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0 21: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
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
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作者介绍
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
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
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
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普罗米修斯》(未完成的)和《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身份
生平
作品
歌德
(1749—1832)
《浮士德》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
经典情节:诗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的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
影响
艺术特点
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晚年之后歌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 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作者介绍
歌德
(1749—1832)
知识链接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啊”的变音规则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他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
知识链接
1、自由朗读。
要求:吐字清晰、把握节奏、做到抑扬顿挫。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迷娘(之一)
歌德
1.意象是诗歌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歌的基本特征。诗人会精心选择一组意象按情感逻辑、想象逻辑巧妙地组合,形成 一个整体意境,来表现主观情感。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探究这首诗的意象、意境、情感并完成下表。
意 象 意 境 情 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合作探究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一 节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象征爱情的阴性名词)、月桂(象征光明的阳性名词)
以色彩、明暗、动静构成充满生机的画卷,宁静、美好
对故国浓郁的思念之情
在西方文化中,桃金娘在人们心中有重要的地位。古希腊人将桃金娘献给爱情和美丽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桃金娘是爱情的象征,有“爱神木”的别称。在西方,很多新娘结婚都会头戴桃金娘花冠。
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树,象征着光明和美好。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为“赞美”,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的人,都会受赠一顶月桂编成的头环。
幼时的家园——明亮、温暖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二 节
成行的圆柱(古罗马建筑标志)、辉煌的厅堂(曾经生活的贵族家园)、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特征,
雄伟、壮美
对故园无限的眷念之情
回家的路途——艰辛、险峻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一 节
云径、山岗、驴儿、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
被诱拐时也是归国时沿途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坚定的返乡之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一 节
第 二 节
第 三 节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象征爱情的阴性名词)、月桂(象征光明的阳性名词)
以色彩、明暗、动静构成充满生机的画卷,宁静、美好
对故国浓郁的思念之情
成行的圆柱(古罗马建筑标志)、辉煌的厅堂(曾经生活的贵族家园)、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特征,
雄伟、壮美
对故园无限的眷念之情
云径、山岗、驴儿、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
被诱拐时也是归国时沿途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坚定的返乡之情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整体把握
“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的情感。
2.诗歌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事实上,这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迈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她知道他们是无法在一起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
这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三种称呼所蕴含的情感是逐渐加深的。
3.如何理解诗歌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
三个倾诉对象是不同的人。
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
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
第三节写回乡的曲折坎坷,“父亲”应该是指能带她回国的人,能带她回到故乡就能使她再生。
★对于诗歌的解读,我们不必寻求统一,保留这种多解性,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更恒久的艺术魅力。
我们知道,歌德是德国人,他为何要写一个外乡人对意大利的思念呢?(合作讨论)
歌德在18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无法忍受当时德国社会沉闷而压抑的环境,以不告而别的方式出逃,在意大利漫游将近两年才返回德国。在他心目中,意大利是理想化的古典主义的化身,代表着人、自然、艺术的和谐一体。在文艺复兴以后,意大利作为欧洲文化的发祥地,便一直被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欧洲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视为自己的“精神故乡”,视为自己的“根”之所在。所以,歌德在诗歌中抒发憧憬意大利的情感,才会在全世界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艺术特色
②重章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艺术手法——复沓叠唱
类似《诗经》中的重章叠句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四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
艺术手法——对话方式