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21:21: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诵不完的千古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材简析:
“古诗词诵读”板块共编了十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增加积累,同时试着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从而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古人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渲染学习法教学课前背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九月九日送山东兄弟》(不说题目),我来读第一句,如果你们知道,就请你们接下去,好吗? 师: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师:是的,这首诗是王维离开家乡在古都长安所做,当时的他年仅17岁,就写下这样的千古名篇。同学们,你们对王维的了解有多少?(生交流对王维了解的资料)(课件出示王维的简介)
3、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王维,来欣赏他另外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题,(课件出示题目)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生:我知道了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的? 
生:元二一定排行老二 
师:元二在这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称他为——生齐:元二。  
师:如果一个人姓董,在兄弟中排行为老大,我们称他为:  
生:董大。师:董大,《别董大》,也是一首送别诗,师:从课题中你还懂得了什么?  ……
师: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么地方吗?
简介安西都护府
历史上曾有一个繁荣的西域古国,其名为高昌。高昌国一直是中原各个王朝的小弟。到了唐朝,高昌国不知道怎么的了,非要跟大唐对着干。李世民派大将军侯君集一举拿下高昌,随后,将高昌国改为西洲,并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
师:课题应该怎样读?  
师:注意,在元二后面稍微停顿下。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生1----   
师:他读得怎么样
预设1生:不好。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意见?提意见之前,一定先要夸夸他,哪怕夸一句,这样别人才会听你的意见,对吧?接着说 
预设生2------ 
师:好,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在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字读错了,那我们可以判断一下,根据不同的意思,在这首诗中应该读什么呢?课件出示诗句带拼音的难读的字)
相机板书:“舍”“朝”的多音字  
生:舍shè。  
师: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
生:旅店。(生齐读)
3、师:好的,大家读的真自信!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味道,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
三、学习古诗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了哪些诗句!(课件出示注释及诗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出示前两行诗句)
1..汇报学习成果 
生:朝雨的意思是早晨下雨。  
师:对,早晨下了一场怎样的雨? 
生:应该是早晨下了一场小雨。  
师:为什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下来了一场小雨?  
生:浥轻尘!  
师:对,湿了路上的尘埃说明是一场?
2.把句子连接起来再说一遍?
生:咸阳城的清晨下着小雨,很下的雨打湿了路上的轻尘。
3.师小结:“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下的刚湿尘埃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里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初停,空气清新,路面洁净清爽,仿佛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4.学习第二行 
生:这一句意思是客舍周围的柳树的更加翠绿了。  
师:为什么更加翠绿了? 
生:因为早上下了一场小雨。   
5.把前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呢?好,你来。
生:意思说渭城早上一场零星下雨,滋润了路上的尘埃,客舍周周的柳树在雨水中显得更绿了。
6.师小结:此时,渭城的空气----生:清新(新鲜)师:渭城的路面----生:洁净,师:渭城的客舍,生:舒服师:渭城的柳树生:翠绿师:多美的景色!(板书:景美)  
7.带上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前两句的解释图) 指名读  
8.说一说后一句什么意思?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请你再干一杯别离酒吧,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师:在这里故人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老朋友。  
师:不仅在这里是老朋友。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也是指?课件出示后两句解释
9.师小结:洁净的路面,舒服的、温馨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摄像师,拍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元二就要启程上路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就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渭城在长安西北。(课件出示地图)。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以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是怎样的画面啊?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朋友这一去要去哪里?
生:(-安西)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就是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骑上半年多的时间!
10.交流。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会对朋友说些什么?
生1:朋友一路保重
生2:元二啊,你要多带些干粮,多带些水
生3.元二啊,也许你回来时,就不一定能认出你啦..
师:是啊,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   
师:(也许有同学说,好朋友怎么会不认的,有可能的同学们)据史料记载几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和他的好朋友永别了 。
师:好,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的王他一定充满了对朋友的
生:留恋,不舍,还有对朋友的关心,
师:同时呢,还有对朋友最好的------  
生:祝福。  
师:然而在这离别的时刻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学们,此时此刻,这还是一杯简单的酒吗?这是一杯()的酒  
课件出示这是一杯()的酒
生:恋恋不舍的酒  
师:好,带着这种感情,你来读一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还会有对元二的祝福。
师:好,把祝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师:好朋友离别真是
生:难舍难分   
师:同学们,在这里离别的时刻,酒逢知己千杯少啊!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了吗?(板书:情浓)  
师: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后来人们根据这首诗,把它谱成一首曲,叫《阳关三叠》,也叫又名《阳关曲》、《渭城曲》, 
11.师配乐读诗
师:孩子们,这就是古人读诗的方法,读的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也就是平时我说过的平长仄短的的规律,仄声的时候,音一出来马上就收掉,半读半唱就是吟,我们经常说古人吟诗作画,诗就是这样吟的
12.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过渡):人生自古多离别,要想真正理解那段穿越时空的离别之情,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品味。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我们写出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地离别之情,板书(情深义重或者是依依惜别)
2、你跟朋友离别的时候,你会慷慨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朋友的船走远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你会吟上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朋友依依惜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疲此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你会吟上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或: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四、课堂总结
1.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
2.生齐声深情吟诵《送元二使安西》
3.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千百年来,中国古诗以他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就让我们以最真的心,最真的情,最明亮的眼睛,去吟咏,去探索,去发现,去收获古诗中蕴含的魅力吧!
五、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景 美
情 浓
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