葬,也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痛苦使他们无力挣扎,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屠杀。自学指导4、在第二件惨案——下关大屠杀中,讲述了哪些内容?蕴涵了怎样的情感? (1)内容: 1.堆积如山的尸体;2.麻木的“苦力们”;3.沉沉黑夜里惨绝人寰的杀人行动在无声的进行着,但夜色并不能遮蔽这些刽子手们的罪行。(2)愤怒控诉之情蕴涵其中。自学指导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读者知道草鞋峡大屠杀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用引用的方法,以原日军某部栗原军曹的话,见证草鞋峡大屠杀。这样的材料更真实、更可信,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自主学习
22—29段
(零散大屠杀)部分。1、“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这个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加点字表现了什么?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3、对于日本军人的杀人比赛,日军总部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自主学习自学指导1、“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这个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作用(结构)1.引起下文;(内容)2.抒发了作者对残暴、无人性的日军的谴责、愤慨之情。自学指导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2、加点字(或者是加点字的作用)表现了什么?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日本新闻界对杀人这一事件的认同和赞扬,将杀中国人的事件当做生活趣事一般品头论足。自学指导“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 “缺口之刀”无形中说明了两个日本鬼子杀人之多,连锋利的刺刀都缺了口,体现日军的残忍与冷酷。自学指导3、对于日本军人的杀人比赛,日军总部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1. 如此残忍的杀人竞赛竟然得到了日军总部的“鼓励和赞扬”,2.看出日本人的残忍、无耻。 自主学习
30—31段 (法庭查证、举证)部分。2、外国观察家的看法和对当时情况的补述有何说明作用?1、第30段法庭查证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自主学习自学指导9、第30段法庭查证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作用:写出屠杀的案件和人数,怵目惊心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自学指导10、外国观察家的看法和对当时情况的补述有说明作用? 作用:(1)来自第三方的评述大大增强了本文的客观真实性;(2)说明事实上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我们同胞的数量是难以估计的。 自主学习
32—36段 (法庭查证、举证)部分。1、第33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32——34段中的“浩浩长江”“任人宰割的羔羊”“钢铁长城”“火热的胸膛”分别喻指什么?3、作者为什么说,历史的回顾,曾有过的辉煌外,“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自主学习自学指导1、第33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作者夹叙夹议再次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2.抒发了悲愤的心境和强烈的爱憎。自学指导2、32——34段中的“浩浩长江”“任人宰割的羔羊”“钢铁长城”“火热的胸膛”分别喻指什么?历史的长河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南京中国人用爱国精神、坚实国力铸造成的坚固防线当今青年们一颗颗火热的爱国之心自学指导3、作者为什么说,历史的回顾,曾有过的辉煌外,“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1) 这段历史虽然耻辱,但却不该忘记,它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2)所以,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民族的关荣,也应该牢记祖国的深重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75年以前日寇对南京人民集体和零散大屠杀的滔天罪行,控诉了日寇惨绝人寰的暴行,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文章主旨课文插图
累累尸骨填沟壑——南京大屠杀实证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日军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官兵私自拍摄的
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试斩”的过程。 日军强暴中国妇女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经常强奸妇女,
还逼其裸露拍照。 连幼小的孩子也不放过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万人坑内死人尸骸头颅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日军经常将中国人砍头称为“试斩”。图为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留影。照片系从被俘的日军身上缴获的。 《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的杀人竞赛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 长江边上成千上万
被日军烧焦的尸体日本畜生将中国人活埋的现场 日本畜生将中国人活埋的现场 日军将失去战斗力之中国军人反绑双臂、集体杀戮后掷入池中。 这是被杀后的血池 南京市郊一个泡满死尸的水塘 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 中国士兵被反绑着,遭杀害后又被日军扔进水塘将要被砍头的中国平民正做祈祷 刀锋已过,头已被砍断 头已被砍断后的尸体倒地在南京评事街被日机炸死的母亲与儿童被日机炸死的母亲与儿童南京大屠杀 --- 历史照片中的见证
这是真实的,也是悲惨的历史!这是我们的耻辱。被浇上汽油点火烧焦的尸体 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的头颅 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的头颅 地上一排人头 进行杀人比赛的野田岩(左)和向井敏明(右) 日军军官教士兵如何砍杀中国俘虏 日军士兵正在挖出一个中国人的心脏供下酒用 .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这张照片最初于1938年发表于美国《了望》杂志上做为一位中国人,?我感到震惊和耻辱!! 尸横遍地.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最触目惊心的一张图片左腿肉全被日本鬼子
割光的中国士兵 ●日本军部承认“如果参加过真正的军人(日本皇军)一一加以调查,大概全都是杀人、抢劫、强奸的犯人。”
●德国代表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指出:“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是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一个侵华日本老兵的反省 东史郎在座谈会上再次向中国人民谢罪 1987年7月6日,东史郎与二位战友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布了《阵中日记》,揭露南京大屠杀,随后又撰写《我们的南京步兵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让日本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日新版教科书美化侵略、歪曲历史主要内容1、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只称“中日战争”不提“侵略”字眼。
2、继续用“事件”模糊淡化“南京大屠杀”概念。
3、突出日本损失鼓吹“造福”亚洲。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并不知廉耻地称,正是由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战争,客观上促使该地区国家更早地进行了民族独立运动。
4、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并与2001年版教科书一样再次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5、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等歪曲为由中国方面引起
6、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有待定论。
历史循环的车轮声仿佛在我耳畔响起,提醒着我们:
中国历经千年的兴衰荣辱,朝代更替,最早是从人们
的意识中开识的。刚刚走出温饱的中国人,请不要忘记
68年前那悲痛的一幕,不要让这一幕再在我们的孩子
身上重演!
12月13日,是南京人心中永远的痛。1937年的今天,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大肆屠城,血流成河, 30多万同胞
惨遭杀戮。 日本,我们要原谅他干什么??
我们原谅了,怎么对得起这些死去的中国人!
对待日本,我们永远不会心平气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致哀!
向在抗战中遇难的3000多万中国同胞致哀!日本,我们要原谅他干什么?
我们原谅了,怎么对得起这些死去的中国人!
对待日本,我们永远不会心平气和!钓鱼岛 远离野蛮,远离战争,呼唤文明,呼唤和平—— 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来者的承诺:国耻不能忘记! 我们纪念三十万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 我们祭奠三十万亡灵,是为了整个人类永久的安宁。 历史是不能淡忘的,历史是不容许忘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以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容许历史悲剧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结束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三十多万无辜生命的鲜血凝聚着一段悲惨的历史,它记述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人类的不幸,它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历史不容抹杀,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容重演。远离野蛮,远离战争,呼唤文明,呼唤和平,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来者的承诺,国耻不能忘记,我们纪念三十多万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我们纪念三十多万亡灵是为了人类永久的安宁,历史是不能淡忘的,历史是不允许淡忘的!讨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该怎么做?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保我家园,卫我山河!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